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詹蕤:数据自然主义

开展时间:2021-09-19

结束时间:2021-12-09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二楼4-7号展厅

展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策展人:鲍栋

参展艺术家:詹蕤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

艺术总监:许奋

展览介绍


数据自然主义

文/鲍栋

詹蕤的作品是各种数据的可视化形式,数据包括天气、股票、彩票、工资,可视化形式主要是表格、饼图,詹蕤用一种制图式的绘画观念与技法,把这些数据转换成了可感的、美学化的图像。 詹蕤选取的数据颗粒度并不细微、多维,比如天气只是以日期为单位,也至多只区分晴阴雨雪四种状况,股票数据更是只有当日涨跌,涨幅、跌幅、分时情况这些更细微的数据都不在他选取的范围。从出发点来说,詹蕤并不是要去做数据研究,他在意的是形式结果,实际上,詹蕤在有意的减少数据变量,以获得目前更简洁的视觉结构。另一方面,日期维度带来了某种日课感,给日常的时间与生活赋予了可度量的客观形式,在这个意义上,詹蕤是用现代主义的形式表述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因此,他的工作可以被叫做“数据自然主义”。 或者更形象一点说,詹蕤的作品是一种“小数据”,相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数据,小数据是一种个人化的、低清的、有限的,但正因为这种有限性,詹蕤反而强化了艺术媒介的拓展,除了绘画,还有折纸、摄影、动画等各种手段都被用来去转译这些小数据。 艺术史上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强调客观再现世界的潮流,其背后有着实证主义影响。与同期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不同的是,自然主义尽量去如“实”描绘,因此在极大程度上去除了内容的文学性与社会性,而只剩下了视觉存在,正如印象主义的作品那样。也正如从印象主义作品中看到的,自然主义的“实”更偏向于生理学的,甚至技术性的内容,詹蕤的作品也是如此,它们并不提供一种直观的表象化现实,而是经过量化抽取之后的数字,即使是以图形的方式。另一方面,詹蕤似乎并不对这些数据做进一步解读,而只是把数据本身做表现形式的转换,换句话说,他的方法是不介入的,他只是观察者与记录者,一个数据时代的自然主义者。

图像与数据

——谈詹蕤的艺术创作

文/冀少峰

图像与数据构成了詹蕤视觉表达的关键词。数据的图像化与可视化一直是詹蕤苦心孤诣探求的问题。那么数据和图像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很显然,詹蕤的视觉图像世界带有明显的大数据时代的文化症候。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都会催生文化和艺术的变革。詹蕤的视觉讲述就是大数据时代艺术的一种经验。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整理,以及流量,涨幅,走势……它呈现出的是詹蕤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隐匿其间的则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急剧转型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与艺术表达方式的深刻变化。透过数据的图像化与可视化,阅读者清晰地感知并体察到激变的社会发展现实所带来的整个社会普遍弥漫着的焦虑的生存体验。数据不仅在侵袭着社会空间和人们的心理空间,亦在催生新的产业,当然也催生着艺术经验的迭代。数据即标准,数据令人敬畏,又让人膜拜。因为数据背后是信息,是服务。所以詹蕤的视觉图像叙事不可避免地又带有着强烈的政治经济学色彩,在其视觉表达背后,不仅关乎数据和GDP、天气、生活幸福指数和工业企业增值率,更关乎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因而政治性,数据背后的政治才是其视觉表达的关键所在。 关于大数据有学者这样定义:“大数据是一类能够反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信息资源,它具有复杂性、高速增长性、价值稀疏性和可重复开采性,一般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且数据的规模性、高速性、多样性和真实性是其显著特征。而关于对大数据的获取、采集、分析、整理、存储、共享及可视化则凸显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与作用。詹蕤所选择的天气、工商银行、中国石油、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及腾讯、美团、拼多多、京东、蔚来、贝壳、同程艺龙,工资表的记录,天气在每天的差异无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也是詹蕤个人生活的真实记录。只不过这种记录是以数据形式来呈现。颜色的深浅明暗变化,关乎心情心理,也预示着这些公司企业的市值涨浮和未来走势。数字,百分比成为詹蕤视觉叙事的符码,颜色的变化,灰度的由深向浅的渐变生发出经济符号学意义。图像凭借数据的可视化彰显,既让数据的经济价值尽显,更突显的则是和数据相关的发展战略。数据经济,数据经验,因为拥有数据就会拥有未来。因而詹蕤的视觉精神诉求和视觉图谋又带有强烈的未来性。 很显然,詹蕤的数据是个体数据和个体用户,亦不可避免地带有詹蕤的个性癖好和个人经验,但多个詹蕤的数据信息则会形成一个个小数据,无数的小数据则又可汇聚成这种既令人生畏又有着重要战略价值的数据库,大数据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无一不以数据信息的丰富和庞杂在数据服务领域遥遥领先,并且吸引着客户无限。数据也彰显着他们的规模、市值及在公众和市场领域的影响力。但詹蕤的图像数据似乎又有这样一种隐忧:数据既然有共享的价值,在一个全球资源共享的时代,共享共赢似乎永远正确,但如何面对私有数据,亦或说如何区分公有数据、私有数据和混合数据呢?而私有数据又和数据的安全问题和隐私保护问题密切相关。如何区分数据的公有和私有?如何界定数据的产权和使用权?个人的隐私如何不受到侵扰,很显然又是人们不得不面对和难以回避的现实。 詹蕤用数据的图像化和可视化表达揭示了在网络时代数据为王,数据即信息和服务,数据的垄断及数据统治一切的生存现实。因为构成人类今天生活真实处境的除了数据还是数据,数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左右并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亦深度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数据信息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地改变着日常世界。由此亦可发现,詹蕤在艺术上的明显转向:詹蕤由对日常生活的记录转向对社会公共话题的思考,由个体经验的表达转向对于公共经验的关注,由个人的私密性转向了公共空间,由私人忧虑、个人困惑转向了公共问题。詹蕤在个体与社会,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自我与世界间,用图像化的数据构建起了关于数据时代的社会经济学的想象力,及潜藏在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变迁。将个体的焦虑不安和整个社会所普遍弥漫着的焦虑的生存体验均归为数据困扰,亦或说是数据社会病理学。一方面透过可视化的数据看社会和世界,看人生和艺术;另一方面个人行为方式亦助推着数据的完善与强势,重建个人生活、心性体验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联,从而唤醒人们从数据的桎梏中挣脱。詹蕤用统计手段、数字配合的抽象经验主义,和冷抽象的表述,揭示了数据的冷漠与真实、真切,及生活和现实社会中的个人的忧虑与困惑和公共问题与共鸣的现实问题关怀。 图像与数据为阅读者带来了一个艺术的新经验,但它的确又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亦成为这一时代的潮流,是这个时代的隐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所有的行业都需要用互联网的数据重新做一遍,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充斥着的是流量经济、数据效益、饭圈文化、粉丝经济、微博有无热评、评价热度、阅读人数、互动数、爱慕值、正能量,是否有热搜。通过舆论的制造掀起流量,向数据和流量看齐,唯流量,唯数据,数据游戏吸引眼球,数据源于算法,算法提供数据支撑,数据后面是流量,是经济,是利益……面对詹蕤的视觉图像世界,它又在时时警告并提醒着人们,当人们热切拥抱这个数据时代时,当人们乐此不疲地被各种数据所吸引时,如何不跌入数据的陷阱,进而从数据的藩篱中逃离。 詹蕤的艺术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就是对于美术馆制度的挑战。他进入美术馆,通过对美术馆空间的侵占改变,用美术馆来进入美术馆,用美术馆来展示美术馆,用摄影分辨率、清晰度还原美术馆细节。阅读者观看到的美术馆是一个折叠的美术馆。这种通过对于美术馆空间的重构,使得美术馆与观众,美术馆与创作者,美术馆的收藏制度与体系,美术馆的展览诸多细节的认知会有一个新变化。这种变化导致阅读者在凝视美术馆及其展品、藏品时,又会生发出不一样的展览经验、收藏经验和进入美术馆的经验。这种对于美术馆概念、制度、收藏体系、展陈方式的改变,很显然也得益于互联网时代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包容的精神,及由内而外油然而生的对艺术的炽热激情和不懈的坚守。 还是詹蕤揭示的深刻:“我们会突然意识到,人物、事件、时间与空间,网格中的每个单元所指称都是生活的一个片段,但此时此刻它们却被设置于具体的生命之外……” 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只有读懂互联网,读懂年轻人,才能读懂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艺术。 詹蕤的艺术是属于互联网时代的,是属于青年人的……

2021年9月7日12:00

于东湖三官殿

关于艺术家

詹蕤,198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200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任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0年任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