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梅尔汀计划-一年对话实践:缝线、鬼故事、逃离

开展时间:2015-05-16

结束时间:2015-06-28

展览地址:台北当代艺术馆一楼 MOCA STUDIO(台北市长安西路39号)

参展艺术家:陈炳佳,陈天

展览介绍


台北当代艺术馆于5/16~6/28在MOCA STUDIO展出【梅尔汀计划-一年对话实践:缝线、鬼故事、逃离】,是当代馆与国艺会共同合作的培育年轻策展人之「策展人培力@美术馆」项目。获奖策展人邱俊达受到谢德庆《一年行为表演1983-84(绳子)》启发下,设计了「一年对话实践」的游戏规则,邀请三组艺术团队在2014年,参与此行动式实验。当实验结束,将计划带入美术馆展出机制,并以「线、鬼故事、逃离」三条轴线来呈现计划主题的内容。计划之初,邱俊达邀请三位艺术家,请他们各自邀请他们的创作伙伴,展开长达一年的艺术对话,参与艺术家包括「许芳慈(台湾)x Post-Museum(新加坡)」、「高俊宏(台湾)x麦巅(中国)」、「包丽莎(Lisa Bauer-Zhao,德国)x赵立东(中国)」)。

关于梅尔汀计划(M.E.L.T.Ing Project)

「梅尔汀计划」首先需从英文「melt」一词来理解,因为「梅尔汀」来自英文「melting」的音译,而这直接以音译命名的计划,其字面上不可辨识的意义,若能引发观众/读者的联想揣摩,便如同「对话」活动一般,是种「相互理解/感受的过程」,或是「翻译/诠释」的情境,呈现「梅尔汀」(melt)这一词。

策展人邱俊达借由这个展览提出,对话从来就不只是一种「活动」,它反应的其实是基本的「欲望」,从单纯的好奇心,到寻求理解、认同、建立共识,乃至推行运动等。「梅尔汀计划」将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对话」予以重新想象,以重新思考关于「对话」背后的欲望、期待与潜力,并尝试从艺术的角度、以「一年对话实践」的游戏规则与展览机制,让「对话」想象蔓延至他者、社群、社会、体制、国族、历史等层面。邱俊达及艺术家们想探问:对话在当代扮演的角色与意义为何?如何从一种个人需求,扩展为面对社会的行动方式?

一年对话实践

「梅尔汀计划」设计了「一年对话实践」的游戏规则,并提出以「线、鬼故事与逃离」这三者来呈现、探讨对话各种层次──欲望、情境、机制、规则、过程、产物等──的面貌。

鬼故事部份,「许芳慈(台湾)-Post-Museum(新加坡)」的〈武吉布朗墓园索引〉探讨Bukit Brown这处见证新加坡殖民史、移民史、战争与现代化进程的大型华人墓园,在2011年被政府以城市发展之名拟强制迁移事件中,引发各种社群纷纷进入、参与抗争,至今已持续三年多。面对着内部与外部诸种协商与沟通工作,艺术应然的社会性╱力必须透过创意策略的开发,来审慎触击议题:如何将孤零的亡者与墓园的超自然想象串连,以鬼故事作为引子展开与社会的对话?

「高俊宏(台湾)-麦巅(中国)」在一种意欲「逃离」体制与游戏规则的抗拒心态中,提出〈无人可称谓的主体:逃,或者公共〉拍摄计划。这两人于2012年底于武汉「我们家」青年自治实验室相遇,数夜寒冬里一幕幕对话场景,则改写了高俊宏对中国的想象,亦牵连起两人尔后的独特友谊。以〈无人可称谓的主体:逃,或者公共〉为名的踏察与合作拍摄计划,注定两人将在台湾延续出更多深刻对话的夜晚。这组艺术家在开展前一个月,将一起踏查高俊宏工作过的废墟,共同创作新作〈无人可称谓的主体:逃,或者公共〉,作为两人共同新作。

「包丽莎(德国)-赵立东(中国)」从一开始便关注对话中作为基本工具的「语言」问题,特别是在母语、外语、翻译等经验中,反思语言与思维、意义、历史间看似稳定、实则不然的关系。「对话是一条线」作为想象的开头,亦是系着两人、传达理性与感性的中介,而两人为期「一年」的共同编织后,创作出〈从来没有被断裂的线吗?〉,使这条系着艺评、创作、生活的线,延展出普遍日常对话的关系性中,所包含复杂的温柔并指向无可奉告的祕密。

【梅尔汀计划一年对话实践:缝线、鬼故事、逃离】展览

「梅尔汀计划」其游戏与实验性格,让过程中充满未知,使得策展人与艺术家皆无法事先得知产出的作品,也许是对话文件、影像、访谈,也许是共同的一趟旅程、生活时光,也许是音乐、行为表演。在台北当代艺术馆的【梅尔汀计划-一年对话实践:缝线、鬼故事、逃离】展览,是由实务经验丰富的当代馆展览组,与深入田野之策展人携手筹办,运用空间及视觉语言,让过程中充满巧思及意外的「梅尔汀计划」所生产的多元作品,包括摄影、装置、录像等,将原本仅于策展人及艺术团队之间的对话,扩大至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三方不同思维背景的族群,势必将于当代馆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