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陈沁昕:归属的结构

开幕时间:2025-03-22 16:00 - 19:00

开展时间:2025-03-22

结束时间:2025-05-03

展览地点:MOU PROJECTS

展览地址:香港仔田湾兴和街25号大生工业大厦13楼

参展艺术家:陈沁昕

主办单位:MOU PROJECTS

展览介绍


“归属的结构”共展出九件全新作品,包含雕塑、装置、摄影及一件双频录像,旨在编织一幅关于离散生存状态的图景。展览唤起人们对遥远星系旅行的想象以及迷失于异境的错位感,交织着对逃离的渴望。

陈沁昕热衷于阅读量子物理和科幻小说,她对虫洞理论及其本体意义的深入探索在《彼此的太阳》(2024)中可见一斑。作品由六个模块结构组成,每个模块的形态都模仿虫洞的曲率与拓扑结构,整体构成了人类大规模迁徙与流离失所的视觉隐喻。作品的内表面贴有24克拉金,象征虫洞的永恒不变;而外表面则由铁复合材料制成,随着时间推移将逐渐氧化,寓意着时间不可逆的消逝。这种永恒与衰变的对比引导观者思考永恒与短暂、宇宙与肉身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作品中的太阳仿佛正在引领一场穿越虚空的星际旅行,而对新太阳的追寻亦成为迁徙旅程的隐喻,映照着寻找新归属的轨迹。

另一件作品《潺潺碧水碧潺潺》(2025)重现了水循环的过程,展现其永恒轮回的本质,并引发观者对水源的原始意义的思考。作品捕捉了水流永不停歇的运动,也提醒我们今日所饮之水曾穿行过流星起源和生物循环,将我们与久远的过去与遥远的未来相连。在无尽的归递回返之中,作品既是一个承载时间记忆的容器,也是一种关于数据储存的未来模型,暗示着过去与未来、地球与星际的交汇。

在对有机与人造交汇的进一步探索中,《有蜜有家》(2025)通过蜜蜂的象征性存在,探讨了自然原始生命力与人类智慧的融合。这件纵向雕塑以明黄为主色,仿照蜂巢的形态与功能,其层叠结构则模仿了自然界的建筑形式。作品采用有机蜂蜡——蜂蜜筑巢的材料——并辅以现代城市建筑中常见的间隔条进行加固,将自然智慧与工业设计无缝衔接。通过这一融合,陈沁昕重新构想了有机与人造之间的关系,暗示大自然本身所蕴含的智慧为人类空间的演变提供了启示。

融合了星际宇宙的想象、存在主义的困惑与自然世界的韧性,陈沁昕的作品汲取了未来的推演与原始的元素,探索了人类渴望与宇宙浩瀚之间的张力。通过创作实践,艺术家思考着重建与归属的渴望,将古老的循环与在流离之境中对重建联系的持久希望相交织。

关 于 艺 术 家

陈沁昕(生于1981年,香港)的作品多以装置、录像及雕塑的形式呈现。艺术家热衷钻研模糊界限,探索日常生活中有关边缘性和二元性的观念,从而在作品中创造出一个不确定的心理空间。陈沁昕的作品常用并置的手法将一对相似的物体置于一个场景内,思索现实的多面性,以隐喻、幻想和想象的方式把宏观和微观的宇宙结合在一起,并喜欢探索人类与建筑结构之间的过渡空间。

陈沁昕于2012年获得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雕塑纯艺学士学位,于2014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视觉艺术文学硕士学位。

艺术家目前生活和工作于香港。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