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 再造巴别塔 ”跨年群展

开幕时间:2024-12-31 16:00

开展时间:2024-12-31

结束时间:2025-02-16

展览地点:北极熊画廊(北京)

展览地址:北京市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中一街D06

参展艺术家:陈维佳/黄赛峰/文亨泰/黑木美都子/井上直久/申树斌/孙子垚/向帅/张静/张钊瀛

主办单位:北极熊画廊(北京)

展览介绍


北极熊画廊(北京)荣幸的宣布,将于2024年12月31日举办跨年群展“再造巴别塔”。巴别塔,即艺术家表达的基本状态是超越现实,这种超越并非单纯对日常物象的舍弃,而着重指向一种自由的意志,在自由中感受,在自由中表达,在自由中创作,是对即时性生命状态的碎片化重组,是从幻象世界中超脱出来重新审视个体生命意义的图像引申。此次展览将呈现中日韩10位艺术家的精选力作20余幅。期待您的莅临!

陈维佳的作品杂糅了绘画和实验动画的创作经验,创造出超情境的场域。她利用不完整的图像残片,通过巧妙并置而呈现出神奇的增殖力量,使作品兼具影像的叙事感和画面的语言性,从而在绘画和影像的边缘地带寻找到了一个全新而独特的空间。内容上,景观文化中的符号被用作即刻吸引观者的注意力线索,与色彩一同唤起观者的立体感官。 这些触发的符号是生物,食物,人体的局部,女性身份的某种象征性文化元素,或是代表性的抽象形状。这时的女性形态是假装示弱的客体;当视线从这些符号圈定的局部转移到画面的全部,重构的动态空间此时打散刚刚的注意力而陷入画面复合型的故事场景,以此完成凝视关系中的权力交接,引导观众重新审视主观性别意识的权力界线。最终的女性形态是再现欲望本身的主体。

黄赛峰从虚薄的触感中颖悟到,世界是脆弱的,世界也是梦幻的,但灵魂总是要进入到那个闪烁迷离的空间中,在绘画的内部呼吸,并且点燃内部的炙热,使之激烈地闪烁,闪烁的虚影才是绘画带给我们的视觉快感,我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与虚拟技术中获得,这是绘画需要被保留的绝对价值,但又必须把内部的深度带回到平面的触感之中,越是反复作画,越是保持平薄,这已经不是绘画,而是一种内心的反观凝定,一种自我折返的反思伦理。这是空间的无人呼吸,明亮色彩的色块在光影的皱褶中,形成空间切分的节奏,在相互的叠印中形成立体的错觉空间,色块在内在的彼此回响中,在内部的激情中,如同灵魂点燃了自身的热能,进入世界内部空间的隐秘燃烧,这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热情,它如此炙热,带给绘画饱满的在场与内在的充盈。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资本主义升腾,新兴媒体文化以及电子嘻哈音乐和时尚市场大量崛起,文亨泰作为深受这段时期影响的艺术家,非常巧妙地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经历融于绘画中。他的创作往往取材自现实生活,以浓郁、华丽的色彩以及独特的光影质感,将自己的感性抒发在画布之上。他的绘画风格似乎受到乔治·康多(George Condo)的影响,将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二十世纪先锋运动等艺术风格相结合。画面中这些僵硬的、滑稽的人物脸庞和上演的情景,仿佛拥有使人产生共鸣的能力。艺术家文亨泰非常智慧地协调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经历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情,但歪曲的形态和色彩已超出了日常生活,表现为一种超现实的感性。艺术家的创作素材极其平凡,却以浓郁、华丽色彩的质感和颜料特性,将自己的感性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出来。

黑木美都子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日本画专业;2015年获日本兴亚艺术奖特别评审奖,2012年至今先后于伦敦和日本各地举办个展近20次。黑木的作品尝试将美术的敏感性与装饰性相融合,她描绘的女性意在反映日本和希腊神话中将抽象现象拟人化的风格,通过描绘美与质感的本身之美,在作品中体现“美即善”的哲学,追求“普遍而根源的美”。黑木的作品特点是妖艳而富有幻想色彩的人物形象浮现在漆黑的世界中,纯净的黑色背景与乳白色的女性肌肤形成鲜明对比,并利用岩彩的特质进行抽象表达,与精致的曲线共鸣,创造出一种艺术性和装饰性和谐共存的独特世界观。

井上直久用他对一个奇异、美妙绝伦且充满魔力的世界进行绘画创作,他将这个世界命名为 IBLARD (发音为 e—balado , 念成依巴拉度)。在他笔下的世界中,所有的物都可以找到现实的原型,这个乌托邦世界传达的其实是用依巴拉度式的方式来感受世界,来重构世界,欣赏世界。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多次表示井上直久是自己最喜爱的艺术家之一,不光本人收藏井上直久的画作,更邀请井上直久爲三鹰市吉卜力美术馆绘制永久壁画;并笑称自己也是一个依巴拉度人,经常会以所谓的依巴拉度之眼来观察和理解事物、进而想到很多神奇的画面。1983年,井上直久凭借画集《依巴拉度》获讲谈社绘本新人奖,之后参与了包括《侧耳倾听》《猫男爵巴隆的物语》《种下星星的日子》在内的多部电影美术制作。2007年自编自导《依巴拉度~时间篇》动画短片;退休前为成安造形大学教授。2018年茨木市为纪念建市70周年(同年井上直久70周岁), 官方举办大型特展《井上直久の世界》。

申树斌的作品基于思考与情感表达的理性与感性,在环境与自我相互冲撞、相互弥合的过程中,探究内心精神世界的底色。艺术家的作品多来自于对现实冲击和自我生命体验的直觉与反馈:有时代巨变中的彷徨与反思,也有人间关爱至情的不胜欢欣。艺术家近年的作品,更多的回归了以一个个体朴素的本心,观察与探索个人与群体、存在与意志的边际,直接将哲学性思考,通过符号化的抽象与升华,融入艺术创作的表达之中。艺术家在作品中广泛采用动物形象、摈弃人的具象并不是偶然:这些自然界纯粹的生灵更接近于对现实的反观与抽象,更能表现出现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包括人的自然性与精神性的一面。是在人文主义立场上展开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哲理思考。运用魔幻手法表现现实世界中的荒诞,是中国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代表艺术家。

孙子垚的创作从对自然现象的感知出发,将“个体性”和“日常性”置于绘画的语言体系之中,带着自传性的记忆与联想。他深根于对大地的探索与追逐,通过手法上的“控制”取代情绪上的“发泄”,并在“心与手”的张力之下寻求平衡。与其之前的创作不同,此次展览我们选择的作品更加平静,那些静默而疏离的人物景观承载并象征了艺术家的主观情绪的蜕变。他将自身经验融汇于叙事文本之中,并以求与大众记忆结合,继而创作出一个复合叙事的绘画。

向帅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对世界的隐喻性批判、对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艺术表达上对真实与美的独特追求。观者可以在向帅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如何运用绘画语言,将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相融合,创造出充满张力与深度的艺术作品,进而引发对自我、世界和艺术本质的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呈现的画面组成部分的冲突与荒诞,以及对色彩强度反射的心理暗示,反映了他对世界不确定性的感知。在哲学观念中,世界并非是完全有序和可预测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未知。向帅通过绘画捕捉到这种不确定性,并用艺术语言表达出来。例如,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营造视觉效果,更是为了传达世界的多面性和变幻莫测。

张静在自己的作品中虚构了一个极具戏剧性且性别模糊近似小丑的形象贯穿始终。她眼角下垂,看起来忧伤而孤独,在亦真亦假的童话世界里向世人述说着现实社会中的所有遭遇。或许在张静的眼里,那就是一个梦的开始。张静在自我的“梦游国”里,把这种浪漫塑造成了一个个特别的形象。无论是个体的造像,还是在不同场景中的角色,张静都是将日常生活的经历和个人心理体验的情感注入画面中,在“梦游国”扮演着现实中的各种理想的身份。特别是她近几年创作的一批纸本作品,以微观和记叙的方式展开,轻松自由的描绘出她内心和日常的情绪,这不仅是张静“梦游”的印记,更是多数人生命成长中的现实。

张钊瀛在比利时深造时,主修的是舞台艺术系荒诞剧方向,所以他对于“剧场”情有独钟。他就像一个导演,每天不停地绘制戏剧,《生活道具》系列、《生活肥皂剧》系列、《一天一个小剧场》系列等等,但他并不想赋予作品任何观念,而是由观众去判断,因此观众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就如艺术家所言:“我的剧场是需要观众的,有观众的观看和参与,剧目才最终完成。”艺术家通过挪用图像带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让观者能够迅速进入情景,这种显现的感官刺激和开放式的视觉传达颇具代入感,很容易激发观者的共情。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


相关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