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罗曼•西格纳:录像与电影"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九和现在"

开幕时间:2014-08-27 10:00:00

开展时间:2014-08-27

结束时间:2014-09-09

展览地址: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罗曼•西格纳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馆

展览介绍


自80年代末期,罗曼凭借着出版物和录像被介绍到中国的艺术学院,并广泛的被接受。罗曼的工作涉及到火药、沙子、水和时间,1987年他在卡塞尔文献展闭幕式的项目《纸的行动》中,让他关于时间雕塑的概念彻底的达到顶点。罗曼的工作还不仅限于此,如他自70年代以来一直秉承的参与到时间和运动之中的艺术家个人姿态,以及关于压迫造成的物质转换,还有针对记忆和伤痛的个人经验之传达,当他停止滑动独木舟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老友的过世,而独木舟出现在他众多作品中,被在陆地上拖行,或是从飞机上扔下来,还有他骑着自行车,缓缓拉动自行车,他自己的远去和滚动的独木舟,不是在很具体的讲人之远离,或事物之荒谬?
罗曼的工作多被记载于具体的录像和文献之中,他可以被看作接续了录像艺术被发现之后,以及激浪派运动,达达运动的艺术家。另外,因为他出生在阿彭策尔(现居住于圣加仑St.Gallen)这一瑞士小镇,也就无法避免的常年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常年坚持不懈的与自我衍生的世界观和艺术手段为伍。1981年罗曼曾经追逐着左派浪漫的自由主义来过一次中国,这次中国的旅行最终通过一张照片凝固在时间中,罗曼伴随着新经济和艺术黄金时期的再来中国时,已经年过古稀。
录像和电影是罗曼最主要的展示手段和工作媒介,1975-1989,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媒介时代的开始和终结,罗曼大量使用Super8摄影机(8毫米胶片),作品的长度、质感受到很具体的胶片和技术限制,因为没有设置单独的录音系统,罗曼的影像呈现出一种无声的力量,这与很多艺术家在过多的使用媒体的情况不同,罗曼试图将媒介的介入和自然发生的事件,找到一种自由的平衡,通过极为简约的方式,呈现质朴的日常工作,他大多数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除了帮助他在现场拍摄的人(他的弟弟、朋友等,后来还有他的夫人)之外,并没有其他观众。
罗曼的艺术和创作的现实还与当时的左派思潮有关,这决定了他1981年在中国的旅行,并于北京摄影留念。至今罗曼有六个国际的画廊代理其作品,并为其工作。而罗曼的工作方法和媒介,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现在到过去,他依旧使用着简单的媒介和材料,依旧保持自己参与其中的乐趣和姿态。
介绍罗曼的工作始于对他作品的点滴认识,希望能通过展览共享这些被保藏的记忆。罗曼通常不喜欢过于庞大的现场和作品,他甚至有些故意的避免过多的谈自己。哪怕是在1987年卡塞尔文献展上所出的风头,也许让他有悔意,这与一个艺术家不断和这个世界调整的关系,以及自我投射的个人。他存在过,与作品的大小有关吗?他没有存在,他的作品都在无人之处,或故意抹掉那些和世界的联系,他一直保持着一种个人的状态,有些作品也很自然的被混同于他的日常生活。很显然罗曼的工作,并没有因为时间、经济或是政治的情况而发生改变,他通过最简单的方式,阐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通过对物质和精神——物化的尝试,去发现这个世界。
此次罗曼在中国的巡回展览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网庭、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前鸟等机构的支持。感谢来自杨劲松先生对这个项目最真切的支持,感谢邱志杰先生的支援,感谢我的合作伙伴张庆红先生对这个项目的支持。
罗曼首个中国巡回展览,首展由邱志杰、李振华联合策划。对这个项目的支持机构有:卡塞尔文献展文献库、Helmhaus艺术馆、瑞士文化基金会、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等。支持项目的还有Corinne Schatz,David Signer,Karin Stengel,Simon Maurer,Barbara Signer,Michael Bodenmann,Uli Sigg,Josef Felix Müller,Peter Zimmerman,Reto Thüring,Rachel Withers,Max Wechsler等。
罗曼的出版物版权支持来自Vexer Verlag,设计来自非白工作室的虞琼洁和团队,翻译的朋友有林小发(Eva Luedi)、王盼、龙心如、Susannah Worth。
罗曼出生于1938年瑞士小镇阿彭策尔。阿彭策尔是瑞士的一个镇,也是内阿彭策尔州的首府所在地。阿彭策尔市内古建筑众多。堂区教堂、1563大厅、Salesis屋、Clanx城堡废墟和州档案馆行政大楼被列为瑞士的国家古迹。在1071年,改城市被命名为Abbacella。在1223年,更名为Abbatiscella。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