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 ( 1925-2022 )
开幕时间:2025-01-17
开展时间:2025-01-17
结束时间:2025-03-16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新馆二楼7/ 8号厅
展览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南路19号
策展人:菲利普·多德(Philip Dodd)
参展艺术家:斯特凡·杰罗夫斯基(Stefan Gierowski)
主办单位:广东美术馆
2025年1月17日,展览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 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开幕。
斯特凡·杰罗夫斯基(Stefan Gierowski)是战后欧洲最杰出的抽象艺术家之一。此次展览是艺术家中国回顾展的第二站——首场展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了27件作品;此次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将展出超40件作品,包括多件从未在中国展出过的作品。展期持续至2025年3月16日。
斯特凡·杰罗夫斯基于1925年生于波兰,早至20世纪60年代即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威尼斯双年展等重要机构和双年展上展出作品。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的作品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内的全球多家重要艺术机构收藏。
作为波兰艺术家,他代表了活跃在欧洲“另一半”的艺术家。由于西欧和美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地位,波兰艺术未能获得应有的关注,尽管如此,杰罗夫斯基仍是国际艺术舞台上的杰出人物。他认为“波兰前卫艺术演进的路径与西方路径彼此平行,而不是受后者影响的结果”,并且他的作品证明了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塑造了现代西方艺术。
本次展览通过对艺术家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2022年去世的艺术生涯的全面回顾,对“现代艺术乃是西欧/美国的产物”这一正统观念提出挑战。展览揭示了艺术家的实践与成就如何参与了现代艺术史“西方故事”的瓦解,并通过对多个艺术史和当代议题的探讨,以及对中国艺术和哲学影响的挖掘,为杰罗夫斯基的绘画在当代的观看提供了新方式。
展览由英国著名策展人菲利普·多德(Philip Dodd)策展,涵盖了艺术家生涯的重要的作品,并以四个部分探讨了艺术家创作生涯的各种关注点:
第一部分展示杰罗夫斯基的抽象艺术与科学和早期太空探索的联系,在太空旅行成为全球焦点的当下,对太空中光的存在以及科学语境中光的意义等问题给出独特的答案;第二部分探讨他与中国的哲学概念的关系,尤其是老子哲学对杰罗夫斯基的影响,由此延伸而出对精神与虚空的思考,并提示中国文化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第三部分聚焦其抽象艺术对光与色的关系的探索,展示了艺术能够以何等富有深度及创造性的方式对科学的思想与发展提供回应;最后一部分着重呈现他的水彩画作品。
四个部分皆以“光”的主题贯穿。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展览承认光既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形而上的品质。
正如策展人菲利普·多德所述:“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是一种启示。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艺术便开始探讨太空旅行和科学力量的议题,这使得他与我们的当代紧密相连。他的画作展现了他作为一位重要的欧洲艺术家,由于西方艺术界对巴黎/纽约/伦敦现代艺术三角的痴迷而一直被边缘化,直到最近才备受关注。他的艺术和著作则揭示了他是一位研究中国艺术和哲学的艺术家——表明了若不理解西方现代主义对亚洲和中国思想的依赖,西方现代主义将变得难以想象。”
展览标题“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取自歌手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曲目《颂歌》(Anthem)。展览深入探讨了杰罗夫斯基艺术中“光”的多重意义——从科学意义上的光,到精神意义上的光,再到作为绘画必要组成部分的光——正如杰罗夫斯基本人所说:“光生万物”。
艺术家于2022 年去世后,国际艺术界掀起了一股杰罗夫斯基艺术热潮。2023年在罗斯科博物馆举办的个展“斯特凡·杰罗夫斯基:至此永恒”(Stefan Gierowski: From Here to Eternity)中,杰罗夫斯基与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并列展示;位于意大利的Dep艺术画廊亦在2022年举办了杰罗夫斯基和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的多位艺术家在内的群展“空间感,光感”(The Sense of Space,The Sense of Light)。诸多评论家和文化名人对他赞誉有加,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前策展人乔金·毕沙罗(Joachim Pissarro)、蓬皮杜中心策展人米歇尔·高蒂埃(Michel
Gauthier)、罗斯科作品全集主编大卫·安法姆(David Anfam)。
2024年,艺术家去世后首个中国回顾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斯特凡·杰罗夫斯基的艺术(1925-2022)”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2025年,更大规模的回顾展将于广东美术馆新馆展出。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由斯特凡·杰罗夫斯基基金会、波兰共和国文化和国家遗产部、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作为支持机构共同举办。展期自2025年1月17日至2025年3月16日。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CLXVII 》,1962年 布面油画 60 × 50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CLXXXIV 》,1964年 布面油画 65 × 50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CVI 》,1961年 布面油画 60 × 80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CXI 》,1961年 布面油画 134.5 × 135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CCXLV 》,1969年 布面油画 92 × 73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CCLXVI 》,1971年 布面油画 100.2 × 74.7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DXXI 》,1984年 布面油画 200 × 130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CCXXXIII 》,1968年 布面油画 133.5 × 98.5 厘米
Stefan Gierowski,《画作 CCXXVII 》,1968年 布面油画 64.7 × 50.2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CCCLXXXIX 》,1977年 布面油画 109 × 109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CCLXVI 》,1971年 布面油画 100.2 × 74.7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DCCCLXI 》,2009年 布面油画 150 × 120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画作 DCCCXCVI 》,2012年 布面油画 100 × 81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无题》,2006年 纸上水彩画 75 × 52.5 厘米
Stefan Gierowski, 《无题》,2010年 纸上水彩画 52.5 × 37 厘米
【关于艺术家】
斯特凡·杰罗夫斯基1990年在华沙的工作室,照片由Erazm Ciołek拍摄
斯特凡·杰罗夫斯基(Stefan Gierowski,1925-2022)生于波兰,被视作二战后欧洲最杰出的抽象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在全球广泛展出。
1959年,他参加了“青年艺术家巴黎双年展”;其后,他的作品又分别于1961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68年在威尼斯双年展,1975年在墨西哥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除此以外,杰罗夫斯基的作品还曾在比利时,委内瑞拉,丹麦,德国,日本(东京)及巴西(圣保罗)等国展出。2022年,艺术家离世后,国际艺术界再度掀起了一股杰罗夫斯基艺术热潮,包括罗斯科作品全集主编大卫·安法姆(David Anfam)在内的众多评论家和文化名人都对他赞誉有加。他的作品被波兰及世界各地的多家博物馆收藏,包括蓬皮杜中心。
【关于策展人】
策展人 Philip Dodd
作为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CA)的前任院长,菲利普·多德(Philip Dodd)的足迹在过去二十年里遍布中国与欧洲各地。近来,他还以联合策展人的身份参与了广州三年展及成都双年展的策划。多德曾经为小野洋子、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和萧勤等艺术家在伦敦、北京、新加坡、莫斯科等城市策划大型个展。除此以外,他还曾以执行制作人的身份,与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及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等人合作拍摄电影,并撰写过多部专著及艺术画册。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多德曾策划过多场展览,最近一场展览的主角是英国艺术家玛吉·汉布林(Maggi Hambling)。在广东美术馆,多德策划的最近一场展览是“东游记的回响”,是广东美术馆新馆的开幕展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