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中国摄影四十年

开展时间:2022-12-24

结束时间:2023-05-18

展览地点: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泰康路151-8号L1-02号

策展人:朱青生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摄影艺术系、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

协办单位: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展览介绍


由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摄影艺术系、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协办的“中国摄影四十年”大展,将于2022年12月底在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启幕。担任本次展览策展人的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朱青生,展览学术主持是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批评家、美术史学者杨小彦。

本次大展缘起于2017年由本基金会之“中国艺术批评专项基金”主办的“中国影像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会。后由“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对中国摄影档案进行连续5年的学术研究与梳理,追踪1000名中国摄影师后,经评选最终选取40位摄影师作品构成了此次展览。展览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题为“闭目如在眼前”,第二部分为评选出的40位摄影师的作品。

正如策展人朱青生所说:“这是一群批评家,出于学术责任,团结部分摄影批评家、摄影理论家,对中国摄影艺术40年发展进行的一次回顾、总结、评判”,展览将向社会公众与学术界呈现中国当代摄影档案的研究思路、工作方法以及阶段性成果。展览也绝非意在评选中国摄影40人,只是以其为一个缩影,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重新考察、揭示摄影这一媒介对中国、世界、乃至全人类的历史与精神带来的变化。

【 摄影作为纪实工具 】

展览将呈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中国快速发展的四十年,更是世界百年的缩影——中国摄影四十年,不止中国,意在世界。
图片 李晓斌《新婚夫妇拉着新买的家具在回家的路上》,1981,北京正义路
图片 朱宪民《外来女工的宿舍》,1985,广东深圳

【摄影作为艺术门类】

展览意欲探讨摄影在人类艺术史上的特殊性——摄影替代西方绘画追求的终极目标,改变了人对世界的认识关系。但展览也在发问——在元宇宙、新媒体、电影之后,为何还要关心摄影、讨论摄影?如果说摄影的出现改变了绘画,那新的技术又给摄影带来了什么?

【摄影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
展览还寓意探讨机器对于人类创作的介入,反思摄影的本体论问题。机械复制时代下,作为最早通过机器完成的艺术,当摄影机代替了画笔、当人被机器化,摄影究竟又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类历程?
图片蔡东东《眼睛》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杨小彦说:“摄影是对世界的定义,甚至摄影就是世界,正因如此,讨论摄影才变得如此困难”。“中国摄影四十年”大展以长期严肃的学术研究为依托,回到摄影本身,回望那些永恒的瞬间。

“普通人寻常事,即便白菜鸡蛋价格的升降,都与宏大叙事密切相关”,原《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贺延光曾如此说道。他在今年十一前夕的北京,拍下上图并配文:一个挂着纪念章和奖章跑步的老人。
贺延光曾定格了许多中国当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比如后来众所周知的《小平您好》。在这些重大新闻事件拍摄之外,他还有数量更多日常记录类作品,但这些作品仍然定格永恒、给人力量、记录历史,就如同这位跑步的老人。
你拍下的作品,或许可以成为别人的抚慰,
别人拍的瞬间,也可以成为你前行的支撑。
图片翁乃强《恢复高考》,1977年,北京五中高考考点
1977年冬恢复高考当天,一名摄影师走进考场,记录了许多人改变命运的瞬间,他说:“历史并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年表,而是充满色彩和情感的个体故事”,这个摄影师是翁乃强。生于福建籍爱国华侨家庭,他的镜头记录了“东方红一号”发射、中美乒乓外交、改革开放市民变化,翁乃强说:“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才能让后人了解我们走过的路”。
记录时代或许不能解决什么、改变什么,但它至少能提出问题、留下思考。当摄影出现,文字不再是唯一的记录工具;当摄影普及,记录时代不再是少数人有的权利。摄影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它能留存真的世界。
每个人,无数按快门的瞬间,都可以书写五分钟历史。
此岁末,只在此时此地,你将触摸中国摄影的四十年。
期待与您共同回望光影里的中国历史。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