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春申•故里》 赵无极版画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7-02-18 15:00:00

开展时间:2017-02-18

结束时间:2017-03-03

展览地址:上海市宛平南路470号恒安阁503室

策展人:吴念慈

参展艺术家:赵无极

主办单位:慈艺画廊

展览介绍


国际抽象大师赵无极先生(1921–2013)出生于北平。

自幼即爱好文学与历史的赵无极受到祖父的教导,埋下对中国书法特有的情感。14岁进入杭州艺专就读,师事林风眠与吴大羽,毕业后他继续留校担任讲师。于杭州艺专就读和任教期间,他已经接触到毕加索、马蒂斯、莫迪里阿尼、塞尚这些现代派大师的艺术,并让他认识到艺术多元的可行性与多面向。

70年前(1947年12月26日)赵无极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展览后就离开上海赴法国留学,他在1948年2月抵达法国,4月1日的早晨到达巴黎,立即在罗浮宫消磨了整个下午。在一次美术馆画展中赵无极先生看到保罗·克利(Paul Klee)的作品,给予他某种启示,使他更加意识到与其内心寻求意象的某种契合。克利的符号语言打开了他通往对自身文化理解的一扇窗,克利式绘画风格于是产生。传统文化中的甲骨文和青铜文饰,这些在西方人看来是难以辨别的神秘符号,却被赵无极借用作走向抽象凭借。那种早已融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驱使赵无极回到中国书画源头,开创个人文字变形的意象绘画。1950至70年代,在克利的启示之后,赵无极深刻探索绘画的方法,逐渐演变成个人的抒情抽象风格。画面里色彩的多重振动使画布跃动了起来,在画笔的挥洒之间,观者可以感受画家完全的投入,以及那如风驰电擎的动感与张力,带给人虚与实、轻盈与浑厚共织的想象。1970年代以后,赵无极进入他的蜕变期。开始突破原有的画面格局,从「聚」走向「散」,出现一种「中空型」结构或将中心偏移,让画面构成更加丰富多变,他自由调度画面时空,或聚或散,或虚或实,真正进入一种凌虚御空的自由境界。到后期,他又将颜料稀释,在画中融入了更多的水墨趣味。

在赵无极的艺术创作中,他对各种艺术形式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最被人所熟知的是他的油画作品,而关于赵无极的版画作品的认知和研究却不多。1950年赵无极在德斯乔伯特版画工作室(E. and J. Desjobert studio),接触到并学习了版画技术。他特别做了八幅版画。出版商罗伯?高德(Robert J. Godet)把它们拿给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看,亨利?米修自发地写了八首和诗。画与诗并辑题为《亨利?米修对赵无极八幅石版画的赏析》(Lecture par Henri Michaux de huit lithographies de Zao Wou Ki)出版,并在巴黎桅楼画廊(Galerie La Hune)展览。自1954年起,他的版画作品也同油画作品一样转入抽象,使类似甲骨文或钟鼎文的抽象符号,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充满东方神秘的象征意味;而作品以形象的题目提示内容。以后,符号逐渐消散,画面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颜色所代替。1959年后,他的作品进一步摆脱描写性和情节性,愈加直率地表现精神和情感,艺术风格日趋成熟。

他的绘画始终洋溢着东方气息,讲究气韵,在行云流水的优美节奏中,蕴含对意象世界的理解。其成熟期的版画作品,反映了他从对西方抽象艺术的热衷追求继而回归中国传统的主线,而这种回归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它是有机的,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审视下的回归。他那酣畅淋漓的作品所蕴含的东方意韵令人沉醉,而其笔端也自然地流露出了几十年海外生活所理解和渗透的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些美好的意象不时触动人们的心弦,使涌动着的神奇变化的风云、奔腾咆啸的海涛顿时融化在无尽的艺术幻想中。

赵无极的版画创作几乎贯穿了他整个艺术生涯,一生共创作了400多幅版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版画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从来都是一体共生并相互影响的。本次展览共展出大师22件版画作品,能在大师的故里举办”赵无极版画作品展”别具意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