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F|颠倒世界:奇美拉之城
开幕时间:2025-02-20 18:00
开展时间:2025-02-20
结束时间:2025-03-20
展览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香港中环空间
展览地址:香港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10樓
策展人:米开拉·塞纳(Michela Sena)
参展艺术家:俄罗斯艺术组合AES+F
主办单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月20日下午6点在香港中环空间推出俄罗斯艺术组合AES+F的个展“颠倒世界:奇美拉之城”。
AES+F是世界著名的艺术组合,作品多次在威尼斯双年展和世界各大美术馆中展出,他们用高度风格化的艺术形式和瑰丽奇谲的视觉景观,探讨了当代全球文化中的价值、缺陷和冲突。
在“颠倒世界:奇美拉之城”中,AES+F延续了对“颠倒世界”概念的探索,深入探讨奇美拉的象征及其文化意义。奇美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怪兽,自诞生以来便与混杂性和怪异性紧密相连,作为由不同动物形态组成的生物,既象征着实体的威胁,也代表着形而上层面的越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形象从混乱与危险的象征,逐渐演变为更广泛的隐喻,代表幻觉、难以企及的渴望以及身份的不稳定性。AES+F的最新系列重新诠释了这一神话生物,将其不再视为恐惧的对象,而是以熟悉甚至令人喜爱的方式呈现,挑战了传统的美学观念和常态,并融入了将怪异美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理念。
将怪异之物融入日常生活一直是文学、哲学和视觉艺术中反覆出现的主题。AES+F的作品与卡夫卡的《变形记》(1915)产生了共鸣。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萨姆萨莫名其妙地变成一只昆虫,但面对这一变化,他并未陷入存在主义的恐惧,而是选择了适应现实。他新形态的恐怖感在家庭环境中逐渐被正常化,突显出当人们反覆面对怪诞之物时,它便会失去震撼力,转而融入日常生活的结构之中。这种正常化的过程是“颠倒世界:奇美拉之城”的核心,AES+F在作品中对奇幻混种生物的呈现不再被视为异常,而是当代主体性的延伸。通过将奇美拉驯化,这一艺术团体反思了现代社会如何吸收自身的幻觉、欲望与扭曲,并将其融入视觉与文化景观之中。
AES+F的艺术实践一直以融合古典与当代视觉语汇为特征,而“颠倒世界:奇美拉之城”延续了这一传统。该系列的绘画作品为独特的油画布创作,源自“颠倒世界”项目——这是一个将真人形象与数位生成图像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艺术创作项目。这种艺术方法的混杂性呼应了作品的概念主题:正如奇美拉体现了不同形态的碰撞,AES+F的技术将传统油画与数位美学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既古老又未来的视觉语言。如此,创作出一个处于过渡地带的美学空间,其中过去与现在、神话与现实、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在此相互交汇。
这次展览还探讨了变革、幻觉和悖论等哲学议题。AES+F的作品与一系列艺术家息息相关,这些艺术家深刻研究了丑陋的美学,从希罗尼穆斯·博斯在《人间乐园》(约1490–1510年)中对混合生物的幻想视野,到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幻想曲》(1797–98年)对其时代社会和政治怪物的讽刺。
值得注意的是,数十年来,该艺术组合的高度风格化构图预示了当代视觉文化中的数字超现实主义,AI生成的影像模糊了现实与模拟之间的界限。在这个背景下,奇美拉不仅仅是一个神话参考,更反映了当代身份的不稳定性,数字化身、虚拟角色和演算法构造重新定义了自我身份的边界。“颠倒世界:奇美拉之城”的核心是对当下固有矛盾的探讨。AES+F通过将危险的生物转化为崇拜的偶像,颠覆了恐惧与吸引之间的传统动态,揭示了一个不仅被容忍而且被接受的不稳定和矛盾的世界。
正如卡夫卡的萨姆萨处于一种永久的中介状态,既不是完全的人类,也不是完全的昆虫,既未被完全拒绝,也未完全被接受,AES+F的奇美拉则占据了一个类别溶解、新可能性涌现的过渡空间。这次展览挑战观众重新思考对美、恐怖和变革的认知,将奇美拉定位为当代存在流动、混合和不断演变的象征。
关于艺术家
1987年,塔绨安娜·雅拉玛索娃(Tatiana Arzamasova)、列夫·埃夫左维奇(Lev Evzovich)和叶夫根尼·斯夫亚斯基(Evgeny Svyatsky)创立了AES艺术家组合;1995年,弗拉基米尔·佛里德科斯(Vladimir Fridkes)正式加入,组合随后更名为AES+F。AES+F的作品跨越传统媒材、摄影、影像和数码技术。他们将自己的实践定义为一种“社会心理分析”,并通过它来揭示和探索当代全球文化中的价值、缺陷和冲突。
在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俄罗斯国家馆展览中,AES+F凭借他们的第一件多频道视频作品《最后的骚动》(Last Riot,2007)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好评。随后的两件作品《特立马乔的盛宴》(The Feast of Trimalchio,2009)和《神圣的寓言》(2011)也曾在威尼斯和莫斯科双年展等展会中展出,这三部作品构成了“阈限空间三部曲”(The Liminal Space Trilogy)。多频影像作品《颠倒世界》(2015)曾参展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第4届科钦-穆吉里斯双年展和第一届曼谷双年展等。
AES+F曾在世界各地各大博物馆、展览空间和画廊举办了超过100场的个展,其中包括:卡斯鲁尔媒体艺术中心、赫尔辛基艺术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泰特艺术博物馆(伦敦)、罗马MAXXI博物馆和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提森-博内米萨国家博物馆(马德里)、今日美术馆(北京)、森美术馆(东京)、三星美术馆(首尔)、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莫斯科)、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堪培拉)、法艾纳艺术中心(布宜诺斯艾利斯)等。
AES+F的作品在全世界各地许多重要的艺术节和当代艺术双年展上展出——除了莫斯科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之外,还包括阿德莱德、光州、哈瓦那、赫尔辛基、伊斯坦布尔、基辅、科钦-穆吉里斯、里尔、里昂、墨尔本、圣莫里茨、悉尼、台北、温哥华等地的当代艺术节和双年展。他们的作品也出现在诸多专注于新媒体的艺术活动——如奥地利电子艺术节(Ars Electronica,林茨)、影像首尔(Mediacity Seoul)、色列国际录像艺术双年展群展(特拉维夫),以及摄影活动上——如美国休斯顿摄影节(FotoFest)、阿尔勒摄影节展和莫斯科摄影双年展等。此外,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AES+F曾为剧场和歌剧进行舞台设计。
AES+F的作品被收藏在诸多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系列中,其中包括: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莫斯科多媒体艺术博物馆、莫斯科国立当代艺术中心、俄罗斯国立博物馆(圣彼得堡)、斯得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克拉科夫当代艺术博物馆、乌维雅士都城堡当代艺术中心(华沙)、卡斯鲁尔媒体艺术中心、南澳大利亚美术馆(阿德莱德)、新旧艺术博物馆(塔斯马尼亚)、戈兹现代艺术收藏馆(慕尼黑)、范海伦特艺术收藏馆(布鲁塞尔)、田口艺术收藏馆(东京)、休斯顿美术馆、托马斯基金会(芝加哥)、诺玛死基金会(罗马)、皮诺·帕斯卡利美术馆(波利尼亚诺海滨)、CA2M现代艺术博物馆(马德里)、维也纳博物馆、北挪威艺术博物馆(特罗姆瑟)、角斗场艺术博物馆(图卢兹)、白南准艺术中心(龙仁市)、欧洲摄影艺术中心、蓬皮杜艺术中心、路易-威登基金会(巴黎)等。
关于策展人
米开拉‧塞纳(Michela Sena)是罗马及曼谷的策展人和艺术评论人。她的研究方向涉及全球语境下当代前沿实验性艺术以及不同地域艺术家之间的对话。曾任北京普里莫马雷拉展览和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总监。近年她策划了大量的展览,提出了艺术研究的有效参照,并专注于对中国和东南亚当代艺术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