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写意三人行——陈宜明个展、王琨个展、孙纲个展

开展时间:2015-09-10

结束时间:2015-09-20

展览地址:浙江美术馆4、5、6号厅

参展艺术家:陈宜明,王琨,孙纲

展览介绍


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油画》杂志社、浙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写意三人行--陈宜明个展、王琨个展、孙纲个展”今天开始至9月20日在浙江美术馆4、5、6号厅展出,将于9月12日下午2点举办开幕式,3点召开学术研讨会。本展还将于9月25日-10月5日在威海美术馆和威海半岛美术馆、10月25日-11月13日在上海虹桥当代美术馆进行巡回展出。

本次展览由“陈宜明个展”“王琨个展”“孙纲个展”三部分组成,展出作品近200件。三位油画名家皆在写实的框架内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写意语言,运用个性的油画手法,形成符合各自性情、学养的艺术风格。三位名家追求接近但风格鲜明对比,也为中国写意精神的油画方向提供了典型的学术范例,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艺术界的关注和推崇。

陈宜明先生, 1950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宜明先生认为:“艺术如果没有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他感到最快乐的生活就是背上小画箱,怀着对自然真诚的情感写眼中之象、胸中之意。他的作品注重线与块的疏密节奏,运用厚重沉稳的调性和冷暖色微妙的对比,产生了一种深沉而幽远的意境。他用笔疏朗自由,常在物体的边缘不经意透出底色的痕迹,鲜活而生动,形成了独特的陈氏风格。

王琨先生,生于1958年,《中国油画》杂志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油画》是他埋首付出三十余年的职业,油画、书法是几乎与他生命等长的事业。所以,他的作品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书法用笔的特征,他以点线面的抽象组合、贯气通畅的用笔,富有张力的色彩笔墨关系营造出看似激情潇洒却厚古纯粹的气氛和意境。他也有深厚的传统修养,琴棋书画无一不通;他陶醉其中,痛并快乐着。

孙纲先生,生于195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在作品中注重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注重意象表达、绘画的精神品格和画面品质追求。孙纲先生是北方人,但他的画面却透着一种南方清雅的书卷气,呈现出一种从容和淡定,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他提炼大自然中的各种抽象元素和几何结构,形成简炼的物象造型,以随性自如的笔触、淡雅的色彩、材质的美感追求着超凡脱俗的画面状态,他在作品中,用优雅与平静呈现激情,用简洁与单纯表达深刻。

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杨参军先生在展览前言中所说的:在图像时代,三位画家正是从这境域中各自背起了画箱,重新将目光投向了荒原深处。首先,他们自觉将对绘画本体语言的追求重新交付给了对自然真挚的感受,在“在场”的鲜活体验中重寻绘画的基础,同时,他们又不断在感受中锤炼着绘画的语言形式,使之真正成为表达主体精神的一种“写意”手段,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这些作品是各自生命体验的真情显露,它不张扬,但努力在文化精神的荒原中重新立定,以呼唤绘画中真实感受的回归,这在今日的文化境遇中尤显难能可贵。(浙江美术馆陈子胄)

前言

荒原写意

陈宜明、王琨、孙纲三位油画家在浙江美术馆联袂举办个人画展,我们心中充满期待。

今年暑期间,我重游了西方诸国,当置身于梵蒂冈西斯庭教堂时,再一次感受到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创世纪》给我视觉带来的震撼,同时让我震撼的还有那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黑压压的人流。来到卢浮宫,我的身体被人群驱赶着已很难在那些大师的油画前停留,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前,数百人拥挤着用手机拍照,这连让我远眺她的微笑都变得机会渺茫。同样,在奥赛美术馆,凡高的自画像前也交集着无数与他对视的热切目光,足以将凡高眼神中那冷漠孤独融化,……每看到此景,心中感慨,呵,绘画的力量!然而,当我辗转于诸多西方当代的展览或画廊时,却很难看到几件真正的油画和绘画,更多的是装置和影象作品,也再无这热闹的场面了。也许,西方伟大的绘画作品永远地存留在博物馆中了。

油画进入中国不过百年,但百年的历史中,它却在中国画坛占有极重的份量,在20世纪几次重大文艺方向转折中,它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已成为中国画家热衷的主要的形式之一。今天,中国油画创作依然热闹非凡,每年都有几个大展,而每个大展的百件作品都是从几千件里挑出的,油画创作队伍之庞大可见一斑。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我们也有担忧。首先,在许多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图式的翻新、看到了画面的完整、看到了写实功夫、也看到了制作的精良……却感受不到作者表达的真性情,绘画甚至成了某种功利的图说和形式的玩弄。有时,在这表面的热闹中,常让我们感到主体精神的荒芜,甚至对周遭不时充满的功利文化氛围感到厌恶。

也许,三位画家正是从这境域中各自背起了画箱,重新将目光投向了荒原深处。首先,他们自觉将对绘画本体语言的追求重新交付给了对自然真挚的感受,在“在场”的鲜活体验中重寻绘画的基础,同时,他们又不断在感受中锤炼着绘画的语言形式,使之真正成为表达主体精神的一种“写意” 手段,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许多年以前,陈宜明就不断从大型的主体创作中抽身,以近乎虔诚的心态回到对大自然的摹写之中,他以率真的眼光写眼中之象,亦写胸中之意。他的构图经常在线与块的切割中生出有意味的疏密节奏,呈现出别样的意味。同时,画面中厚重沉稳的调性和冷暖色微妙的对比,也让其产生了一种深沉而幽远的意境。他用笔疏朗自由,常在物体的边缘不经意透出底色的痕迹,鲜活而生动,形成了独特的陈氏风格。虽然他很多作品都是当场一气呵成,但品读起来却耐人回味。

王琨也是位常在野地里画画的人,不久前我还在威海偶遇此君。他性情温和且言语不多,但他的画面中却充满着一种表现的激情和张力,他偏爱黑色,那些牦牛和树丛所生成的团团墨色不断在他的画中聚合、弥散,在肆意的涂抹中形成了强烈的结构张力,并充满着表现的激情。我知他有深厚的传统意趣,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我想,他生动的油画用笔和他的一手好书法间一定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吧。

孙纲虽是北方人,但他的画面却透着一种南方清雅的书卷气,他的风景不温不火,呈现出一种从容和淡定,简约的结构和凝炼的造型,更烘托出其色彩的优雅。我尤喜欢他描绘海边的那些风景,喜欢他松动自如又略显不经意地用笔,那些笔触和色彩搓成的肌理,透着油彩材质本身的美感,也营造出一片悠远绵长的意境。

我们深知,在今日的图像时代,我们无力唤回绘画往日的辉煌,但作为一个画家,我们也不甘随波逐流,总渴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找到一片可供栖息的精神家园。我们深知,艺术灵感的显现常在画家忘我游戏之中,这“游戏”是艺术家将身心抛给荒原的回报,在凝神关注的倾听中,得到大自然美妙的消息,在心无旁骛的落笔中,表达心中的意象。而作品只是这“游戏”的痕迹,它不再是形式的设计,不再是画幅的完整,也不再是技术的炫耀,而是各自生命体验的真情显露,它不张扬,但努力在文化精神的“荒原”中重新立定,以呼唤绘画中真实感受的回归,这在今日的文化境遇中尤显难能可贵。是为序。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

浙江油画家协会主席

杨参军

2015年9月

陈宜明简介

1950年,生于上海。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6年调哈尔滨画院任画师;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研班;1986年调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2010年退休。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

自序

我时常感到很累。

或许艺术家生来就不能过好日子,因为他不能无所事事地活着。他有一项艰苦的工作要去完成,这项工作往往又是沉重的十字架。他必须要认识到,他的每一个行为、感情和思想都是未加工的,但肯定又是十分重要的,他的艺术就是从中产生出来的。艺术家在艺术里是自由的,而在生活里却不然。

我的画没有什么招术,既不能吓人一跳,又无玄妙之处。只是想通过自己对艺术的真情去完成作品。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我想,没有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我感到最快乐的莫过于天天能倘佯在平淡的自然的物象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体味着静止与变幻,平凡与伟大,生命的渺小、宇宙的永恒,人生、社会、自然可以无边界地拓展……

我感到最快乐的莫过于天天能背上小画箱,怀着对生活真诚的情感,用我的笔去描绘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吸取生活的营养和艺术的灵感,通过一种交响把我的情感和向往揉合在一起。这无疑是诗歌与醇酒。

王琨简介

1958年7月生于天津。1978年-1982年天津美术学院毕业(77级)获学士学位。1989年-1991年中央美院油画创作研修班毕业(第五届)。现任《中国油画》杂志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天津美协理事,天津油画学会副主席。美国南·德克塔大学荣誉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油画研究院副院长,海洋油画研究院副院长。

自序

以书入画是我近年来作品的特征,从笔触到用笔的转换,使画面更贯气通畅,色彩尽量单纯,不纠结细节的色彩变化,重点把握大的色彩关系,营造要表达的气氛和意境。形色既可吻合又有交错,点与线的错落、线与面的穿插,这些抽象元素的使用与传统绘画都有着内在的关系。这种尝试为我带来了苦与乐,并让我陶醉其中,痛并快乐着。书法是我画画以外重要的悟道方式,弹习古琴是我书法以外重要的养心手段,下棋偶尔娱乐为之,如此说来琴棋书画都与我有不解之缘。我是低调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愿说出自己的综合实力,会的太多怕别人认为不务正业、广而不精。在我来说,它们既有主次又相辅相成,都是中国文化的承载体,画了几十年的洋油画,现在的一切心思就是想从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画出中国油画,画出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中国油画来。

中国人画中国油画按理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真正操作起来并不比登珠穆朗玛峰容易多少,纯粹的油画材料、技法与我们的工具相差甚远,观察方式、绘画理念完全是两个系统。也常有人主张东西文化不需要融合,各玩各的。作为中国艺术家,谁又心甘情愿一辈子玩人家的东西呢?不心甘就要去改良,要改良做融合就要首先弄清楚东西文化的差异。西画讲色彩、焦点透视,中国画讲墨分五色、散点透视。墨色的深浅取代了西画的丰富多彩,科学的交点透视在国人看来根本就没多大意思,散点透视高低错落可随心所欲,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理念,当中国油画家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你说容易吗?更何况画的背后不是笔墨与线条的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

东西文化的差异又与东西方宗教、哲学有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又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作为一个画家表面上看涂涂抹抹,背后需要有强大的文化背景支撑。油画家要面对东西方两个传统,这个基础的深度决定着你将来的高度,而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如此说来我的琴棋书画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只是看得见的表面技艺,真正的厉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学的智慧与思想。

借这次展览的机会也让我回首总结一下几年的得与失,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天机。在下一步的探索中会改变一些思路,把悟到的一些新的东西强调出来,重点放在形而上学的求索上。

孙纲简介

1959年1月6日出生。198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9-199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创作研修班学习。1997年由中国油画学会选派赴欧洲艺术考察。现为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油画院院聘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自序

近些年自己在绘画的探索中,更加注重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我认为绘画本体语言的提升会更加有助于对绘画内容的深入表达。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绘画语言的一致性会使得画面更加朴素、更加本质、更加纯粹。同时注重作品的意象表达和绘画的精神品格与画面品质的追求,在创作上探求精神内省的处理方式,虽然是风景创作,但在绘画语言的处理方式上,注入较为深刻的精神内涵,使其在绘画的精神品格上得以升华。追求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品格,画面以外的精神传达。精神品格的追求建立在对事物内在的精神内核抽离,对物体抽象语言的处理。抽象因素之间构成一种带有精神品格的绘画特质,引领观者进入到为其精心营造的精神世界中,达到较高层面的审美滋养。

我的艺术创作一直遵循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抽象因素的提取,以传递出虽然画面的形态是具象的,但其所传达的是带有抽象意味的精神层面的表达,使作品的景致与画面的品质呈现出形而上的精神品质,使作品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