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尹秀珍:刺天

开展时间:2024-11-09

结束时间:2025-02-16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楼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苗江路678号

策展人:巫鸿

参展艺术家:尹秀珍

主办单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介绍


2024年11月9日至2025年2月16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将在一楼空间举办中国重要女性艺术家尹秀珍的大规模个展“刺天” , 是PSA“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览的最新章,由艺术史学者巫鸿策划。 借助逾二十件材料和语汇各异的巨作,展览不仅呈现艺术家尹秀珍的标志性作品与最新思考,也带领观者展开一场向外纵横天地,向内细腻入微的探索之旅。

尹秀珍的艺术创作立足于人,对日常材质的敏感使其作品含有生命的温度。与此同时,始于童年的对天界的好奇也把她的眼光引向太空,由此不断地扩宽想象和创作的时空维度。本次展览将由位于大厅的展览同名装置“刺天”拉开序幕,该组装置由《飞行器》、《刺天》、《补天》三件作品组成。曾参展第七届上海双年展“快城快客”的作品《飞行器》使用覆盖白色旧衣的钢架,将一台农用手扶拖拉机、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以及一架用铝皮和日常用品模拟制作的波音747民航飞机嫁接在一起,如交通工具,如建筑,又如一个不同人群汇聚的场所。观者从这差异和共识、交融和矛盾的统一体中,想象世界发展的速度与变化。与《飞行器》相接的《刺天》则突破现实的维度,以15米长的金属针直刺天空,化作人类探索外太空欲望的具象。与之对照,在作品《补天》中,艺术家将前期邀请公众参与捐献的上千件“天空色”旧衣物缝为一体,借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的意象,修补被刺破的天空。来自不同个体的衣物与缝制的动作赋予作品“破碎”和“修补”的双重特性。在尹秀珍看来,衣服是人的“第二张皮”,载有不同的经历、记忆与情感,是时代与历史的容器。

个人经验与集体记忆是尹秀珍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她将自己的创作方式描述为“搜尽经历打草稿”。在本次展览筹备期间,除了展出于大厅的《补天》,艺术家延续2018年的作品《行思》,向上海观众征集100双有故事的鞋子。每双鞋与一条织物长“腿”相连,汇聚成集体潜意识的暗流。观众可自由地穿行于私人叙事之中,且行且思。另一件邀请观众共同创作的作品《1080口气在上海PSA》则接续了艺术家去年和上海玻璃博物馆合作的《108口气》,尹秀珍从佛教对数字“108”的阐释中汲取灵感,邀请参与者留下自己的一次呼气和一件衣物,形塑成各异的玻璃器皿。本次展览由PSA与上海玻璃博物馆携手,将作品拓展呈现为1080个人的呼吸及衣物——呼吸的痕迹被玻璃紧紧包裹,在收集的旧衣的温暖拥抱下,在有机与无机的交织间,彰显出生命历史延绵不绝的书写。

展览的另一线索是艺术家对观念、材质和知觉关系的反思。参看佛学的感知理论,尹秀珍将六根,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观想融入不同作品。例如《目光影壁》从无数只眼球上提取了反射大千世界的一片高光;互动参与性作品《未知》以3D打印雕塑的形式展现一个个不断扩张变化的宇宙影像;《金喇叭》播放着“旅行者一号”携带的“金唱片”,并以喇叭尾部倒置的望远镜呼应飞船望向地球的最终回眸。

往来于内与外、个体与宇宙、有限与无限的探索之间,尹秀珍巧妙地将宏观与微观融为一体。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巫鸿所言:“展览涵盖了从‘宇宙’到‘微尘’的连续维度,以当代艺术为媒介触摸这个大至极大、小至极小的辽阔场所,关键在于人的存在。”

关于艺术家

尹秀珍

1963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尹秀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了她的当代艺术实践,她的作品具有实验性和多样性,把不同人的经历、记忆和时代的印痕作为创作的元素之一,并对材料进行反思和实验进行了大量的不同形态的艺术创作。作品涉及装置、行为、陶瓷、玻璃、影像、绘画雕塑等众多领域。曾参加众多国际艺术的重要展览,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女性艺术家。她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中国国家馆展、圣保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光州双年展、横滨三年展和莫斯科双年展等大型国际艺术展,并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个展“Projects 92: Yin Xiuzhen”。

关于策展人

巫鸿

巫鸿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哈佛大学名誉博士,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的研究和策展涉及古代和当代两方面。在当代美术领域中,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策划了80多个展览,包括多个艺术家的个展、主体性群展和双年/三年展。除了为这些展览所编辑的图录以外,他撰写了多部具有影响的有关现当代艺术的著作,包括《作品与现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2005)、《走自己的路: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家》(2008)、《中国当代艺术:基本文献》(2010, 英文)、《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和缺席》(2012)、《中国当代艺术:一个历史叙事》(2014,英文)、《聚焦:摄影在中国》(2017),和《关键在于实验:巫鸿中国当代艺术文集艺术》(2022)。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