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断裂的一代: 90后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

开展时间:2022-08-20

结束时间:2022-12-04

展览地点:松美术馆

展览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格拉斯路

策展人:崔灿灿

参展艺术家:费亦宁、郭宇恒、侯子超、刘昕、马海伦、蒲英玮、史莱姆引擎、孙一钿、王梓全、袁可如、张季、张移北、张月薇、张子飘

主办单位:松美术馆


展览介绍


“断裂的一代”的出现,标志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比之前的艺术运动更为彻底,因此引发了广泛的困惑。

“90后”特指出生于1990年前后的年轻艺术家。“断裂的一代”是对这一代人的梳理和总结,首次以群展、采访和出版的方式,尝试全面地审视发生在中国的一场不可逆的文化转向。展览尝试以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中的85新潮、玩世和政治波普、新生代、青春残酷、卡通一代等为参考,比较受全球化影响的“断裂的一代”,和中国过往流派的不同。

“电子色”是这一代人最通俗的视觉特征,它来自电子、印刷、光谱、数据、摄像头、屏幕、像素、程序、工业品和互联网共同虚拟的当下。全新的现实中断了绘画的写生传统,“电子色”取代了自然色与天光,数据信号替代了自然生命。“图层”取代了绘画的塑造,多重空间的叠加成为这一代的创作手法。他们又是“加速”的一代,“媒介剂”的广泛使用,带来了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同频。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他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和意识形态,艺术不再是图像学上的更改,而是结构上的现实和虚拟的交叉、移动、断裂、涣散。“网络化”的观念、艺术生产、传播方式、现代观众的接受度,皆断裂于过去的艺术。

时尚化、消费化是90后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成长的背景和生活方式,也是最令知识分子沮丧的新现实和新美学。“时尚”影响了他们和现实的关系,艺术不再是现实主义里的“反映”,而是“反应”的持续流变。“消费”塑造了平视的世界观,人设和艺术观的激变,人文主义的救赎传统在这里断裂。他们坦然地面对市场、成名和物质生活,职业地规划艺术生涯,拍摄时尚短片,谈论私人生活,设计有自己符号的衍生品,以“消费”的态度看待“艺术的消费”和“消费的艺术”。

“科幻电影”影响了90后的美学视野和时空感受,带来了中国当代艺术中从未有过的视角。“散文电影”是对这一代人思维和感知的复杂性的比喻,类别的模糊,丛生的结构,有机的语法,含义的神秘和灵性。散文体、短语、意识流,多屏、画外音和诗歌式的独白,成为这一代人独特的艺术生产和观看方式。它来自于这个时代的复杂、含混、多义,对于“复杂性”和“复杂性的戏剧性”的追求。

过去的中国艺术流派大多诞生于本土,“断裂的一代”则是空间上的井喷,在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同时出现。也是从90后开始,中外的“艺术的时差”逐渐消失,信息和知识同步,地缘同化。普遍的留学背景,让他们断裂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序列,表达从未被中国艺术家表达过的全球议题,关心时间和空间的流动与断裂。圈层的分化,去中心主义,让他们很难像过去艺术家一样出道就“名满天下”,也让“断裂”存在于展览内部,同一代人有着鲜明而本质的区别。

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同样涉及现象外的思考:这个时代的本质和表象的关系;科技进步的乐观和技术、资本的滥用;自然人和技术对人的再定义;身体和激励的异化;社会带来的意识、心理、情绪、分泌的变更;时代的塑造和反塑造;差异性取代了批判性;全球化和身份焦虑;政治冷感和现实张力等,成为这一代人最显著的内在特征。他们决然而又直观地利用了植根在这些关键词中的文化含义,并示范了如何使用这个时代最断裂、最大众化的方式,凝聚成一种力量,成为一代人的统称。

艺术家

费亦宁

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她的创作媒介涵盖动画、影像、雕塑等。围绕着实验性文本展开,她通过推想叙事结合虚幻与真实,尝试探问后人类时代背景下可能的另类生存状态。

侯子超

侯子超(b.1988)的实践涉及绘画和装置在内的多种媒介,关注当下文化语境中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关系。他利用图像语言强调人造景观与真实自然的距离,以及徘徊于安稳花园与欲望荒野之间的理想环境。在电子图像观看习惯与艺术家绘画行为的对峙中,隐藏着古代占卜与数据算法间复杂且个人化的表达——通过图层的堆叠与信息提取,从而实现“混乱”画面与抽象意向间的微妙平衡。而风景对于侯子超,像是一个取之不竭的数据库,掏出几个字符,便能组合成这个“理想的景观”。

刘昕

1991年生于中国新疆,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刘昕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专业,在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纯艺术硕士学位。目前担任麻省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的艺术策划人。2019秋季起,她作为SETI驻地艺术家进行对于水体的极地研究。她曾获得保时捷2021年度中国青年艺术家大奖、X美术馆三年展奖,福布斯30under30亚洲区及中国区名单。在她的实践里,体验亦实验——在后形而上的世界里,测量个体,社会和技术之间的距离和张力。她近期的研究集中在∶垂直空间,地外探索和宇宙代谢。

马海伦

1992年生于新疆。在纽约的时尚摄影经历激发了她重新用镜头发现故乡新疆∶在艺术家2018年以来的探索性时尚作品中,她表现出对新疆潮流文化,女性时尚和新一代90后00后个性的浓厚兴趣和观察。2018年马海伦从纽约回国之后,将视野投入到对家乡普通人的关注,并创造性的融入了自己的纽约经验和专业时尚摄影背景。她创造性的作品也为观众接近新疆提供了新的窗口,帮助人们从新的视角了解这片土地。

蒲英玮

1989年出生,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201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评委会最高嘉奖。作为新一代政治性观念艺术的积极参与者,蒲英玮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美术与中国早期前卫艺术的视觉与思想脉络,从革命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宣传两种异质同构的文化命题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系统与历史视阈。以“如何向自身与世界阐释当代中国的复杂性”作为核心诉求,蒲英玮的实践跨越绘画、写作、设计、策展、讲演等多种形态,艺术家也将这种在公共领域中所践行的多重身份理解为一次对艺术思潮的全面动员。

史莱姆引擎

史莱姆引擎(www.slimeengine.com)创立于2017年,现由李汉威、刘树臻、方阳、善良共同运营。史莱姆引擎是一个线上的平台性组织,利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世界,开发前所未有的作品创作、展览策划和观展形式。史莱姆引擎善于将艺术集合,并穿插、安置于日常经验之中。他们的创作与策划基于对既有现实的戏仿与重构,以一种整合式的拼贴美学缔造出新的现实,并以此对当下所处世界中的结构与秩序作出批判性反馈。

孙一钿

1991年生于中国浙江,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于2018年获得同系硕士学位,现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她的作品涉及绘画,装置,行为,时装跨界。她的作品以“物”为切又暗喻背后的劳动与生产,揭示超消费主义和男权社会的内在机制。孙一钿的作品通常以照片写实的方式来审视诱惑和恐惧,二者之间的秘密、日益脆弱的联系,以及雕塑性的「物质」,共同构成了她的创作主题。

王梓全

王梓全(b.1993),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9年硕⼠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现⽣活⼯作于上海。王梓全的创作来⾃于对互联网及虚拟世界独特的观察和理解,探索虚拟和现实的阈值,并⽤三维软件模仿真实世界中的荒谬。他通过叙事性的计算机影像,雕塑以及装置,在虚拟和真实空间进⾏复制和粘贴。

袁可如

1990年出生于杭州,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获艺术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她的艺术创作聚焦于探索影像的绘画感、空间韵律和叙事性,把现实中当下所经历的事件、情感与历史、神话、梦境等结合到一起,用叙述性的影像方式来呈现不同历史切片中的个体困境。

张季

“口诀每被念诵一遍;情绪就调动一次,意念就完成一次转轮,刻留在时空不会消烬;身皮上的洞口也随之一呼一吸,不停不熄的运动着如潮汐般温暖,皮囊下的暗涌唱诵着生命本身的旋律。”

张移北

1992年出生于黑⻰江省大庆市,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张移北作品以探讨材料 (物质)为主。外部更多关注材料的构成:如硅胶、玻璃、芯片都以硅 元素为主要组成,但是分子不同的排列组合却使得他们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内部关注的 是“材料”的延伸,相比较,不仅是艺术家运用材料创造作品,更是材料本身的特性塑造了艺 术家,使艺术家成为该材料特性的延伸与反馈。

张月薇

1990年生于北京,曾旅居肯尼亚、泰国,现生活并工作于伦敦。她于2012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的本科学位,2014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绘画硕士学位,并在2016年获得英国驻罗马研究院驻留奖项。张月薇目前任教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张月薇的作品表达了“第三文化居民”与“数字原住民”双重身份下体验到的分离。

张子飘

1993年出生于北京。她早先的绘画创作深受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网络文化的影响,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日常生活状况及代表-再现政治”,在其绘画创作中描绘与传统社会伦理框架不协调的内容。这些绘画表面流露出或直接或隐晦的情欲意象,展示了艺术家在处理创作主题时坚定的游离立场。在新近的绘画中,张子飘以个体的生命经验作为出发点,重新回到基于肖像以及静物的创作,以此探索作为身体性媒介的绘画所指向的普遍性肉体与精神关联。

郭宇恒

SKIRUA是游走于现实、社会、网络、虛幻间的矛盾体。“SKIRUA"是郭宇恒想象中自己的名字,她穿越时间线成为不同社会现象的拟态、成为不同身份的动漫角色,最后迷失于自身之中。郭宇恒一直以来都向往着成为虛构的人物,和虛拟动漫角色恋爱,和他化身的人偶结婚,最后把自己的情绪、喜好、和灵魂分成了无数个人偶。每个人偶都是自己的”分身”,把自己变成人偶在幻想世界中游荡与玩耍。美丽、伤痕、快乐交错横行。郭宇恒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我”,但她的肖像本身被淹没,转变为无数感觉的集合体。在幻想中“我”通过对"自己”加工、改造、生育、切割、对决、谋杀等使得”我”能够不断地循环。她的臆想世界是一个个魔女的结界,封存着无数交织的感受。

策展人

崔灿灿(策展人,写作者)

策展的主要展览和活动从2012年开始近百场,群展包括夜走黑桥、乡村洗剪吹、FUCKOFF II、不在图像中行动、六环比五环多一环、十夜、万丈高楼平地起、2015-2019过年特别项目系列、策展课、九层塔、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小城之春等。曾策划的个展包括艾未未、包晓伟、陈丹青、陈彧凡、陈彧君、冯琳、韩东、何云昌、黄一山、姜波、罗中立、厉槟源、刘韡、刘港顺、刘建华、李青、李季、李占洋、牧儿、马轲、毛焰、琴嘎、秦琦、隋建国、石节子美术馆、史金淞、沈少民、谭平、王庆松、谢南星、夏小万、夏星、萧昱、许仲敏、徐小国、尹朝阳、袁运生、宗宁、政纯办、张玥、张永和、赵赵等。

松美术馆

松美术馆(Song Art Museum),地处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畔,由著名设计师周光明先生担纲设计,2017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2021年,丁泽华先生出任馆长,全面负责松美术馆的运营与管理。“连接”是松美术馆的使命,与人、物、场彼此连接,才能追求广泛且深入的共同愿景。在构建新时代文化特色属性的道路上,松美术馆凭借大众、艺术、场域交融的全功能规划,也在不断迎来新的重启和蜕变。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