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一纸凝芳”余宏达现代女性工笔画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5-01-22 15:30:00

开展时间:2015-01-22

结束时间:2015-01-22

展览地址:信雅达•三清上艺术中心(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750号信雅达国际二层)

参展艺术家:余宏达

主办单位:信雅达文化艺术,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

展览介绍


妙机其微-余宏达的工笔人物画

文/唐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由来已久的一个画种,从现今可考的内蒙古阴山岩画和彩陶文化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高度概括的抽象人物图形和笔的运用轨迹,人们已开始用类似毛笔的工具描画、记录远古的生活。战国时期的帛画是迄今为止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人物画。就画法而论,用墨线双勾轮廓,以线条为框架平涂设色这一中国画的构成因素已初见端倪。之后历经历代名家的发展演进,呈现诸多画风佳作并传世至今,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清晰的学术线索和重要影响。工笔人物画发展到今天已承载了深厚的传统,然而面对当下,现代人们的生存体验已经与传统经验相分离,工笔画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焕发新貌、如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寻找到契合点,正是需要当代工笔画家不断做出的探索。余宏达正是当代画界一位卓有才华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他在工笔人物画的界域中潜心思考、努力践行并成绩斐然。

我与宏达相识于今恰好十年。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为顾生岳先生举办展览,我几次亲赴杭州与先生商谈展览细节。宏达那时在读中国美术学院胡寿荣教授的研究生,作为顾生岳先生的得意弟子,亦是关门弟子,自是前后奔走、悉心料理。那段时间,京杭两地、我们相处多日。谈天论艺,甚有相见恨晚之感、英雄相惜之谊,自那时我们交下了朋友。晃晃十载、彼此多为忙碌,虽少有能聚、却相知互勉,乃君子之交。每每看到宏达的进步与成绩,由衷地为他高兴。

余宏达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接受了现代学院美术教育体系的严谨训练而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幸运的是他又拜入顾生岳先生的门下,做了入室弟子,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上承袭了顾生岳的衣钵。所谓名师高徒,余宏达对知识的汲取有着强烈的主观意愿,他学习能力很强又敏于思变,每一步都走的坚实有力。他的工笔人物多具象写实,擅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渲染,造型精确传神、技法概括娴熟、设色沉厚自如,体现出了过人的绘画灵性与能力,是当代中青年工笔人物画家中的佼佼者。余宏达天性淳厚谦和,作品既有青年人的硬朗生气,又不失少年老成的成熟大气。他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在保留传统工笔画装饰性感觉的同时,又对物象有较为深入的写实处理。

余宏达在《庭院观鱼》、《落花无声》、《庭院深深金丝雀》和《金秋夕阳美人归》等系列作品的创作中,画面以主要人物青、黄、红、绿的衣着为基色,加以充分归纳,与环境中的景物形成色彩的对比和反衬,使和谐的情节氛围和人物行为的内在节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物塑造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主要造型手段,兼有方圆曲直、粗细长短的变化而不至呆板,用笔把握虚实疏密、顿挫刚柔而恰到好处,加之墨色的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的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细致入微地充分表现对象的质量感、动态感和空间感。整幅作品线条富有弹性的张力,色调明快亮丽,意趣盎然。而在《秋水无尘》、《阳光下的女孩》、《黑丝袜》和《海之沫》等作品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余宏达已有新的尝试与探索。正侧面人像的处理使画面增添了一层朝圣感和神秘色彩,背景更为单纯简洁而凸显主要人物静谧神态的微妙变化。可以视作典型的以神表形、意象造型手法。画面用笔遒劲纤细,线条工整精致、柔融于刚。铁线勾勒,柔丽而富有弹性。设色手法多样、清丽艳明,以色走线、罩染分染结合。凝重加染,配以淡色,变化自然、节奏迭起,对质感的描绘非常贴切。表现出他对工笔人物画当代性和观念性的思考与表达。余宏达作品中体现的当代性和观念性,恰是他对当下“新工笔”现象的自我审视与思变。“新工笔”之当代中国画的新现象出现,是传统技法和当代观念的碰撞,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比较集中地体现他们的构思和想法,其所表现出的当代性不是对传统的完全颠覆,而应该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新工笔”较之传统工笔平面装饰的感觉,则更趋于比较含蓄,这是当下审美趣味上的变化所造成的。在构图方式和色彩观念等方面拓宽了原有工笔画的一些技法和界限,同时画面美感的成分又可以作为审美而独立存在。画界的每一次革新与激变,都需新人后辈的破茧与努力,定论尚早,欣喜地是看到了变化与生机。

余宏达是一位智慧的画者,不趋于流变、不急于功利,沉心于学问书香、痴醉在笔墨纸砚。在笔尖与纸张的距离间,书写意趣情怀、志向抱负,方寸天地中,妙机其微。画如是,人亦如此。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