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月台计划第二站:张钊:马鲁伯会梦见断路器吗?

开展时间:2025-02-21

结束时间:2025-03-16

展览地点:香格纳画廊(西岸中环)

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瑞宁路288号4幢2F

策展人:黄奎

参展艺术家:张钊

主办单位:香格纳画廊(西岸中环)


展览介绍


马鲁伯会梦见断路器吗?
Do the Marúbo Dream of Circuit Breakers?

2024年出现过这样一则新闻,巴西亚马逊雨林中的土著部落马鲁伯(Marúbo)通过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首次接入互联网。几个月之后,许多困扰现代社会已久的问题迅速出现在了这个土著部落中:青少年沉迷手机、群聊充满流言蜚语、社交网络成瘾、网上陌生人带来的隐患、暴力电子游戏、诈骗、不实信息、未成年人接触色情内容......荒诞又熟悉。

网络顺着星链,跃过繁缛的国家基础设施,在地球上最后的离线地区之一降临。雨林中茁发的传统沦为被现代性挤压的脆弱遗存,马鲁伯人的认知路径与外部世界并轨,具身性在意识上载的过程中部分损坏,储芯逐日折旧、残路反复读写,“面目相仿”似乎难以避免。这不仅是马鲁伯人的困境,也是所有社会面对信息过载、技术加速、以及现代化带来的复杂危机时的共同隐痛。

在马鲁伯人的传统神话中,其灵魂之一在死亡后通过“雾之路”(Vei Vai)经历考验,才能抵达所属族群灵魂的居所,即被称作Shokó的天空(圣域)。如今,他们只需周期性地开闭星链,就能与天空通讯(更准确地说,是与天空中SpaceX发射的6000颗低轨道星链卫星们通讯)。在接触史的新阶段,马鲁伯人无须经历死亡与考验,只在新日常中伴着快感滑动和戳点屏幕(如阅至此处的你我),其灵魂便可沿着注意力转作讯号传至天空(或任何联网的地方)。

马鲁伯人通过太阳能板提供的有限电源为星链供电,可以想见,部落中没有高效的供电设施,无从体验饱和电力的他们或许也未见过断路器(Circuit Breaker)——一种发源于19世纪末,用于保护电路不受电流过载损伤的安全装置(如今已无处不在)。在某种威胁感的促使下,未曾完整参与电气化时代的马鲁伯人,在他们的互联网纪元伊始,便无师自通地设置了一套简易的网络断路机制:

部落首领已经意识到需要限制,他们决定,互联网将只在早上开放两小时,晚上开放五小时,周日全天开放。
The Internet’s Final Frontier: Remote Amazon Tribes, The New York Times

尽管我们早已从不定期翻红的“断网假期”到日抛式“屏幕时间管理”得知,“断路”之于当下的网络只勉强意味着一种再平衡的尝试(它的实效更接近“寸止”)。

马鲁伯Marúbo是外来者的定名,他们对自己的部落整体并未命名,只对内部的不同部分(Sections)有称谓。生存在这颗星球上的所有人类,也可能被地外文明按照他们的道理冠以类似马鲁伯的称谓,如猫鲁伯。无论对于马还是猫,网络的降临与相应的自控,都是对前序状态的扰乱与中断。各种有无意识的、主动或被迫的“断路”早已毫不新鲜地散布在我们的生活航线上,所有对连接的阻断(长或短),都使生存节奏面临重新校准,网络是其中经历的一处坐标。

当我们回视曾被认作“自觉”或“意外”的断路时刻——数字戒断的阵痛、被迫搁浅的约定、骤然偏离的日常、以沉默重构的连结......那些被悬置的记忆碎片既是被现代性擦伤的证词,也充当着个体与集体记忆重新接驳的端口。

而主动提及断路,意味着告别。

张钊
2025年2月12日

关于艺术家

张钊,1996年生,苏北走出的流动人员,是以行为、影像为主要媒介的创作者,现居北京。艺术小组「力苦地LIQUID」发起人。邪恶双子Evil Twin成员(伯镛&张钊)。

张钊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社会身份和中国背景作为起点,关注当下浮现的个体困境与隐蔽的民间叙事,以创作挑起反思,同时探索更清醒的存在状态。其作品常将荒诞和宿命般的悲剧性融入平静的镜头和不受瞩目的表演,以此隐喻作为历史代价的沉默无力者。

关于策展人

黄奎,1999年开始当代艺术方向的创作,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参与及策划了多次当代艺术展览与项目。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参与组织建立的主要艺术项目、机构有:“嘿!社会”当代艺术社区,“ART-Ba-Ba中国当代艺术社区”,“吞图”艺术项目,小平画廊,“MY DOCUMENT”,上海“要空间”,“FAS项目”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