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事件的地貌

开幕时间:2016-03-20 17:00

开展时间:2016-03-20

结束时间:2016-06-26

展览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恩平街华侨城创意园F2栋OCAT深圳馆展厅A

策展人:刘秀仪

参展艺术家:曹斐,秦思源,李景湖,林一林,刘窗,刘韡,汪建伟,徐渠,徐坦,张辽源,郑国谷,庄辉

主办单位:OCAT深圳馆

展览介绍


2016年3月20日至6月26日,OCAT深圳馆将于展厅A举办大型群展“事件的地貌”,呈现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与土地相关的作品,展现并分析它们和西方主导的美术史中“传统”大地艺术之间的差异,叩问作为文化和行政概念的“土地”在艺术实践中的可能性。

20世纪六十年代末,全球的文化和社会气候的转变使一些西方艺术家开始涉足偏远之地——即所谓的“无处之处”(nowhere),采用和土地有关的元素进行艺术创作,以地理上的距离与消费主义社会、资本、僵化的艺术机构等建制划清界线。“土地”在这些大地艺术实践中被视为挑衅性、对抗性的表达,土地的广阔的时间-空间性凌驾商品短暂的耐用性和交换价值。同时期的中国,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前往国内偏远地区“上山下乡”。西方的“大地艺术”概念最晚在19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不过此前已出现具大地艺术特质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和西方大地艺术没有必然关系,彼此语境也迥异(西方大地艺术炮轰的消费主义社会和艺术市场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还羽翼未丰),彼此之间形成观照。中国社会在过去三十年中经历了激烈转型,土地的本体论、社会学和行政概念也经历了巨大变化,中国当代艺术对“大地”概念的探索与发展亦有着多样的呈现。“事件的地貌”的展出作品时间跨度从1994年至今,勾勒“土地”概念隐藏的嬗变轨迹。这类艺术创作并不直接冲击建制,而是顺水推舟地揭露土地的认识论架构,在土地中开辟出外在于其自身的新场域。

西方的“大地”曾是与各种制度抗衡的“无处之处”,而今,我们可以通过谷歌上的一个点击将自己传送去任何地方,地理的距离似乎已无法成为批评的距离。房地产高温下,土地和资本如胶似漆地粘附在我们的消费行为上,昔日“大地”的距离感慢慢消失,尽管我们与作为物质的土地渐行渐远。在这个距离大地艺术的诞生已非常遥远的后宣言时代,通过土地这个人人共享并产生着缝隙的物理平面,此展的作品尝试释放更多未知的土地属性。人们试图找寻“立足之地”,在改变地表的同时,与土地的属性纠缠,捆扎着彼此载浮载沉。

展览由OCAT深圳馆艺术总监刘秀仪策划。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