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流动者会议

开幕时间:2017-11-08 15:30:00 -19:00:00

开展时间:2017-11-08

结束时间:2018-01-07

展览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策展人:付了了

参展艺术家:Abraham Cruzvillegas,Bojan Djordjev,冯火,Haig Aivazian,李消非,马永峰,Marta Popivoda,佩恩恩,Sam Hopkins,社会敏感性研发部,石青,赵川,陈建和,赵赵,郑波,纸老虎工作室,据称内装

主办单位:明当代美术馆,明园集团

展览介绍


  我们不仅处在一个因全球化而产生的大规模流动的时代:从生产、贸易、战争引起的人口流动到因过度攫取而荒废的死地、死水和被迫迁徙的居民——全球化似乎从未实现“全球”一词所假定的想象,相反,今天的全球化正在超越“生产-消费”的传统逻辑,在金融、算法及法律的加持下,越来越精准而隐秘地控制着社会流动性。与此同时,意识形态之争也从未退场,转而以当代生活方式的美好面目出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艺术当然不能不善其身。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来自全球的艺术活动近年来被精确“引流”到城市的特定区域,这种“引流”不再以暴力强拆的面目出现,而是借由资金和政策的导向,作为一种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经济功能性规划,罗列着看似连接实则孤立的个体和机构。不仅如此,正如大卫哈维在《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一书中进一步指出的:“资本具有各种方式占用和获取地方差异、地方文化多样性和无论源于何处的美学意义所产生的剩余”,资本的弹性操作空间一直在消解地方性、个性化的艺术实践,使它们逐渐趋于稳定和可控。
  而艺术工作者,假如正像安东尼奥.内格里所描述的——作为不稳定工人的艺术家(artists as precarious workers),或者作为艺术家的不稳定工人(Precarious workers as artists),应该如何在隐形控制之下、在虚假多样性的迷雾之中拉开缝隙,形成批判,实践和发明自主而灵活的流动与连接?美术馆作为艺术空间和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关系的公共空间、劳动空间本身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两个不应该也无法被割裂问题是展览的策展出发点。
  本次展览将明当代美术馆内外空间视为一个持续在场而不稳定的生产、冲突、磋商、联动现场,邀请艺术家和公众进入其中。展览第一部分由占领美术馆户外空间的三个和流动性直接相关的项目组成。“游击寄居症!” 计划是由马永峰发起的关于“替代居住实践”和“游击建筑”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实践,并通过每个参与者独特的方式诠释出一种具有游击性、灵活性、以时间为基准的居住实践的可能性。由艺术家发起电台项目“未剪辑”将同时作为该项目的宣传站。郑波的“稊派:亲缘”(新委约作品)是艺术家“野草党”计划的延续,将寄居在美术馆附近的野草移植到美术馆旧址“上海造纸机械厂”原有的工厂电梯中,由艺术家本人和公众一起写作、朗读关于野草的信件,将边缘植物与流动人群并置在同一时空。“据称内装”是由Bojan Djordjev, Laura Kalauz, Maja Leo, Christopher Kriese, Lisa Schr?ter, Miriam Walther Kohn 从2016年开始联合发起的追溯全球贸易机制的长期项目,继汉堡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项目将于展览期间在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在地调查、工作坊与排演。
  展览第二部分由Abraham Cruzvillegas、Haig Aivazian、赵赵、Marta Popivoda和石青的项目组成。墨西哥艺术家Abraham Cruzvillegas的“水之三部曲1:Ichárhuta:反相的震动的趋近的自我防卫”,关注墨西哥三大湖泊之一的帕茨夸罗湖十年来水域的大幅下降,及因此而濒临消失的当地食物,仪式、生产交易方式和社区协作形态。黎巴嫩艺术家Haig Aivazian的影像作品“你多么伟大啊沙漠之子!”通过对媒体素材的再编辑和信息图表分析,连接足球明星齐达内的个体形象和法国“敏感城区”(Z.U.S)的“市中心青年”这个集体形象。装置作品“每24小时的1440次日落”考察灯光系统作为曝光、强调、掩饰主体的双刃剑在公共空间和体育赛场的明暗调度。同时,艺术家将在现场呈现视听演讲“对立世界:双重视角”,从2015年法兰西体育场周边的三次爆炸入手,叙述监控技术的过去与未来,讨论我们如何在法律、资本、机器交叉凝视下或集体或独自地被构成、被解构。而赵赵的“塔克拉玛干计划”则从艺术家个人身份出发,探讨更广泛的地域-社会身份问题。本次展览还将同时展出艺术家从刚刚完成的展览“沙漠.骆驼”出发创作的新作品“骆驼”。塞尔维亚艺术家Marta Popivoda的长期项目“大众装饰#1-3” 通过讨论从前南斯拉夫的国家-群众活动到今天世界范围内的抗议、示威、国家庆祝活动和其他大型社会文化活动,讨论意识形态、宏大叙事、民主政治和个体的关系。展览开幕期间,Marta Popivoda的电影“前南斯拉夫,意识形态如何动员我们的集体性身体”还将进行在美术馆进行中国首映。石青项目“鲁迅动物园”(新委约作品)围绕以鲁迅在上海最后10年的经历展开,借用上海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与鲁迅错综复杂的关联,试图给出另一种解读路径,并将欲望生产、激进政治和当下艺术生态进行翻转、折叠和粘合。
  展览第三部分从 “社会敏感性研发部”开始,连接李消非“流水线项目”、佩恩恩的“赖克/LIKE”、Sam Hopkins的“广州来电”和纸老虎工作室的“500米——卡夫卡,长城,不真实世界图像及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主义”。“社会敏感性研发部”是跨国集团伯纳德控制设备有限公司内部的艺术部门,由李山(Alessandro Rolandi)于2011年创办,与艺术家赵天汲、布朗丹(Blandine De la Taille)在分别北京和巴黎合作运营。项目邀请艺术家进入工厂驻地,与工人协同创作,产出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深度介入工厂每天的生产关系。“社会敏感性研发部”将于展览期间在明当代美术馆内进行持续生产,并展开北京-上海-巴黎的三地联动。“流水线项目”是李消非从2010年开的的一个持续性艺术项目,艺术家先后在世界各地拍摄了一百多家各种类型的工厂,本次展览呈现流水线系列影像的同时探讨隐藏在秩序之外的“流水线”:资本工厂、消费社会、社会进程、价值观念的标准化和人在高度系统化和体制化的环境里的现实处境。佩恩恩“赖克/LIKE”借用酷似耐克钩的图像虚构出一个新的品牌,并衍伸出系列广告与产品线,通过“赖克足球”、“赖克马拉松”、“代言人之争”和“赖克投资”(新委约作品)勾连隐藏在品牌背后的身份、殖民、贫困消费和造梦营销等议题。Sam Hopkins的“广州来电”关注被卷入全球化的非洲移民在南南贸易重镇广州作为“流动人口”的境况。作品通过局外人的视角描绘广州的非洲社区这个神秘而具抵抗性的“世界中的世界”以及这些漂泊海外的非洲人群初步形成的当地民俗。 “500米——卡夫卡,长城,不真实世界图像及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主义”(新委约作品)是由导演田戈兵、德国剧构家Christoph Lepschy共同创作的剧场作品,通过卡夫卡《万里长城建造时》小说文本,讨论个人与国家意志、集体建造之间的迷思。剧场作品此前于汉堡国际艺术节和明当代美术馆首演,本次展览作为该项目的继续发展,将构建一个在展期中被逐步毁坏的空间。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