沈语冰,1965年生,浙江余杭人。就学于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学习法律、哲学和文学,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西方现代美学、现代艺术史与批评史、中西比较艺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著有《透支的想像:现代性哲学引论》(学林出版社,2003)、《20世纪艺术批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艺术与哲学:十年论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等。其中《20世纪艺术批评》获“教育部第四届(2001-2004)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先后被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等列为博士生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参考书,或研究生教学指定参考书。
沈语冰的治学道路从法学(特别是法律史和法律思想史)入门,学术领域涵盖法学、哲学、文学和艺术诸学科,文艺研究主张从中西文论与美学的共同命题——艺术与真理问题,或道与艺问题——出发,重新论证现代社会条件下“道”的内涵,提出这个“道”的内涵就是“现代性的规范内容”,具体体现为哲学与世界观层面上的主体性(自我)、科学层面上的客观性(自然)、社会实践层面上的道德自律与政治自由、以及文化与审美层面上的艺术自主等现代性的“五自原则”(自我、自然、自律、自由和自主)。在经过长达十年的导论性工作后,目前正致力于艺术自主观念的论证(已完成其中的康德部分,并将以《趣味与德性:康德论审美自主及其与道德的关联》为题出版)。视野宏阔,理路清晰,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其将现实问题置于学术史的严格规范之下的方法,使其成为国内公认的杰出青年人文学者。
在初步完成艺术自主的观念史写作后,沈语冰目前主要从事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批评的研究,先后翻译出版了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评注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等。即将出版罗杰·弗莱《弗莱艺术批评文选》、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与人合译)、列奥·施坦伯格《另一种准则》(与人合译)。此外,他还合作主编《文艺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并担任以下丛书的主编:“艺术与观念译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理论与批评译丛”(凤凰传媒出版集团)、“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及“艺术学学科导论书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语冰出生于江南名镇——杭州西郊余杭之仓前镇,少年时代即敬仰前贤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文章,矢志以学术为立身之本,书画为游艺之末。1983年他以全县第一、浙江省第九的高分考入大学,在攻读哲学、思想史和法津之余,广泛培养对于文学、视觉艺术、音乐和电影的兴趣,并开始文学创作与书画艺术学习。其书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洪丕谟先生(1940-2005),从汉碑入手,沉郁宽博,不尚纤巧。后专攻行草书,熔铸晋唐宋明诸大家,自出机杼,迥异流风。对书法史及古代书论多有论述,著有《历代名帖风格赏评》(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兼及当代书法批评.
沈语冰曾先后担任浙江理工大学助教(1990-1993)、讲师(1993-1996),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1997-1998)、副教授(1998-2003)、教授(2003-),英国剑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2001-2002)。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浙江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