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陈墙:远望

开展时间:2023-04-26

结束时间:2023-05-25

展览地点:艺博画廊

展览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M50创意园6号楼101室

参展艺术家:陈墙

主办单位:艺博画廊

展览介绍


可见与可说:

艺术通过可见指向不可见。

不可言说之语,不可说。

只可用可说之言,去召唤那个不可说之语——那个神秘的世界。

自然、观念、艺术:
对于自然,与其表达,不如聆听。
对于观念,与其陈述,不如领悟。
对于艺术,与其阐释,不如感受。

远望

文/ 陈墙

自2019至2021年期间,我创作的大多数作品中,都会有一条分割线横穿画面中部,但那绝不是一条地平线,我也决意要绕开地平线的概念。我的用意只是希望能够用一条分割线打破画面的完整性,将它一分为二,让它在上下两个部分之间产生一个基本的矛盾关系。绘画本就是关于强调与平衡诸多关系的绘画,对关系的把握也能直接影响我们对信息质量的把握。关系也能让感知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是每当远离这些画面而远远望向它们的时候,我的视觉都会绕过我的意识将这条分割线迅速呈现为一条地平线,将天空与地面重新完整的统一在画面之中,而并非呈现为一条单纯的分割线?它将原已分裂出来的“非现实”的关系瞬间还原为“现实”中的关系。难道这就是地心引力对我们的影响?或是因为我们的基因早就与引力合谋?

身处在平原、戈壁或大海中,我们能够远望最远处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地平线、海平线、或者天际线。尽管我们被这一条天际线牢牢地环绕着,或是被死死地缠绕着。尽管如此,我还是极力想让这条线在画面中成为上下两块色域之间的分割线,似乎这样就能摆脱缠绕,并获得了对线的支配权。好像只要不远望,地平线就不存在似的。艺术的出现当真就是一种背叛吗?是针对引力的、还是针对基因的?

但是引力似乎就是生命的原始力,与生命诞生息息相关。地平线就是引力的象征。引力决定了我们的认知方式,我们在引力的控制下看世界,也在生存与传播的模式中认识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的感觉系统很像是被我们的基因为了存活与传播而提前编辑出来的便捷模式。一切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已经被设制成为了传播基因的载体。

在人类漫长繁衍的长途中,由于感觉与认知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剩与闲置,于是让艺术的诞生逐渐变成了基因程序中的一个例外,有点像基因传递中的变异,它可以越来越不受“引力”操控,可以天马行空,还能产生远离生存限制的幻象。当艺术的目的回到艺术时,艺术就完成了对引力的无视和对基因的背叛。艺术的力量正是来自于针对基因与引力的抵抗。抵抗是存在的证明。

然而,即便是站在艺术的舞台上举目远望,那条天际线依然坚固的横在那里,并依然散发着威严与壮丽的光芒。但是,抵抗也依然还是艺术存在的最好证明。艺术也依然还在散发着勇敢与智慧的光芒。

关于艺术家

陈墙 Chen Qiang
1960年生于中国。198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2007 年获德国Insel Hombroich艺术基金会邀请赴德交流访问,现工作和居住于上海。
作为上海抽象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陈墙一直致力于构建属于自己的抽象艺术世界。他认为艺术是生命与意识的产物,艺术就是借用能够看见的实在去引出那个看不见的存在,就如同人的内心是不能够被直接看见的那样,但它存在着。
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昊美术馆、德国Insel Hombroich 艺术基金会、上海红坊集团等。

艺博画廊
艺博画廊成立于1998年,二十多年来曾成功主办、承办展览和艺术活动100多场,主要有:「何多苓-带阁楼的房子」撰文:赵建平;「学院与非学院」策划:粟宪庭;「常青作品展」地点:上海美术馆,撰文:赵建平;「节点-中国当代艺术的建筑实践」策划:艾末末、张睛;「新绘画」撰文:皮力;「12345」撰文:李小山;「意犹未尽-毛焰」地点:上海美术馆,撰文:舒可文、汪民安;「方力钧」地点:上海美术馆,撰文:张睛;「世界的魅影-沈浩鹏摄影展」撰文:顾铮;「抽象2020/上/中/下」策划:李旭;「折叠两端-潘微」策展:张吉星;「盲区-张钊灜」策展:林书传;「金宇澄 错影」撰文:小宝;「香之舞-何训田作品音乐会」乐队:以色列国家交响乐团,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敦煌莫高窟1650年音乐会」乐队: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地点:敦煌莫高窟;同时画廊还组织并参与各类保护敦煌莫高窟的公益活动。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