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汪建伟:涌现

开展时间:2022-12-17

结束时间:2023-02-15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B01&D06

策展人:陆兴华

参展艺术家:汪建伟

主办单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写在汪建伟唐人个展《涌现》之前
——气候变化下的扁平主义式艺术应对
陆兴华(哲学家、策展人)

为应对气候变化,一个艺术家须从何处着力?如何在他每天的涂抹过程中体现这一应对?他应自觉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对气候变化的个人关心?当然。他的创作方法论应以激发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后果的进一步的公共讨论为目标?当然。

但是,还有呢?

在气候变化中,他应如何先给自己找到在宇宙中那个内置的中点(他自己的全行星空间内的本地),以便给同时代人和他自己找到一个人类世风雨中的避难处?他应如何鼓励同时代人去生产出人类世和云计算平台上的新感性、新美学,来安抚和治疗自己身上的人类性,完成自己的当代艺术式承诺?

为此,艺术家汪建伟把自己的四十年的绘画实践推入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的象征不确定性之中,主动让自己的绘画技术最大程度地接受来自画框外的考验,主动到深度时空和地质历史之中去探险,像赌徒那样,押上了全部的方法论家当,冲进了气候变化下的当代艺术工程之中。他被迫同时像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那样,一个人去顶着人类世的那爿天空了。古生物学、大气科学、地质学、景观学、思辨实在论、绘画方法论、图像制作程序、时间、空间、观念、工具箱、园区消防、艺术工作节律、疫情事故、拆迁传闻等等,都被他扁平地安排进同一个平面之中。

所谓扁平,是指整体并不能总体化它的所有的部分。扁平状态下,总体的特性也并不能超越部分,而是内在于每一个部分之内的,比如,城市的每一个部分也都能与城市平起平坐,而城市是它的每一部分的一种特性。人在每一个点上都与构成他的无数个有机体平起平坐。他的每一个细胞里的线粒体,也都与他平起平坐;一个细胞的本体平面也与人的本体平面平等。

即将在唐人北京第一空间展出的汪建伟的一组扁平主义绘画和雕塑,将以“涌现”为主题。涌现是指整体被压扁到与其各部分同等地位后又互动而产生全新的东西。画面的内容也被认为是这样地涌现出来的。汪建伟思辨地处理了他的艺术对象,又通过他的这一扁平主义策略,逼观众思考他们自己在生物圈内与其它物种、其它对象之间面面相觑、短兵相接时的状态,以便训练他们的伦理上的弹性,在面对人类世风雨时、甚至在地位上羞辱性地被与其它物种或对象拉平时,亦拿得出足够的沉着。这种扁平主义式伦理弹性,将是气候变化下的人类的救生圈。

汪建伟的这组扁平主义作品深受他近十年来一直研习的美国哲学家葛雷汉姆·哈曼(Graham Harman)的思辨实在论和以对象为导向的本体论的影响。统治他画面上的这一扁平本体论,也被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看作是人类世行动者网络中的基本的实践逻辑:不光人类,而且所有非人类对象,甚至是符号、工具、虚构人物,也都是平等的行动者,其各自的重要性由即将加入这一行动者网络的新成员的权重来实时地被决定。这一扁平本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在气候变化中的位置。它具体地被汪建伟在没顶画廊的最近的个展《行于泥浆》中理解为:人类可通过绘画和雕塑的方法论数据包,来理解自己在深度历史、地质时间之中的命运,以便既后又思辨地将自己的命运玩进一种更敞开的世界游戏之中。一如既往,汪建伟的展览将既是实验室,也是教室,也是剧场。

扁平主义绘画或雕塑是一种非人类、非心灵、非情怀、非出自个人心灵史的绘画或雕塑。在扁平主义本体论看来,是心灵使自然、国家、军队、艺术机构、国民经济变得可能;有了心灵的好奇,才有了社会,以及其余的一切。但是,心灵也总是太轻信,总误认了它的对象。比如,心灵甚至不知大海是什么,不知大海的构成或结构,也不知大海曾遭遇的那些主要事件,就对着大海一个劲儿地组装、抒情起来。出于画家个人心灵史的绘画,就是这样的无厘头的组装和抒情。而绘画和雕塑本来是要帮我们校正心灵的这种必然的误认的。汪建伟的扁平主义方法论要堵住这种抒情,也要截断他自己的心灵史,不让它去继续意淫艺术史和自然史。而反过来,扁平主义方法论也严格地规定了汪建伟自己的这些新创作,同时也将规定观众的心灵的行为,使他们通过观看这些扁平主义作品,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气候变化中的命运,拿出勇气,去与气候变化共舞。

扁平主义方法论的最终目标是:让在画面上扁平地相处的对象之间的互动,最终涌现于画面上。同样,在人类世的天空下,我们在人工地球上将要展开的惊天奋斗,也被期待着遭遇这样的涌现:崭新的自然和人文的涌现。

最后,让我们一起庆祝艺术家汪建伟在漫长的艺术生涯里再一次带给我们惊喜,同时也让我们热烈欢迎艺术界各方人士前来唐人北京第一空间的展览现场莅临指导,来分享我们的喜悦!

汪建伟,1958年生于中国四川,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

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汪建伟一直在探索知识综合与跨学科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尝试使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去创造新的艺术语言。在知识综合的背景下,以哲学式的质询,实践一种交叉学科的观看世界的方式,并赋予这些实践以形式。为此,其艺术作品呈现多元样式,跨越电影、戏剧、多媒体、装置、绘画和文本等领域。

汪建伟应邀参加了国内外众多电影节、戏剧节、艺术展览和重要学术活动,他曾以首位中国内地艺术家的身份参加“第 10 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并多次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等重要国际艺术展事。汪建伟曾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民族文化宫、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证大现代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巴塞尔卡塞恩剧场、悉尼亚澳艺术中心、柏林赫贝尔剧院艺术中心、长征空间等地举办个展。2008年,汪建伟获得美国当代艺术基金会(FCA)“年度艺术家”奖(FCA Grants to Artists Award)。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