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托马斯·萨拉切诺:共生

开幕时间:2024-03-21

开展时间:2024-03-22

结束时间:2024-08-18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顺白路马泉营西路路口西100米路北

策展人:闫士杰

参展艺术家:托马斯·萨拉切诺

主办单位:红砖美术馆

展览介绍


萨拉切诺提醒人们,科学与艺术之间的鸿沟是一个较新的分野。曾经,艺术家不仅仅局限于画笔或凿子。列奥纳多·达·芬奇设计了飞行器;米开朗基罗是一位建筑师;贝尼尼上演了一场水淹剧院的奇观。萨拉切诺试图复兴这样一种观念:艺术家的领域不是博物馆或画廊,而是世界本身。

——亚瑟·卢博(Arthur Lubow )

《纽约时报》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生态问题的艺术家,出生于阿根廷,常驻柏林的托马斯·萨拉切诺集富有远见的艺术家与古怪科学家特质于一体,他的大型个展“共生”将于3月22日登陆红砖美术馆,由闫士杰策展,展出萨拉切诺近百件作品,也是他近年来在亚洲地区最大规模个展。

萨拉切诺的艺术实践体现了跨学科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次展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以社区为主体,践行并维护集体关怀与希望的理念,同频共振,共同勾勒未来图景;在这个“千疮百孔的星球 ”上,万物互联互通,我们也要思考如何与众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协同。从蜘蛛到人类,从引力波到尘埃粒子,从地球到大气层,萨拉切诺与原住民社区、科研人员和世界各地的机构合作,重新思考资本世时代的知识主线,旨在寻求人类、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更加平等的平衡,以实现生态社会正义。

迈向新纪元:Aerocene( Towards a New Era: Aerocene)

展览将放映一部名为《与Pacha一起,飞入Aerocene》( Fly with Pacha, Into the Aerocene )的纪录片,该片由马克西米利亚诺·莱纳(Maximiliano Laina)和托马斯·萨拉切诺执导,展现了艺术家与他创立的Aerocene社区,以及阿根廷北部胡胡伊省的萨利纳斯格兰德斯和瓜亚塔约克泻湖的原住民社区之间的长期合作。这些社区正致力于保护他们的土地,抵抗因全球北方国家对电池需求而在当地盐滩上进行的企业化快速锂资源开采,这种开采正在耗尽该地区的水资源并污染着地球。该项目于 2017 年启动,影片增加了 2006 年以来的档案片段。

2020年1月,在阿根廷胡胡伊省,空气太阳能雕塑“Aerocene Pacha”仅利用太阳和空气升空,完全摆脱了对化石燃料、电池、锂、氦和氢的依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可持续的飞行。这段飞行之旅创下了32项世界纪录,获得了国际航空联合会(FAI)的承认,由Aerocene的飞行员莱蒂西亚·诺埃米·马尔克斯(Leticia Noemi Marques)完成。她载着由萨利纳斯格兰德斯和瓜亚塔约克泻湖原住民社区写下的“水和生命比锂更有价值”的信息升空。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危机和能源转型的紧迫性,2023 年 1 月他们再次召集会议发出了 “我们一起协作,共同保护水资源,我们不愿再成为牺牲区”的心声。

在安第斯文化中,“Pachamama ”(帕查玛玛)是一种高级能量,它组织并协调着宇宙中的所有居民,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源和庇护,是大地之母。这次以“Pacha”之名的飞行更像是一次警示,带来从全球南方到全球北方的紧急讯息:自500多年前殖民化开始以来,全球北方的发展一直以牺牲全球南方为代价;当下的能源转型正在对世界产生不平等的影响。正如社会学家玛丽斯特拉·斯万帕(Maristella Svampa)所说:“在这个飞行世的21 世纪,我们必须以祖先、女权主义、生态斗争为最重要的灵感来源,重新定义和思考公正转型的前景,它指向另一种社会关系和与自然联结的新体系”。

《与Pacha一起,飞入Aerocene》是一部正在进行中的合作电影、一条紧急讯息、一座雕塑、一次与Pachamama 一起环绕太阳的旅行,带我们迈向“共生”时代。

此次展览还设立了Aerocene展厅,在这里,观众可以了解更多Aerocene在超过15年的历史中,为生态社会正义而做的雕塑、社区项目、艺术干预、飞行世的研究与运动。

在空中(On Air)

展览对“想象共生的未来”的探索从生命形式延展到生命塑造,包括对空气的关切。悬浮于红砖美术馆下沉圆厅,萨拉切诺的《Aeroke》是一个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可持续飞行实验模型。该装置是萨拉切诺早期作品的延伸,其基础源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巴黎)向大气层上空发射的红外辐射气球,是他于2012 年任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驻留艺术家期间的合作研究与实践。这件作品邀请观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随着风漂流,呼吸着更加平等的空气,生活在更加公正的社会政治地理中,那会怎样?

在萨拉切诺的装置作品《颗粒物(质)》( Particular matter(s) )中,来自家庭、地球和宇宙的尘埃粒子被一束强光照亮。发光的光柱闪烁着晶莹的斑点,就像数百万个悬浮的星系,被观众的动作和呼吸搅动。颗粒物(PM)是指大气中发现的微观固体或液体颗粒,其中尤其危险的是PM2.5,这种由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细小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足以穿透人体防御,渗入人类和各种生物的大脑、心脏、肺部以及其他器官。《颗粒物(质)》在这个生态危机的时刻,发出行动的号召,让我们意识到空气中的物质和力量,提高我们对四周和体内漂浮物的感知能力。对于萨拉切诺来说,这种漂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纠缠也有助于构建这样一个问题:谁有权呼吸?

《我们并非呼吸同样的空气》( We do not all breathe the same air , 2018-)将空气质量可视化,不同色调的点是我们呼吸空气的样本。这些小点揭示了空间、种族、社会和政治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人们能否行使呼吸洁净空气的权利。特别在经历了全球性的冠状病毒危机后,这种对空气质量不平等分配的认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环境种族主义再次被证明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蜘蛛/ 网 (Spider/webs)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蜘蛛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智慧和占卜之力的源泉:从秘鲁古老的纳斯卡文明,到当代喀麦隆的曼比拉人,他们至今依然通过ŋgam dù占卜,向蜘蛛请教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问题。十多年来,萨拉切诺作为 Arachnophilia 社区的一员,他将蛛形纲动物视为合作伙伴,研究它们的建成环境。

蜘蛛网既是蜘蛛感受与认知的身体延伸,也是其与周围环境联系的物质表现。展览相关作品进一步诠释了生态系统是相互作用之网的概念。《关注之网》( Webs of At-tent(s)ion )承认无脊椎动物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愿正视历史性的暴力以及无休无止的剥削,改变对待“自然”世界的看法,重新融入生命之网,那么,这些生物必将走向灭绝。

其他蜘蛛/网作品包括在红砖美术馆及其周围发现的一系列无数的蜘蛛网,这是我们与北京蜘蛛的持续合作。

《宇宙如何陷入蛛网?》( How to entangle the universe in a spider /web? )呈现了萨拉切诺对蜘蛛/网进行三维扫描、数字化和重建的原创技术,揭示了蜘蛛编织的隐秘建筑结构,使观众对蜘蛛网在多种尺度上——从微观到宇宙——产生新的感知。

大型体验装置《算法·韵律》( Algo-r(h)i(y)thms )将展览空间变成6800立方米的网状景观,并向观众发出“化身蜘蛛”的邀请,在一个放大的弦乐系统中,观众像蜘蛛一样穿梭于蜘蛛网,观看、触摸、聆听,在这个相互联系、近乎世界的网络中,感知存在的片刻。该作品的雏形《沿着细丝形成的星系,就像蜘蛛网上的水滴》(Galaxies Forming along Filaments, like Droplets along the Strands of a Spider’s Web)首次亮相于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哲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将该作品描述为“塑造当今政治生态的有力尝试——通过扩展以前的自然力量来解决建构宜居社区这一人类政治问题。

正如《一封无脊椎动物权利的公开信》中指出的,蜘蛛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 3.8 亿年,而人类在地球上仅存在 20 万年——这件作品邀请资本世的人类改变感知方式,重新认识我们的蜘蛛同胞。“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也许会注意到我们与其他生物、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可以如何跨越物种的界限进行合作,以及我们如何在一个共享的星球上共生?”用艺术家萨拉切诺的话来说,“生物不是原子化的个体,而是混合体……每个生物体都是一个‘嵌套生态’,以复杂的方式与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闫士杰表示:“托马斯·萨拉切诺不断转换角色,从进入原住民社区田野调查的现场,到加强共同创作(Do-It-Together)的精神,设计制造无化石燃料的太阳能雕塑;萨拉切诺更是一位思想的输出者,他联盟非人类的蜘蛛,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学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用他们共同的行动,发起对生物、大气层以及地球本身一种伦理上的承诺——Aerocene,一个与人类中心论相背离的纪元,一个以环保为核心的纪元,为了这颗星球上80亿人类和其他数万亿栖息于此的生物共同受惠。此次展览无疑向我们揭示了一幅人与自然、不同种间和谐相处,一个具有政治生态学意义的理想图景——共生。”

Nggamdu.org是一个由喀麦隆索米埃的蜘蛛和占卜者建立的门户网站。托马斯·萨拉切诺(Tomás Saraceno)和马克西米利亚诺·莱纳(Maximiliano Laina)在人类学家大卫·齐特林(David Zeitlyn)的指导下于2019年访问了索米埃,电影制片人伊雷内·恩圭阿(Iréné Nguea)、奥利·乔治(Ollie George)、彭妮·弗雷泽(Penny Fraser)和丹尼斯·恩德洛(Denis Ndeloh)也参与了此次访问。请访问 nggamdu.org,了解这一跨物种、跨世代活动的更多信息!

Arachnophilia是一个跨学科的、分布式的、跨文化的社区,基于共同对蜘蛛/网的喜爱,将艺术、科学和当地的传统生态知识融合在一起。社区积极与全球多个机构和蜘蛛学院系合作,包括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德国魏玛森肯堡研究所、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并与来自喀麦隆索米埃的蜘蛛占卜师一起,共同促进与实现了许多科学突破。你还可以用Arachnomancy App将你周围的蜘蛛/网拍摄下来并上传,参与到反对物种灭绝的集体绘图行动当中。

艺术家

托马斯·萨拉切诺 (1973年生)是一位居住在柏林的阿根廷裔艺术家,他的艺术项目有关生命形式与生命塑造的对话,致力于重新思考资本世时代的知识主线,并认识到多样化的存在方式如何涉及多重意义。二十多年来,萨拉切诺发起了多个开源、集体和跨学科项目,旨在重新思考大气的共同创造,包括Museo Aero Solar(2007至今)、Aerocene基金会(2015至今)和Arachnophilia,致力于追求生态社会正义,实现一个无碳排放的社会。

萨拉切诺与当地社区、科学研究人员和世界各地的机构合作,旨在寻求人类、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之间更平等的平衡,并理解知识是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他曾多次参与麻省理工学院艺术、科学与技术中心(2012至今)等驻地项目;在第20、21和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艺术介入环境保护;并获得了科内克斯艺术与技术白金奖(2022)等。萨拉切诺一直是众多国际博物馆和机构举办个展和委任永久装置的选择,包括伦敦蛇形画廊(2023);塔斯马尼亚新旧艺术博物馆(2022);纽约 “棚屋”艺术中心(2022);日本东田艺术中心(2021);巴黎东京宫(2018);布宜诺斯艾利斯现代艺术博物馆(2017);K21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品收藏斯坦德馆,杜塞尔多夫(201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2);柏林汉堡火车站美术馆(2011)。此外他还参与了诸多艺术节和双年展,包括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20)以及第53届和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2009,2019)。

策展人

闫士杰 ,红砖美术馆创始人、馆长、策展人,在中国率先提出并践行“生态体验美术馆”的理念。2023年策划了“海蒂·布赫:皮囊之上”大展;2021年策划了当代艺术与航天科技跨界的展览“徐冰:艺术卡门线”; 2020年,策划了大型国际群展“2020+” ,在面对突发疫情引发全球旧秩序的失效时,呈现重建新秩序的思考与行动。2019年策划了莎拉·卢卡斯亚洲最大规模个展“莎拉·卢卡斯”;2018年,策展了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迄今在中国最大个展“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 2016年,策划了“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展,第一次将中国古家具以设计的名义与丹麦家具设计大师对话。他策划的展览还包括:詹姆斯·李·拜尔斯中国首次个展“完美时刻”(2021);“加藤泉” (2018)、“安德⾥亚斯·穆埃:摄影”(2018)、“安德烈斯·塞拉诺:⼀个美国人的视角”(2017)、“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八〇九〇年代”(2016)等,从不同视角建构起红砖美术馆对艺术的深层次、多维度探索与思考。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