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李占洋:“不一定”

开幕时间:2023.09.20 周三下午16:30

开展时间:2023-09-20

结束时间:2023-10-19

展览地点:之空间

展览地址: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B131

策展人:李波

参展艺术家:李占洋

展览介绍


一直以来,李占洋的雕塑作品以其个性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和草根现实主义风格,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并获得了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身体性,体现了其肉身的存在方式。随着现实不确定性的增加、精神焦虑的加深以及身体病痛的消耗,他的近期作品的面貌发生了一些改变。呈现出由外而内,从表现现实场景的身体图式到呈现自我内心世界的身体图式的转变。

李占洋的本次个展名为“不一定”,旨在聚焦他作品中无常变化的时代、身体和精神,及其不稳定的关系所决定的艺术底色。展出的作品分为木雕、石雕和陶瓷三类。展场中的墙面、地面、展台都被处理成深邃的灰色,通过布光营造神秘凝重的氛围,一改李占洋以往作品厚重艳丽、富于夸张和强调动感的戏剧化场景,呈现出朴素安静的舞台效果,将观看从客观现实拽向他神秘的内心深处。此次展出体量最大的作品《吃米》,具有身体隐喻的倾向,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装置作品。由若干陶塑鸡和瓷塑鸡组合而成的群鸡矩阵,与现场绘制的墙面绘画形成虚实相应的空间关系。六九年出生的李占洋属“鸡”,他用焙烧后的群鸡来隐喻自己和众生;用群鸡低头吃米的动作,隐喻众生被现实裹挟,为了肉身存在而埋头找食的状态。这种隐喻在石雕作品《莲花座》、《一屉包子》、《小狗》、和木雕《牡丹》、《硕鼠硕鼠》等作品中还一并被他反复使用。

相对于早期作品中他者的身体,李占洋近期作品中的肉身图像更为主观,带有更强的个人主体性。其木雕作品《触》和《抚》,前者是他经历手术,因身体疼痛带来的对自己肉身的凝视,以及对肉身存在的追问;后者是他记忆中的感知在当下语境中的创造性显现。二者都直接出自他的肉身经验,和以往作品中他者属性的身体完全不同。这种具备主体性的肉身经验,转化而成的身体图式,表明了李占洋面对不断变动的当下,从社会场景中抽身的主动选择。近年来,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人类命运扑朔迷离。在全球传播的病毒面前,我们的肉身有被消灭的风险;在算法托底的硅基生命面前,我们的碳基生命体面临被取代的危机;在强大的资本、权力和技术统治面前,我们的个体价值日渐式微……面对主体的虚无、存在的焦虑、价值的崩塌等众多变数,倦怠、躺平和放弃变得越来越合理。但李占洋近作基于肉身、回转内心的工作路径的转变,是他本能的退到自己的肉身底线,应对一切不确定现实的个人立场,颇有些“他强任他强”的任性和直率。

选择雕刻和陶瓷的艺术语言,体现了李占洋近作的媒介转向,也让他的作品面貌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雕刻在造型语言上做的是减法,作品的体量受到原材料的制约。这种依据材料的自然属性,在身体半径所能及的有限空间内持续雕琢和打磨,让李占洋的近作在精细度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以汉白玉石头雕琢而成的《海啸》和《闹海》中,他用偏民间的处理手法雕琢而成的,细腻光滑的水纹和层叠翻滚的海浪,被圈定在环形构图之内。造型的运动感和材料的凝固感构成的视觉冲突,真实的呈现出李占洋波动的情绪和降服自我的心路历程。木雕《触》是他在心手相应的劳作中活用经典,派生新图式的典型案例。作品中的肉身图像,借用了卡拉瓦乔的经典油画作品《多疑的多玛》的局部图像;用特写的具象语言,让手和躯干呈现出略为夸张的比例关系,木料的自然肌理和放大饱满的肉体形象,给观者带来视觉和心理的超验感。李占洋沉浸于与材料打交道的状态,锻造出他专注和富于想象的艺术家肉身。他的近作较之以往,也具有更为古典的视觉效果,和更耐人寻味的艺术面貌。

李占洋近作面貌的转变,顺应着他感知到的肉身世界的变化。反映了他的具体生活和对当下处境的认知,具有鲜明的具身性,是他近几年艺术实践主动调整的结果。时代能量的聚合变了,李占洋的身体能量也变了。前几十年他所经历的迅速发展的肉身世界,就像他疯狂发育和走向成熟的身体一样充满能量;而近些年面临种种变数的肉身世界,也像他遭遇病痛,经历手术的身体般充满不确定性。经历过人生起伏和时代浪潮的李占洋,关注点从社会现场的喧嚣中隐退,从塑造他者转向雕琢自我,呈现稳定、持续、深入的向内而观之趋势。这种转向参杂了更为个人化的体悟,体现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肉身”。

虽然作品面貌有所改变,但李占洋热爱生活的态度和行事风格没有变;他根植于内的艺术理念没变;他通过艺术创作紧紧抱住现实世界不撒手的工作方法没有变;他作品中真实、朴素、不唱高调、不做作的基本立场没有变。他在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悲怆激昂的创作中,全力以赴的表达着他热爱的肉身世界。可能只有这样,他才有真实活着的感觉。在我看来,李占洋的艺术作品与中国早期诗歌里的“反映劳动人民真实生活,表达对现实不平的控诉,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的民间歌谣“国风”类似,意味深长、古典而又隽永。

李波 2023 年初秋

艺术家

李占洋 1969 年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1994 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1999 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研究生班进修;2004 年于法国尼斯 Villa Arson 艺术学院任教半年;2014 年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博中心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17-2018 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现居住在重庆。

他早期作品中展现出扎实娴熟的学院派造型能力,以诙谐梦幻的风格,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着色场景雕塑阶段,受到法国艺术家雷蒙马松的影响,并结合中国社会现状,采用民间艺术表现手段与大足石刻的塑造方式,以一种新颖的批判现实的精神和极具个人色彩的话语方式创作了一系列场景雕塑。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社会进程中出现的物欲横流的人文景观进行直观地表现,其作品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对人性重新的审视,也是一种对当时底层社会生存状态淋漓尽致地描绘。近年来他聚焦中国传统造像语言,沉浸于对石、木、陶等材料的探索。

李占洋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和参加个展、群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武汉美术馆、广州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澳洲白兔美术馆、美国迈阿密Rubell 美术馆、保时捷公司、以及乌里·希克等收藏。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作品预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