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市井风情双城记——海上李守白、姑苏谢友苏绘画艺术联展

开幕时间:2014-10-24 16:00:00

开展时间:2014-10-24

结束时间:2014-11-02

展览地址:上海大剧院画廊

参展艺术家:方壮荣,叶帆

主办单位:守白艺术 友苏美术馆 上海大剧院画廊

展览介绍


10月24日,“市井风情双城记”——海上李守白、姑苏谢友苏绘画艺术联展将在上海大剧院画廊隆重开幕。
海派重彩画艺术家李守白和苏州艺术家谢友苏首次在上海联合举行展览,通过他们细腻的感情和心声,将已然消失、正在消逝的江南寻常百姓的市井生活,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再次展现。通过主办方的精心筹划,展览将吸引超高的人气。两位艺术家作品中浓郁的亲情、友情、爱情、人之常情将会传达给观众,打动、感染前来观看展览的民众,引发他们心底强烈的共鸣。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急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变迁,上海和苏州这两座一脉相承的江南城市也不例外。上海和苏州过去都隶属于江苏省。清末民初,上海在西方列强的半殖民统治下,由农耕小县迅速地向近现代城市转型,在文化上海纳百川,融汇中西,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发展成为一座世界性的繁华大都市。同样处于这一段时期的苏州则依然保留着小桥流水,曲径窄街的江南小城风貌,安静悠闲,平淡怡人,不减其古风遗韵。正是从这一时期起,两座城市的面貌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同,距离也拉得越来越开。尽管如此,两城的民俗民风却依然有着广泛的同一性,就像一条苏州河把苏州与上海始终连接在一起。
现代全新的快节奏生活,使得往日悠闲自得的普通老百姓市井生活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城市形态里的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感受也会不同。“市井风情双城记——海上李守白、姑苏谢友苏绘画联展”正是基于两城中这样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化现象来展示两城饶有风趣的市井风情,以及过往慢节奏生活的美好时光。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的艺术世家,6岁起随父习画和剪纸,在艺术创作上富有天赋,尤其拜师林曦明教授,在林教授悉心指导下,使其艺术作品硕果累累,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广受海内外藏家和收藏机构欢迎的佳作。他对上海的石库门生活万分的熟悉,对石库门有着切身的体验,细腻的感受。现在的作品,不断地在纸上重现他孩提时的记忆,还有他对石库门生活深厚的情感。因为石库门是最富有上海市井文化特色的。从弄堂里的晾衣晒被到厅堂里的英式午茶,从走街穿巷的叫卖声到留声机里响起的爵士乐,每天在石库门中上演着相同又不同的人生舞台剧。如果脱离了石库门这个场景,许多生动的故事就无从说起,许多人物也由此失去华彩。
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所言:对于李守白来说,画老上海不是职业之需,而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达。虽然是我们见过的客堂阁楼,是我们熟悉的过街楼、亭子间、带着雕花装饰的大门,还有天井、阳台。但入画的视角,房屋与房屋、房屋与街道的联系、室内家具的摆放,都带有了经过处理的抽象结构主义元素,具有高度符号化的特点。他把昔日上海老弄堂有关的一切,竹椅、鸟笼、天井里的水斗、水龙头、吊在墙上的沥水的鲜鱼、过了时的老式家具……有机地组织进了画面。李守白的艺术雄心在于,他想建构一个关于老上海人世俗生活的艺术符号系统,一种艺术的标识。事实上,经过他几年来艺术上的努力,他建构的石库门、老弄堂,已经成为外国人、外地人心目中上海的艺术logo。你想一目了然直观而感性地了解那些业已消失了的上海风情,李守白的重彩画,就是索引,就是地图。
很有意思的是,来自苏州的工笔画家谢友苏的绘画风格恰好与李守白的画形成对比。谢友苏的工笔人物画采用的是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勾线,晕染,一丝不苟,精炼老到,敷色淡雅,清新怡然。他在画里将苏州人享受慢生活的情趣娓娓道来:临水人家,男主人手捧书卷享受清闲,女主人下厨做饭,还不忘瞥一眼窗外的景致;几位老友相聚,或茶座闲聊,或酒桌叙情;夏夜纳凉,祖孙各得其所;冬日赏梅,兴致各不相同……一幅幅画作中透出的是一种平常人、平常心的闲情逸致。
谢友苏1948年出生于苏州,成长于艺术世家,父亲谢孝思乃中国著名画家和园林专家,母亲刘叔华也是著名书画家和诗人。他幼承庭训,读画临帖,传移模写,家庭的艺术氛围不仅令其耳濡目染,而且培养了审美兴趣。上山下乡,回城之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美工,在苏州最大的影院从事电影海报创作,因此专攻人物,熟悉西画技法。在苏州美专期间,得遇著名画家刘振夏、周矩敏的指导,使他的绘画技艺有了长足的提高。谢友苏对于江南百姓的生活无比熟悉,近几年创作了一系列独具风格的人物风情画,呈现了民国时期江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谈情说爱、教育子女、夫妻生活、友人欢聚、弈棋、莳花、读书、赏画、养鸟、钓鱼、品茶、喝酒、春游、酣睡……,画面上充满了亲情、友情、爱情等可贵的人情,象是绘声绘色地叙述着一桩桩感人故事。常人熟视无睹的生活小事,在他笔下定格为令人忍俊不禁的精妙瞬间。
李守白和谢友苏都出生于艺术世家,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家族文化的基础上,于各种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不断精进,积累下不断观察和感悟的宝贵经历,成就了各自独具一格的绘画语言:李守白借鉴敦煌壁画技法,融入西方油画及装饰美感,独创海派重彩画风格。他的工笔重彩画体现了上海石库门那种中西融合、八面来风的文化精神。谢友苏用传统工笔画技法,融入现代略带夸张的造型,赋予绘画作品现代的生活气息、美学特质和审美趣味,成为一种新的市井风俗画。
李守白与谢友苏可以说是属于两代人。谢友苏是40年代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的老艺术家;李守白则是个60后的中年艺术家,他俩的生活阅历相差十余年,但是两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风情都怀有浓厚的兴趣,用自己擅长的绘画风格将各自心中的市井生活描绘出来,从中既有画家自己的儿时回忆,也包含了父辈们的记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两位艺术家不约而同地绘画过许多相同主题的作品:弈棋、品茶、读书……家庭生活,好友欢聚,相映成趣。在他们两人的画作中也许都分不出这些作品表现的是哪个年代,因为这只是一种抽象的过去式。在这一方面,两位画家的心是默契的,因为他们想表现的并不是一座城市的编年史,而只是曾经拥有过的和还在延续着的市井风情。
观众在他们的作品里发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而这正是现今人们所向往的。于是就引发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今天的人们为何津津乐道于儿时的回忆?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亲情在。在过去的那个什么都缺的穷困年代里,唯独不缺的是邻里之间的亲情。而在当今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却反而变得淡漠了,隔阂了,甚至被各种利益驱动而扭曲了。这不能归结于现代居住方式的改变,而是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我们在回忆、留恋过去那个年代的生活时,实际上是在反省今天该如何重建人间的亲情与温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邀请到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美术史论家、原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先生担任策展人。
同时,此次展览契合时代主题,将为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