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哥本哈根宣言

开展时间:2014-10-14

结束时间:2015-02-15

展览地址:丹麦 林冠艺术基金会

参展艺术家:孙晗

展览介绍


林冠艺术基金会荣幸推出艺术家延斯·哈宁和圣地亚哥·西耶拉的展览“哥本哈根宣言”。此次展览由两位艺术家为林 冠艺术基金会位于哥本哈根北港的展览空间所进行的特别联合创作。两位丹麦籍策展人基姆· 凯尔德和玛丽· 泰晤士 促成了基金会与这两位国际知名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此次展览是两位艺术家的首次合作,也是圣地亚哥·西耶拉在丹麦 的首次展览,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将两位艺术家同样富有冲击力和具有社会批评意义的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
《哥本哈根宣言》是一件大型装置,填满了林冠艺术基金会的整个空间。与哈宁和西耶拉的其它作品的主题一脉相承, 这件作品也以社会经济与政治事件为出发点,介于仪式性的正式宣言和公开陈述之间,其意义由观者依赖自身不同语境 与文化背景进行具体解读。艺术家们并不希望对作品提供现成而直接的解释。谁是发起者,谁是接收者,也不得而知。 延斯·哈宁和圣地亚哥·西耶拉的作品都在关注和讨论民族血统、国界区分和文化差异的问题,并且都包含了敦促对世 界状态进行反省的强烈要求。
延斯·哈宁
生于 1965 年,早期致力于艺术创作领域中的政治性题材。在上世纪 90 年代,他同一批艺术家一起开始关注丹麦社会 中的外来群体。他许多作品的出发点都来源于此,进而研究社会的宽容度,以及外来者的处境。哈宁关注语言中语意的 传承,和视觉的沟通方式。他还常采用简单而精确的设计来表达复杂的情景。其作品有些明显以政治为主题,例如《武 器制造》(Weapon Production, 1995 年),有些则更为极简主义和因地制宜,例如《卡塞尔-河内(灯泡互换)》 (Kassel-Hanoi (Light bulb exchange), 2002 年),将分别位于卡塞尔和越南河内两条街道上的灯泡互换。作品《丹 麦,丹麦》(Danmark, Denmark, 2005 年)是由黑色大写字母组成的文本,写在美术馆的墙上。2005 年,《丹麦, 丹麦》首次在丹麦展出便引起轰动,时值丹麦社会为是否该为外来移民和难民提供居留权而进行政治辩论。哈宁的这件 作品与这场争论不谋而合,用黑底白字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国家主义的概念和对外来人的敌意上。
圣地亚哥·西耶拉
生于 1966 年,因其高度关注劳动力价值的问题而被人们所熟悉。在许多作品中,他邀请社会的边缘群体,付钱给他们, 让 他 们 参 与 那 些 毫 无 意 义 、 耗 费 体 力 又 带 有 直 接 侮 辱 性 质 的 劳 动 行 为 。 他 的 作 品 《 1 0 个 为 酬 劳 而 手 淫 的 人 》( 1 0 P e o p l e Paid To Masturbate, 2000 年)纪录了 10 个来自古巴哈瓦那的人,每人被支付 20 美金酬劳,在摄像机前手淫。作品 《133 人将头发染成金色》(133 People Paid to Have Their Hair Dyed Blond, 2001)中,133 位来自亚洲和非洲 第三世界的非法移民,被付费要求在同年举办的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将他们的头发漂染成金黄色。在另一件作品中,西耶 拉邀请一小群以兜售冒牌包袋为生的外来移民在展览现场贩卖冒牌货,作为展览的一部分。2009 年的作品《不》(No, 2009 年),仅由大大的黑色字母“NO”组成,只有被放置在一定的背景中,才会有意义,当背景变化时,作品的意义 也会相应改变。另一层面上说,西耶拉的作品一方面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又可被放置在多元的背景当中,成为对事物运 作方式的抗议。
林冠艺术基金会简介
林冠艺术基金会是一家私人艺术机构,致力于收藏国际最高水准的当代艺术。基金会向公众展示备受国际瞩目的艺术家 的作品,并不断拓展着高品质的艺术收藏。两个展示空间分别位于哥本哈根的北港以及北京 798 艺术区。
林冠艺术基金会自 2011 年成立起,举办了众多国际顶级艺术家个展,包括蔡国强、路易斯·布尔乔亚、艾未未、西丽·娜 沙特、加布里埃尔·奥罗斯科和傅丹。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相关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