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河声岳色——中原画家七人展

开幕时间:2015-11-21 15:00:00

开展时间:2015-11-21

结束时间:2015-11-30

展览地址:得法楼

策展人:任君伟

参展艺术家:马国强,袁汝波,李学峰,王颖生,魏广君,李明,徐光聚

主办单位:《中国书画》杂志社

展览介绍


中原大地,人文渊薮。秉天地之和,钟灵毓秀;通古今之变,推陈出新。承前启后,艺苑长春。近些年来,追随着历史的洪流,捕捉着时代的脉动,又涌现出了一辈优秀的画家。他们或立足本地或鹰扬京城,或深入传统或取法当下,或追仁智之旨或取言象之微,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才情,以及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艺术风格,因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绘画风貌。参加本次展览的马国强、袁汝波、李学峰、王颖生、魏广君、李明、徐光聚七位画家,都是当代河南籍画家中的佼佼者,但又各具艺术特色。

马国强先生的水墨人物画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和学术品位,是当代中国画坛有重要影响的画家。其作品多取材于现代生活、民族风情和历史人物,融传统水墨技巧与现代绘画观念为一体,既具备学院派绘画的严谨造型,又有中国文人画的诗意精神。画面人物造型准确生动,构图结实饱满,线条流畅飘逸,用色朴素淡雅,尤其以书法线条表现人物本真,为严谨造型赋予诗意韵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样式,以及较强的东方韵致与现代审美情趣。古人所谓“允执厥中”,意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方式,马国强对待绘画的态度正是如此:他在“物”与“我”之间,总能把握得恰到好处,在自己的艺术取向上,也总能寻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其艺术创作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自由王国”。

袁汝波先生的创作以水墨写实人物为主,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画风。他以连年累月的速写功课打下扎实的造型根底,进而仰观俯察芸芸万类,每于积储盈胸之际,挥斥水墨,牵引线条,结构严谨,骨肉俱立。袁汝波笔下的水墨人物,造型生动自然,笔墨运用大胆泼辣,承接蒋兆和线条与皴擦相结合的方法,兼取黄胄艺术的速写表现技巧,加以学院派水墨和平面构成精神,作品力求表达现实主义的鲜活和历史的厚重。他对传统水墨精神诚实而主动的把握,从不甘于技术上的制作与重复;不在笔墨情趣上取巧和媚俗,矢志追求的是中国画艺术本体上的翻新:一是其画面之满,无论是斗方还是条幅,既有院体画的繁复与厚重,又有文人画的写意与空灵;二是人物造型体现主体感受,故而极具个人特色,而构图的现代意识和水墨意境的营造,使画面达到奇异与和谐的高度统一。

李学峰先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清醒认知无疑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作品不仅古典而且现代。首先他能以人物造型的准确生动增加画面的神采,形象的表现能循循入矩,如靳如骖。其次是他以古籀笔法入画,并以北碑南帖之线条立其骨气。古籀气雄,北碑气刚,南帖气柔,其书法亦得此三昧,之于绘画,便具缶翁之雄浑,任颐之清刚,加之以人物现代造型与构图,画意即了然于胸,落笔成图,意境清况高远,是为自我个性与图式。李学峰欲执两端而并蓄,实则是追求险绝而归于平正的一种壮举,这也是他在创作中所做得最有力的探索。这种探索,在使其画面平添古雅意境的同时,也彰显了画家本人艺术修为的广度与深度。李学峰绘画最值得称道的有两点:一是功底扎实,二是气格高清,因而其画面布局虽显平实但却不乏灵动,画中题跋书法也与画面浑然一体,相映成趣。透过李学峰的人物画作品,观者所领略到的是画家心中湛然的光明和画道正体。

王颖生先生主攻工笔人物画,兼擅壁画创作。其画作造型严谨,用线高古,在具象和抽象、写实和实意之间寻根求源。他的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却又能有机地控制于起伏的节奏之中,画面色调浓艳而不失沉稳,又能注意细微的变化,使作品呈现出工中带写、写中带工的艺术特色,并具有一种精练、高贵的品质,超越了一般工笔画作品的格调。在线条与水墨交融的世界中,他画中的人物总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漠然的神情,似乎是对文化的眷恋,也可以看作是画家内心真实的写照。从其笔墨运用、构图意识和文化情怀可以看出,王颖生对中国水墨的现代性作了有益而且有效的探索。

魏广君先生作为一名传统绘画的实践者,也在努力探索着新文人水墨。他对古典和当代采取平等对待的态度,从不厚此薄彼,因为两者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并且也都有其积极和可以借鉴的一面,他将传统的笔墨体验放到当代语境,因而其画面中的高古气息显现出令人叹羡的现代感。魏广君先生对于绘画、书法、篆刻、诗文等全方位的涉猎,在当代画家中也是极其少有的,因为他并不把自己局限于一种艺术范畴之内,而是作为一名文人、学者的身份,将古典与现代作一种全新的结合,进而重新建立自我心灵与创作之间的范式。

李明先生对中国古代美术史有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因此能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审视中国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为自己艺术特色的形成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多年来,他潜心研练,创意力行,以精妙之功,肇自然之性,达山水之情。其作品结构层次严谨,线条流畅,同时又具有秀中藏拙、雄中寓秀的特征。“雄秀”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李明通过用笔与体势结构的表达得此意境。其骨法用笔,对笔墨深耕细作,秀而不弱,雅致得体;对山水结构的营造与把握,使画面多了磅礴与雄阔之气。画家在继承传统后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自我突破,在对古人绘画艺术有深刻理解的同时,又能把发展创新的审美思想融入创作之中,采古今之华,取南北之长,从而形成了独秀于南北之间的中原画风典型。

徐光聚先生是七人之中最为年轻的画家,但他的画丝毫不逊色于前辈,尤其是对古人的学习和运用,他能够准确抓住最为契合自己精神气质的一面,以及表现传统艺术的一面,在与古人神交的同时,逐渐磨砺出了自己的特色。徐光聚把山水画当成了他的希冀冥想和自然物我为一的情感追求的一种替代,也就无可避免地把他的修养、学识、志趣和理想带入了绘画创作之中,因而作品便具有了强烈的诗意表达,并视“有诗意”为其创作的重要追求。其作品给人的直觉感受是“净”和“澹”,能使观者的心灵默默沉入一种幽微、空明的状态里。古人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在徐光聚的画里能有深切的体现。

本次展览名为“河声岳色”,河乃黄河,岳为中岳,代表中原大地。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在当今文化艺术界人才辈出,上述七位画家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并孜孜不倦地追寻着更高的发展目标。这七位画家各领风骚,绘画题材涵盖山水、人物,类型兼有工笔、写意,各具不同的面目,所谓和而不同。但是,这七位画家拥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共性特征,即他们都属于专业出身,都有着学院训练的经历,造型功底扎实,接受新事物又快,在他们的绘画中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了现代文化和新式审美的印记。希望能通过此次展览,这七位画家能在彼此的艺术创作上产生共鸣与碰撞,奏响一场绘画上的交响乐。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