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常识」常青个展

开幕时间:2017-05-20 17:00:00

开展时间:2017-05-20

结束时间:2017-07-20

展览地址: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6号楼101室千山画廊

策展人:李晓峰

参展艺术家:常青

主办单位:千山画廊(上海)

展览介绍


  《一切从常识开始》
 文/李晓峰
  画家常青喜欢画画,这是世人皆知的事;但是,常青如何从他声名鹊起的油画领域辟出通往水墨或叫国画的路途,甚至由此致使他油画紧锁深院大有被历史尘封之势,却是多数人不晓的。
  常青说过一句听起来很反常识的话:他要用肚子拳击。这种反常,成为赫然油画业界的常青变位水墨的重要理由。常青这样解释,他想试试做自己不可能的事,并要试到极限。就如用肚子拳击,看看最柔软的腹部到底能多硬,再看看击打是不是只是拳头的专利。为此,他国美的许江院长一度要把他调入国画系,想成全他为共和国以来第一个从油画系串台到国画系的非常人才。
  这个美意被常青辞谢了,辞谢的理由一点也不非常,他说私下算了一笔账,在油画系一学期四周课,到国画系一学期就要九周课,为此,就像逃避做领导,他最终选择把最大量的时间留给自己,这种貌似很自私的原由,恰恰表明常青个体自主的鲜明性格。对常青而言,最需要、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常青多次说起,他自小就听到他做文艺官员的父亲与同事们感慨那些未涉宦海的画家不会向他们退休后就一无所有了……从短缺时代成长起来的常青,多么怕一无所有,牢记了父辈的忧患,矢志于茫茫人海中求得自我的自主生存!他以最热爱的画笔,亲身践行了这份志向,把画画的天性变成人生的操守,并且越来越矢志不渝。
  也许,常青用拳打腻了,想换换套路。水墨是他的肚皮,就像油画是他的拳头,他不甘于用拳头拳击,还想尝试用肚皮拳击,尝试不可能里的可能。肚皮拳击是反常识的,常青反常,貌似反智,像唐吉可德大战风车那样,显得荒谬好笑,就像常青常常令人忍俊不已的奇谈怪论、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夸张多变的面目表情--又那样诚恳到不容置疑,如他坚定、果决的目光,那样清澈、透明。
  常识,其实不是固态的,更不该僵化的,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没有尝试,怎生常识?就如常青重拾中国画,绝非食古不化的对之,反而出于一种极为个人化的新鲜感,一种隐约有过维系的重逢,一种被熟识后的陌生……就如常识,本不该怀疑,却因习以为常到麻木不仁,才常被惊异,常青就是要抓住这种惊异感,由此获得对常识的再认识。
  常青,决定从常识的最不确定处开始,抑或也是自我挑战,挑战自我通常的认识底线,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去偏见、剥僵壳的常识吗?常青要让常识重新返回到它赤裸的原初:生生不息、不屈不挠。就如中国画的水墨,微妙的纸性,鲜活的笔性,灵动的水性、墨性,虽是千年血脉传统的文化常识,其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机仍可以构成对艺术生命的挑战。
  由此,常青的水墨转向,有不由分说的气势,具扑面而来的气息,一种打破传统水墨与西方油画固有积习的野性与雄心,一种源自当下、难以抵挡的巨大能量。
  由此,在常青貌似"反智"的画面,重现了生活的芸芸众生,如一束束被重新配置的动力线,使人想到德勒兹的"褶皱"之喻,又如叛逆福柯对知识的考古。
  德勒兹曾漂亮地阐释了福柯思想中动态配置,在所有历史性实证与经验数据的"沉积" (les strates)中,"盈塞着累累的文字与事物、看的方式与说的材料、可视平面与可读场域……"。福柯的知识考古,就是从这个历史肥厚的沉积中,掘入、掏捡出各时代的可述性与可视性,譬如,十七世纪崛起的疗养院寓意着一种全然迥异于中世纪观看疯狂方式的兴起,这种观看,全面地侵入医疗、法律、文学、社会规范的各个场域,并因而创造出各式各样关于"失去理智"的陈述,由此,福柯在可述性(《知识考古学》)与可视性(《疯狂史》)构织的知识空间中,重新解析了饱受误解的"主体化"概念。以德勒兹的用语,就是"沉积"出"褶皱",从历史"沉积"到主体化区域的"褶皱",并意在化解先前织构出来的无所不在的权力空间,并重新褶皱出新的可能--每层沉积都铺躺着可述及可视的元素,当一层切入另一层时,陈述及观看的形态排列必然发生改变,每个时代只能在表现自身的陈述与观看之后才诞生。
  常青更加关注的是对常识的考古,基于现实,如果以《诗经》"风、雅、颂"类比,常青水墨更近"国风",采信民间,根性强大,清新自然,如沐春风。有时也如端午惊蛰,艾草防五毒。
  常青让人看到不一样的水墨,又从他非同寻常的水墨中看到那些似曾相识的众生相。常青画众生的面相,画众生心情;画他们的勤劳,画他们的无奈;画他们的疲惫,画他们的憧憬;画他们的开心,画他们的无辜……在这个德勒兹式的褶皱山中,他以一个艺术家的方式,建立起了中国式的福柯视角,命如草芥,又惊世醒人!就如常青说话的语气,会使人感到一种古道热肠、侠骨柔肠,他的冷幽默后面,不仅是犀利的洞察,还有深厚的同情与怜悯,甚或是悲天悯人般的情怀,热气腾腾中的透出荒寒,使人倒吸一口凉气?又透着一种人道主义的关怀,一种人性的深刻批判与反省。那是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艺术真相。
  审美当从还原真实开始,现实往往又丑又像才真相,而被行政化的政府美术如"美图秀秀",人常常被自己的假象骗。常青要看到的则是现实行为背后的真相。当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滚动播放中国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画面,就如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一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时,究竟是谁因此被改变了?常青显然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变化。德勒兹让世人看到巴洛克式的褶子,常青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的褶子,透过 "洛可可"式的浮华与"巴洛克"式的躁动。
  常青看到的也许是更碎片化的时代褶子,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着西洋的天光日影,也有传统的国族印迹,既看上去与常识时有错位,又更似被剥光的、变本加厉的常识……常青将常识视觉化的同时,也将古老的绘画视觉语言常识化了。
  常青常有种改变"常识"、改写"历史"的野心,他说这并不是他的原创,从整个社会到微小个人,谁不在改变?谁不在篡改?这难道不是一种常识吗?他为什么不能试试?他说:也不要以为自己是救世主,都在被利用。在相互影响的焦虑中,不庸人自扰,也不心存偏见,才能民智开启。所以,就如以石投水,要有声音,有涟漪、有波纹、有动静和声响。少见多怪才是缺乏常识的表现。
  人物、风物,图像、景观,被变动、更改、牵引的世界,被资本市场裹挟的文明,被近乎暴力劫掠的文化,被历史修饰的假面和虚幻的美学,在常青通脱放纵的尝试中,产生了戳穿真相的淋漓快感。
  常青说,绘画是个广阔领域,画无边际,画家只是个手艺人,要手艺好,别瞎操治国安邦的心,自识肩膀上能扛起的东西,这才正常,"就如无数模特排队等着你画,你必须选择离你最近的。"谈起画肖像的体会时,常青如是说。
  常青的见识带给我们一种不一样的常识,"何况你还姓常",这句话是我与常青说的,也许一语成谶。常识,不仅是通常的见识,还是在日常、平常、寻常、正常、通常中,找到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见识,也许非同寻常,哪怕被视为反常!这难道不是常青的见识吗?所以,在常青个展来临之际,便有了"常识"这个貌似脱口而出又一语双关的展览命名。
  文化要从底层发现,文明须从上层做起,一切都从常识开始。
  常青简介
  1965年生于中国四川成都。他于1989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并留附中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其作品曾在中国以及包括新加坡、日本、德国、美国等海外地区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多次展出,并被包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以及浙江美术馆在内的中国多个重要美术馆永久收藏。
  2017年 常青个展-常识 上海千山画廊
  2016年 常青作品展 巴黎德鲁奥拍卖中心
  2016年 常青作品展 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s, UAL)
  2007年 常青速写展上海第5届春季艺术沙龙 华氏画廊
  2006年 常青2005--2006作品展 华氏画廊
  2003年 第三届中国油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02年 常青个人作品展 上海美术馆
  2001年 最初的形象--当代纸上作品展 中国上海、杭州、上海美术馆馆藏作品展上海美术馆、20世纪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
  2000年 参加20世纪中国油画展参加中国油画亚洲巡回展 参加中国美协香港邀请展 参加中国美院油画系七人作品展
  1999年 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 中国艺术邀请赛
  1997年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1996年 参加上海中国油画艺术双年展 上海美术馆。
  1995年 赴美参加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举办的中国油画展。
  1995年 中国当代油画展 美国纽约、现代中国油画展 日本东京
  1994年 应德国迪伦博物馆的邀请赴德工作并参加第五届国际纸艺术双年展。
  1993年 海姆巴赫夏季国际艺术节 德国;中国艺术家作品展 德国;中国美院院庆六十五周年展中国北京
  1992年 首届中国油画年展 中国香港
  1991年 江南名家油画作品展 新加坡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