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墨的两种呼吸方式─袁慧莉个展

开幕时间:2017-07-08 16:30:00

开展时间:2017-07-08

结束时间:2017-09-10

展览地址:耿画廊 台北

参展艺术家:袁慧莉

主办单位:耿画廊

展览介绍


  当自然的恬淡静气逐渐被工业社会的空污霾害所取代,山水画该以何种姿态响应剧烈变迁下的环境现实?
  当代水墨画家袁慧莉向来以其对传统历史的觉察和脉络梳理中,思索创新之路。本次耿画廊将推出「墨的两种呼吸方式─袁慧莉个展」,即是艺术家从日常呼吸的空气状态对应于墨的两种物性所提出的现代性思辨。中国古代山水画论常以墨渖淋漓、滋润华滋表现天地氤氲与用墨美学观点,然而面对现代社会日常的焦灼空气特性时,传统的润墨美学显已不合时宜。因此,袁慧莉提出其独创的「火墨」,作为当今霾雾现象的「燥」气征候,与「水墨」的「润」进行两种墨性观点的对比,将传统墨性语境与当代社会语境的断裂进行重构的阐述。
  「火墨」源自袁慧莉于2015年冬赴北京时遭遇雾霾红色警报时的体感震憾,她感到当前生活景况与古画中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已相去甚远,这意味着传统水墨语汇对应当代现状的不足。于是,她透过烧灼宣纸的焦燥碳灰临摹传统山水画的经典之作,重新置换传统山水画的墨性语境。这不仅仅是从墨材物性的形式角度,贴近全球暖化气候现象,更从论述内容上让传统水墨美学语汇转向。除了平面绘画的观念作品,袁慧莉也在此展中带来「火墨」的行为装置作品,透过仪式性的现场行为创作与祭祀性的装置型式,仿若隐喻着当代生存者伫立在古典水墨的胜景灰烬中,对传统山水语境与时间流移进行唏嘘奠祭。
  而作为与「火墨」对比的水墨作品,此次将展出《孤山水》与《时间之渍》两个系列,呈现水墨画淡沱淋漓的特质,作为「润」墨的写照。《孤山水》的块状风格既象征画家长年居于山边海际、多雾空景的金山生活写照,也象征台湾岛的地理现状与政治处境。她以简笔淡墨表现北台湾湿润气候与大量留白的空蒙画面,更从不同的材质与技法中探讨墨性与纸性之间的微妙差异。而《时间之渍》系列则是以长时间千点万笔、层迭皴染的「积墨」,表现蝉翼熟宣积厚而薄的墨性与点渍交迭的层次空间状态。两个系列均表现似山似石、非山非石、得山复无山的形态与墨韵,以笔墨的简与繁出入于精神的瞬间与复思、具形与去形的观照中,藉此,她将「水墨」的墨性形态从自然山川场域转化为情状隐喻与物性美学。
  袁慧莉贯穿古今与游走在两种呼吸之间的差异经验,依据当代现状提出墨辩对诘,此次展览以「雾」与「霾」的消长、「润」与「燥」的美学、「水墨」与「火墨」之间的对比为主轴,提出她对环境变化与生存状态的观察与反思。袁慧莉以「水」与「火」的物性元素,从人的生存呼吸状态正反面地辩证墨性的两种美学,以「火墨」重新诠释古典,展现「燥」的墨性美学观,正如同知名策展人夏可君教授所言,「这是水墨绘画在自身枯竭之后的重构」,乃「真正现代性的审美」。
  袁慧莉于1963年生于台北,别名袁澍、袁漱。1987年毕业于国立艺术学院美术系水墨组,2005取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学系美术创作水墨组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博士学位。过去曾任新竹市立教育大学艺术设计系与淡江大学建筑系兼任讲师。作品曾被英国瑞士联合银行(UBS)、高雄市立美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关渡美术馆、朱铭美术馆、中国杭州恒庐美术馆以及许多国内外私人单位典藏。近年的重要展览包括:高雄市立美术馆「沉默风景-艺术视界的人文观想」(2016)、朱铭美术馆「地方-2016朱铭美术馆典藏特展」(2016)、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传统重置」(2015)、台北耿画廊「复数世界-袁慧莉个展」(2014)、杭州恒庐美术馆「元素.意韵-袁慧莉个展」(2010)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