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编织者迷宫」第二章

开展时间:2024-08-31

结束时间:2024-10-12

展览地点:里森上海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7号2楼

策展人:孟宪晖

参展艺术家:丁鸿丹、瑞安·甘德、夏纳·霍维兹、黄婷岚、奥托邦戈·恩坎加、任倢、沈瑞筠、切尼·汤普森、王也

主办单位:里森画廊

展览介绍


与以视听语言建构的第一章节“迷宫”相比,“编织者迷宫”的第二章节“编织者”显得更加宁静,却带来别样的感官体验,以不可阻挡之势将来者裹挟其间。假设我们试图“迷宫”和“编织”中找到一种共性,深入其中的人不断面对的无非是“选择”,就像每一个走入展厅的人,向左或向右行进亦将完成各自织就的路径。

在强大的图像海啸中,媒介借助密集的网络交流途径冲击着人们的边缘系统,当代艺术的迷人之处恰是如此及时地反映着当下处境,又在作品间的交织联系和相互参照中前后顾盼。奥托邦戈·恩坎加 (Otobong Nkanga) 的《沉默的锚I》作为“编织者”的起点,暗示了一场航行,渐变颜色的绳索指代着菌丝体网络,连接着放大的护身符状玻璃,这种对古老信仰的回溯与“迷宫”中理查德·朗  (Richard Long) 那犹如洞穴壁画的作品相得益彰。能量在作品和环境之间不断发展的相互作用中渗透、迁移,就像展览的两个章节也在彼此交织,而观看作品过程中的想象总会一再超越物理身体的存在,在进入空间领域之时打开边界。

纺织技艺是最为直观的与“编织”相连的事物,艺术家自然是个体劳动的先行者,但“编织者”却未必是单一来源。任倢于二进制信息存储的原理,借助文学性的想象打造出一方空间,却需要通过观众亲自参与方能促成新的联系和解读。王也想象的契机源自湘绣老师现实经历的再度续写,刺绣“摹古”的传统何尝不可复刻现代主义作品?

挑战规则在概念上的限制及其产生的约束性界限总是艺术家孜孜以求的信念,因而在“编织者”中得见瑞安·甘德 (Ryan Gander) 在牛仔布上再现的一轮明月,也能在夏纳·霍维兹 (Channa Horwitz) 在高度严谨的数列和线条捕捉的空间、动态和时间中找到温度,而后者又与“迷宫”中施政用文字图像和算法生成的动态之“蔓”遥相映衬。

就像“迷宫”开篇时所提到的“只有走出迷宫的人才能拥有智慧。”切尼·汤普森 (Cheyney Thompson) 将我们生活的世界视为一个高度秩序化的系统,而他在作品中以断裂的编织图像提示了危机,似乎也带来新的破除困境的方式。一如沈瑞筠试图在多维的视角下,将平面和立体相互转化,若以流动变化的眼光去看事物,理解就不会是单向度的。

“迷宫”中克里斯蒂安·扬科夫斯基 (Christian Jankowski) 的影像让原始狩猎与当下生存共融,而随着“编织者”里作品色彩愈加鲜艳、浓烈,物理、幻象和欲望的世界在丁鸿丹的绘画中无限延伸,似乎再度回落到现实。与之相对,黄婷岚在游历和自我审视中获得了更为开阔的视野,编织出超越于日常的空间与路径。

正因寄身于“迷宫”,每个人的认知都陷入某种困境,也因自身是“编织者”的一员,现实显得无比复杂而暧昧。或许抛却了过多的阐述与叙事后,对现实状况的切肤感受才会带来更忠实的“智慧”。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