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错位” 胡卫齐个人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6-07-08 15:00:00

开展时间:2016-07-08

结束时间:2016-07-24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驼房营南里甲6号东风艺术区北区2-2

策展人:沈军

参展艺术家:胡卫齐

主办单位:名泰文化,58艺术网

展览介绍


胡卫齐的绘画以其个人化的艺术语言及场景塑造见长。简化的人物形象被红蓝两种对比鲜明而富有意指的色块大面积地覆盖,营造出荒诞、不安的氛围,喻指当下一代的生存困境。

艺术家所指的生存困境,亦可视为当下的精神困境,由旧作《冲撞6》(2014)得见:位于画面中线的灰色人物群体性地参与到红、蓝的涂抹中,盲目而忙碌。红、蓝、灰调各有其鲜明意指,艺术家由此暗示着现实的窘态——处于历史夹缝中的80后一代,个体的浮沉逃不出洪流的混沌,难以辨明真实与虚构,自由与禁锢,伪善与假恶。

作为《冲撞》系列的延续,本次个展呈现的全新创作以两条相异的思路更全面地展开探讨。以《淘金之路》系列和《冲撞-考古》为代表,艺术家在延续了第三视角的远观基础上,呈现出时态的转换,立足于未来而审度当下,以考古历史的视角构造出对于整体困境的铺陈。另一方面,艺术家从上帝视角转换为平行视角,将夹缝中关于困境的提示展开,刻画了《幽灵》系列以及《红缨枪》系列中个体觉醒的对峙场面。视角的转换、时态的推进,胡卫齐以虚构的历史切片佐证其所观照的问题,亦暗示了背后隐匿的《灰》。

然而,在一层又一层的覆盖过程中,随着“真实”的逐渐被掩盖,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彰显。因此我们在荒诞的画面背后,并非窥见悲观主义的厌世心态,而是青年艺术家对于现实的积极思索,对于理性与感性、希望与绝望、美与丑、自由与奴役等等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共生的人性之本的反思与质问。

胡卫齐的绘画中,并没有关于具体问题或现象的叙述,也无关于解决方案的提出,只是试图将对于时代的感性认知转换成为理性表达,尽力保有一种难得的状态:保持清醒,并提出质疑。他将自己的绘画比作摄像师的镜头,记录了一个画者对于现世中的个体所处的生存困境的想象营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胡卫齐的绘画视为一种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艺术独白。这种独白依托于对传统绘画语言趣味的叛离以及对当代人日常视觉经验的引入。

不论是《幽灵》、《红缨枪》系列的具象刻画,还是《淘金之路》系列的抽象实验,贯穿胡卫齐创作始终的一种对于当下人精神困境的执念,这种执念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土壤之中。在今天,艺术绝不仅仅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亦非无病呻吟的扭捏,更不是某种权力的附庸和装点盛世的窗花,艺术是艺术家反思、挣扎、抗争的武器,是对抗虚无的矛,直指生存的困境,刺破“灰色”的精神之霾。

里尔克曾说过:“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在胡卫齐充满矛盾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焦灼的现实,也看到了个体的觉醒与强烈的抗争,这是艺术为人性的发声。

沈军

2016.6


展览前言
胡卫齐的绘画中,并没有关于具体问题或现象的叙述,也无关于解决方案的提出,只是试图将对于时代的感性认知转换成为理性表达,尽力保有一种难得的状态:保持清醒,并提出质疑。他将自己的绘画比作摄像师的镜头,记录了一个画者对于现世中的个体所处的生存困境的想象营造。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胡卫齐的绘画视为一种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艺术独白。这种独白依托于对传统绘画语言趣味的叛离以及对当代人日常视觉经验的引入。

不论是《幽灵》、《红缨枪》系列的具象刻画,还是《淘金之路》系列的抽象实验,贯穿胡卫齐创作始终的一种对于当下人精神困境的执念,这种执念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土壤之中。在今天,艺术绝不仅仅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消遣,亦非无病呻吟的扭捏,更不是某种权力的附庸和装点盛世的窗花,艺术是艺术家反思、挣扎、抗争的武器,是对抗虚无的矛,直指生存的困境,刺破“灰色”的精神之霾。在一层又一层的覆盖过程中,随着“真实”的逐渐被掩盖,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彰显。我们在荒诞的画面背后,并非窥见悲观主义的厌世心态,而是青年艺术家对于现实的积极思索,对于理性与感性、希望与绝望、美与丑、自由与奴役等等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共生的人性之本的反思与质问。

作品简述
当下整个社会环境(政治与文化)都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转型期,快速成长的青年一代不得不在这一转型浪潮中不断调整自我,于此,也不得不承受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对青年一代肉体与精神的强烈挤压(此种强压之感来自政治、文化、自身的理性与非理性、肉身现实的存在和精神的内在抗争等等方面)。我选择两种色彩的强烈对比来凸显现实中某种紧张不安以及矛盾、荒诞之感。两种强烈互补的平面色彩,其所象征的是内在隐性的矛盾冲突和生命张力共时共存,借由视觉的可见冲突,荒诞场景的营造引发对未见真实现实的思索。

Description of the Artist‘s Oeuvre

The entire social environment (be it political or cultural) currently finds itself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of intense change. In this wave of transition, the rapidly swelling young generation can’t help but make constant adjustments to the self/itself. The young generation is therefore obliged to bear the intense physical/corporeal and spiritual pressure exerted on it by all layers of society (a sense of powerful pressure that originates in a range of aspects including politics, culture,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of the self, existence within a physical reality, the inner struggles of the spirit, etc.). I opted to use the powerful contrast between two colors to help foreground reality‘s sense of anxiety, contradiction and absurdity. These two planar colors strongly complement one another. They symbolize the synchronic coexistence of a contradictory conflict and vital tension, both internally recessive. Via discernible visual collisions, the creation of absurd scenes gives rise to our reflection of the unseen, ’real/actual‘ reality.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