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谢玄玄:升起的高树

开展时间:2023-12-03

结束时间:2024-01-16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黄竹坑空间

展览地址:香港黃竹坑業勤街39號Landmark South20樓

策展人:陆向怡、黄潆

参展艺术家:谢玄玄

主办单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在亚洲区域内代理艺术家谢玄玄,并将于12月3日下午3点,在香港黄竹坑空间推出艺术家的个展“升起的高树”。展览由陆向怡、黄潆策划,展出艺术家最新创作的25件绘画作品。

升起的高树

展览主题“升起的高树”,取自里尔克《献给俄耳浦斯的十四行诗》,“那里升起过一棵树。哦,纯粹的超升!俄耳浦斯在歌唱!哦,耳中的高树!” 里尔克向古希腊神话中的诗人原型俄耳甫斯致敬,展现出存粹的审美乐趣和自由意志追求。如在灰黑的荒野上,那里升起一棵树,一棵笔直的树木翩翩起舞,在耳中歌唱,太阳照亮东边的人,也照亮西边的人,在树丛中停止。描绘出地貌,又被风去除。

此次展出的谢玄玄近年创作的二十余幅新作,一如既往的纯粹、欢快且戏谑,延续了其对神话、童话题材充满童趣和哲思的转译。神话和童话故事本身所具备的画面冲击力与戏剧性张力与现实相缝合出诙谐的日常奇观,展现了艺术家对于日常生活与神话、社会和情感的可能性探索。

神话是意象和信仰的复杂系统,神话作为叙事在语言层面建构了人类生活的神圣性,为人类的文化性存在提供了可能性。罗兰·巴特则在《神话学》中将神话的定义拓宽至大众文化的领域,作为一种起意指作用的方式或形式。这些“社会神话”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神话的虚假性和象征,另一方面又有现代符号学的理论以及意识形态控制与引导的谋略。类似的,玛莎·罗斯勒揭露到文化符号生产意识形态并将其自然化的内在机制,“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神话都被缝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缝的意识形态的信封,即对世界运作的错误描述。”

在此之间,日常生活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物质消费的副产品,也是个体感性意义正当呈现和联结一切活动的纽带。在谢玄玄的展览作品中,两种层面的神话相互穿插,神话与现实绝非对立而是并存。缝合的日常神话被拆解,流露出的是人类对联结与共同体的永恒渴望。

谢玄玄向上生长的树木长着狡黠的眼睛、结出太阳、柔韧随风而动。其惊人的生命力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限制,更像是自然与人自发的相遇与结合。此次展览画作中有选取山海经中的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对中西方神话中不同的太阳传说进行描绘。画面中追日者仿若踏入奥兹王国的土地,中西方叙事的界限在这片梦幻之地消融。希腊神话中酒神、太阳神、美杜莎的形象也被谢玄玄再塑造。

在谢玄玄的松散戏谑的笔触下,酒神与日神不止于尼采《悲剧的诞生》中体现希望理想的阿波罗精神与代表狂喜放纵的狄奥尼索斯精神,更多了几分稚气与通俗,拉近了神话与生活的距离。而常被当作怪物般的蛇发美杜莎张开双唇更像是一位沉迷爱恋同时寻求自我表达权利的女性。此外,安徒生童话的美人鱼,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长发公主也被谢玄玄置于不同时代模糊的语境,打开当代女性叙事的可能性与多样性。公主们不再仅仅作为爱情故事的主角:小美人鱼带上了钻戒,戏仿消费带来的主体性;鲜花包围的白雪公主的眼神失焦、沉浸于自己的思绪,浪漫的象征在此失效,观众被无声拒绝;长发公主不再孤寂等待拯救,晾晒的衣物彰显出其日常生活的可能性。神话童话被斑斓童趣的色彩晕染,一切不再遥不可及。

米歇尔·德塞图认为日常生活的实践可能成为抵抗和颠覆的一种方式。在《干杯,朋友》《手有余香》《送你一束大捧花》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与情感在日常仪式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强化。当代生活不可避免地将不可控的变动强加于个体,而仪式的行为则有助于维护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尊严感,保护受外部不稳定性威胁的生活方式。轻柔亲吻的椅子,人流中相碰的双手,谢玄玄烂漫温暖的绘画语言在阐释日常生活与神话的融合的同时缩近了观者与二者的距离,使观者窥见其间裂隙,为生活中纳入了超越性的可能--形成友爱的共同体似乎并不再是虚妄的幻想。

于是,在谢玄玄的绘画世界中,神话与日常生活相互依存,风将枝叶唤醒,明天美人鱼将会歌唱。一棵树,一幢房子,一朵花,一个果实,自然之物,人造之物,太阳,飞鸟,云朵,土地,细枝末节,在日常中发现日常的意义,从平凡现实中看见奇妙世界,以及不该忘记的英雄般的童年。日常的树木有了变化,这种对日常生活状态的追求带来的超升与可塑性,正如里尔克在《法语诗歌》所描绘:“树或许能够在内部思考。树主宰自己,他慢慢地给自己,将风的变化无常,化为乌有的外形。”

关于艺术家

谢玄玄,1992年生于浙江温州,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期间曾赴巴黎国际艺术城交流学习,现工作生活于杭州。她的作品多与儿时记忆、民间游戏、希腊神话和童话故事有着密切联系,使用了诙谐且混杂的元素来描绘日常奇观。画中事物往往游走于真实与虚拟之间,充斥着拟人化的、互相矛盾的形象。在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中,她以独特的绘画语言还原了记忆里被遗忘的“乐园”,从而构造出一个温暖、浪漫又充满童真幻想的世界。

她近期的个展包括:因为当时阳光普照(清影艺术空间,杭州,2022)、天上掉下个苹果(逸空间,南京,2021)。群展包括:光的痕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3)、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山西省当代美术馆,太原,2023)、层叠之肤(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3)、一片盛大的记忆(久事美术馆,上海,2022)、鸽子迷信(新氧艺O2ART, 北京,2022 )、乐园·双人展(库比森画廊,上海,2021)、新西湖·湖中岛(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21)、秋实(金杜艺术中心,北京,2021)、 没展(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2018)等。

关于策展人

陆向怡,1992年出生,策展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部总监。策展工作围绕艺术家群体代际研究、艺术行业机制研究、虚拟艺术等方向,尤其关注于新兴艺术现象的研究与策划;致力于挖掘和推动年轻一代艺术力量。策划的展览包括:“光,总在表面停留”冷广敏个展(2023)、“库柏勒之躯”刘悠然个展(2023)、“野餐”侯佳男个展(2023)、“层叠之肤”国际年轻艺术家群展(2023)、“数字原始主义”高航个展(2023)、“氵”吴晶玉个展(2022)、“一片盛大的记忆”久事美术馆(2022)、“工具已验证”皆藤斋个展(2022)、“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2022)、“武艺个展:心源日记”(2022)、“朱金石个展:意外美学”(2022)、“岳敏君个展:拈花一笑”(2022)、“间有闲时多云到阴”草场地春季艺术季(2022)、“记忆、戏谑与意识流”(2022)、“全球之歌”(2022)、“低烧的绘画”(2021)、“控制”李尓鹏个展(2021)、“今天的天实在是太蓝了”郭宇恒个展(2020)等,曾入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2018)。

黄潆,200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2021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学士学位,2022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硕士学位,现任职于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部。研究方向关注当代女性主义艺术、身体政治与情感研究、酷儿理论与批评。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