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有限与无限——陈文令当代艺术展

开幕时间:2018-10-04 16:00

开展时间:2018-10-04

结束时间:2019-01-03

展览地址:厦门翔安区新店镇超旷美术馆 科考码头

策展人:顾振清

参展艺术家:陈文令

主办单位:厦门市翔安区宣传部,翔安区新店镇人民政府

展览介绍


  2018年,新一季的厦门翔安“面朝大海·澳头文化艺术季”将在10月4日迎来艺术家陈文令的大型个展“有限与无限”,此次展览由厦门市翔安区宣传部、翔安区新店镇人民政府主办,在澳头超旷美术馆展出。厦门,是艺术家陈文令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十八年,经历过很多挫折与磨砺,而让他在中国艺术家界破土而出的展览就是在2001年厦门海边展出的“红色记忆”系列作品展,“小红人”雕塑火遍中国,厦门就成了陈文令艺术的发源地。艺术家陈文令带着感恩之心把此次展览意为远行之后的回归,用艺术为故土带来美好和温暖。
  前  言
  序 
  陈文令:有限自由与无限想象

  文 | 顾振清        
  陈文令在艺术创作中所感受到的有限自由,是一种尊重雕塑传统游戏规则下技术精进、语言纯化的自我历练。他往往从雕塑材料和介质的自然属性出发,来把握雕塑自身的美学逻辑及其秩序感。他的表现性语言所凸显的奇思妙想都有传统雕塑的逻辑起点和发力点。其中,既没有无端而出的思路,更没有不着边际的白日梦及其幻象。陈文令的系列雕塑作品之中,一些拼贴式的混搭、一些集成式的类比,看似不经意,却是艺术家缜密思考、精心设计和精工细作的一种结果。因而,陈文令利用独步雕塑塑形方法论领域的一种天份和才干,把中规中矩的雕塑创作提升为思想自由的一种有限却又精准、有效的艺术实践。陈文令从模仿并模拟现实对象入手,不但塑造了一组组以“红孩子”、“口罩孩子”为主体的无邪男童的系列形象,而且创造了一批以讽喻、批判现代性世俗社会及其消费文化和欲望泡沫的拟像人物和拟人化动物形象。其中,许多人物的整个形体或局部躯体带着陈文令特有的拉长、变形的一种表现性语言的印记。陈文令的人物、人物与动物结合、人物与环境结合的多种人文景观化的形象,跨越古典、现代和当代语境,汇聚雕塑、装置与现成品的媒介,具有一种维特根斯坦所特指的艺术的“家族相似性”和意义的开放性特征。继而,他从洞察雕塑形象的时间性痕迹出发,发掘并打造出刷新物象的各种多维度的视觉修辞手法。无论是一种液体流淌、滴落的表面效果,还是一种重力与反重力的物理能量实验,还是一种不同雕塑成品和道具碎片的集成方式,陈文令都通过类比的语言惯性、灵活的表现技巧和反讽而又幽默的视觉语汇加以实现,从而塑造一批又一批令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超日常形象,构建起自身雕塑艺术的一种鲜明风格、高辨识度和个体特异性。                                
  (顾振清 / 2018年9月18日 )
  艺术家简介
  陈文令

  1969年生于中国福建泉州
  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
  现居中国北京,当代艺术家
  重要个展:
  2018“超常规”——陈文令艺术展
  2017“世外桃源”——陈文令个人展览
  2016 “万物皆牛”——陈文令大型户外雕塑展  
  2014 “共同体”—陈文令新作展                
  2012 “异度风景”——陈文令新作展              
  2011“对号入坐”—陈文令个人展览           
  2010 “悬案”——陈文令新作展                 
  2009 “紧急出口”——陈文令新作展          
  2006“幸福生活”——陈文令个展?     
  2002“红色记忆”——陈文令雕塑展示行动?     
  重要群展:
  2017  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    内蒙古  中国
  2017 “今日之往昔”安仁双年展    成都  中国           
  2017  “库里蒂巴双年展中国主宾国系列展览”之“脉动”展览    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    库里蒂巴    巴西
  2016  迈阿密海滩艺博会    迈阿密    美国
  2016  第三届昌原雕塑双年展    昌原    韩国
  2016  “八面来风”——游走金砖计划之巴西    中国当代艺术展    圣保罗  巴西
  2015  第6届莫斯科双年展    莫斯科    俄罗斯
  2015 “China8”—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多塞尔多夫机场  德国
  2015  第十一届澳大利亚海岸国际雕塑展,科特索海滩    澳大利亚
  2014 “再雕塑”—2014三官殿1号艺术展    湖北    中国
  2013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    意大利
  2013  丹麦海岸国际雕塑展,奥胡斯海岸    丹麦
  2013  第三届登陆新加坡国际艺术博览会主题展    金沙会展中心    新加坡
  2012 “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    卡塞尔    德国
  2011  第七届澳洲国际海岸雕塑展    佩斯    澳大利亚
  2010  “生存的进化” ——釜山双年展,釜山文化中心    釜山    韩国
  2009 “对话芝加哥”——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展    芝加哥    美国
  2008  第三届塞维利亚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CAAC,塞韦利亚    西班牙
  2008 “消费”——釜山双年展釜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釜山    韩国
  2007 “聚热”——今日亚洲休斯敦美术馆    休斯敦    美国
  2006 “超设计”——上海双年展    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2003 “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    广州博物馆    广州    中国           
  曾获奖项
  1.2015年获中澳艺术大使荣誉称号
  2.获2012年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雕塑家前三甲
  3.获2011年丹麦奥胡斯市国际雕塑展最受欢迎大奖
  4.获2011年澳大利亚佩斯国际海岸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
  5.获2010年“报喜鸟”空间艺术大奖
  6.2010 年入选“艺术财经”杂志, 中国百名权力人物榜
  7.获2008年杂志“当代艺术”,五四青年艺术杰出贡献奖
  8.获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9.获2003年北京双年展中国雕塑特展,红色记忆获最受欢迎作品奖
  公共收藏
  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今日美术馆            韩国国立美术馆
  韩国首尔市美术馆         首尔斗山美术馆
  美国休斯顿美术馆          美国丹佛美术馆
  丹麦Arox 美术馆
  悉尼白兔美术馆           澳大利亚墨尔本雕塑美术馆
  广东博物馆               福建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福建省博物馆
  湖北美术馆               厦门集美大学 
  惠州市当代雕塑公园       大同"中国当代雕塑馆”
  西澳洲州立美术馆         中华慈善博物馆
  银川当代美术馆           亚龙湾华宇度假酒店
  台中雕塑公园             武汉合美术馆 
  侨福芳草地大厦艺术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
  厦门南湖公园             西安益田广场
  法国博瓦隆国际酒店        杭州阿里巴巴园区
  上海陆家嘴金融圈         深圳益田集团
  美的集团美术馆 尚悦湾     泉州谷见美术馆
  艺术家说
  远 行 与 回 归
   ——陈文令自述  
  一切远行都是为了更好的回归。
  远行,是对远方逐渐融入的过程。回归,不仅有肉身的回归,还有情感的回归、人文精神的回归、以及生活方式的回归。而回归的路程,又是一种重新适应的过程。其实,回归的艰难并不亚于远行的艰辛。往往远行有多艰辛回归就有多不易,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人生不发行往返票,一旦出发,就再也回不来了。”远行与回归的路都是山路十八弯,沿路也布满着荆棘与坎坷……即便如此,我仍执意“回家”——没有回归的远行没有意义,没有回归的人生也不完整。这也是闽南人特有的一种情感依托,虽然我这一生,仍在行色匆匆的旅途中,还远远没有抵达心中想要到达的远方,更没有回归到初心和原点,或许依旧与母亲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有着看似很长的距离……
  《远行与回归》
  ——文令自述-1
  厦门,是真正意义上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生活了整整十八个年头,至今的身份证都还是厦门公安局签发的。32年前,我满怀着艺术梦想从泉州安溪来到厦门求学,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和磨砺,感受过太多为实现艺术梦想而经历的苦难,甚至还有几次生死攸关的体验……尤其是1996年在鼓浪屿,遭受匪徒的打劫,身负重伤,对我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庆幸的是,我在厦门也结织很多良师益友,这座城市里,有我的亲戚族人,有我儿时的发小,也有在医院里的救命恩人……时至今日,我也早己放下曾经的那些仇恨,内心只剩感恩。因为,正是那些坎坷和挫折,激发起了我内心真正的坚强与乐观,让我敢于用向死而生的勇气向自己多舛的命运宣战。我也始终坚信,一个用生命去爱艺术的人,不会得不到艺术的爱。
  2001年底,“小红人”雕塑第一次歪打正着地在厦门海边展出,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展事会令我在中国艺木界开始破土而出。此后,虽然我的心也更加驰骋万里,但我也清楚知道自己的艺术征程才刚刚迈出一小步,还有很多更大的艺术梦想在远方招唤着我,由不得半点的骄傲和自满。而厦门,也因此作为我艺术的发源地,使我对其满怀深情和感恩。或许,也唯有将艺术重新回归此处,才是我尽己之力能为这片土地带来的一点点美好和温暖吧。
  《远行与回归》
  ——文令自述-2
  艺术家的艺术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生史,而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史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一部不断远离故土的历史?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向前,其实就是在渐渐地远离母亲、母土、母校、母国……一个志在远方而懂得感恩的游子走得再远、再艰难,最后都要慢慢回家,在我眼里,不懂回家的远行终究只是一段没有归属的流浪。
  有一句俗语叫“文明的传播基本靠水,文明的发展基本靠腿”。近二十年来,我走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与城市,从中汲取了很多来自异国异族的文明文化、艺术经验和生活方式的营养,也使我在创作中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元共存、自由包容的面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可以增产,文明的交流溶汇同样可以优化升级。一个艺术家远行的目的,也许就是把原生文明或地域文化溶入到世界文明的大体系之中,接受其洗礼与熏陶。
  说到这里,回归或许又是一种真正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坦然和豁达吧。每一位艺术家,都是大千世界中的微小分子。但这每一粒微小的分子,又都能通过艺术映照全球,让艺术文明影响和辐射全球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地方。因为,今天的地球是一个村庄,地方与全球、民族与世界、远行与回归……都在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得以发展。艺术家在两者之间,经由彼此不同的激励、滋养,获得绵延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远行是为了更好的回归,只有回归之后,才能派生出更大的能量进行新的远行。在远行与回归之间,艺术家应该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人性更建全、文化更包容、创作更自由的艺术从业者,正如三毛所说:“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真正的勇者。”
  陈文令 
  2018.9.23 
  《远行与回归》
  ——文令自述-3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