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变奏

开展时间:2025-03-21

结束时间:2025-07-20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185号

参展艺术家:尚扬  李山  梁绍基  胡项城  张培力 施勇   颜磊 宋冬  仇晓飞  贾蔼力

主办单位:上海外滩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开幕式当天,艺术家宋冬将亲临现场,主持一场特殊的拍卖活动,启动他的作品《变奏行》。拍品为《变奏行》中的组成部分,为0元起拍。展览期间,也将不定期举办基于《变奏行》的现场拍卖,拍卖所得将全部捐赠给上海的慈善公益机构。

变奏中的张力

变奏(Variation)是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在保持原旋律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修饰或进行变形,使乐曲表现出更丰富的形式和情感。变奏可以使主题产生各种变化,通常包括节奏、旋律、和声或音调的修饰或变调。

人性从未改变,以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美学形态随时在变化、细分,使得艺术样态总是日新月异。变奏,就是拿捏变化和不变之间的张力关系。

在文化进化论的角度看,“艺术”的定义在不断被颠覆和重写。尤其是当下的艺术生态,似乎正在加速熵值,并和以往的艺术截然断裂,这让很多人茫然无措。时间比空间更为神秘有力,真相在时间中能更充分的显现出来。穿过各种流行的话语迷雾,去开放感受力并深究的话,在千枝纷呈、万象涌动的现象中经常能发现:艺术的基本功能和独特优势从未改变。身处不同的处境中,那些妙手慧心的艺术家们在持守和突破、继承和实验之间拿捏恰当的尺度,生长出奇妙的魅力来回应远古、叩问未来。

“现代性”(modernity)如果只是当下、临时、瞬间的话,会沦为一个浮华而虚无的概念陷阱。由此衍生出的“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也会是浮华而虚无的 。 波德莱尔的 “ 现代性 ” 定义则充满了变奏的张力 :“ 现代性就是过渡 ,短暂 ,偶然 , 就是艺术的一半 , 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 。 ” 这永恒和不变 ,成为“ 现代性 ”的磐石 ,让它能有尊严 、有信心 、有盼望地鲜活在当 下 ,虽然当下转眼即成过往 。

本次展览邀请的艺术家,年龄有明显差异(出生年龄从1942年到1979年),作品在样态上也各不相同,而且都在随着时代的流变不断创新。但回顾过往的踪迹可以看到: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念多年来稳定、连贯。艺术家彼此之间,也有潜在相通的气质和趣味:推崇自由和真诚,寻求真相和真理,在经验和超验间穿梭,笃定中向未知开放好奇心......这些,也让他们和以往艺术谱系中的先行者们一脉相承着。

按代际来划分的话 , 这些艺术家中包括 “ 4 0 后 ” 、“ 5 0 后 ” 、“ 6 0 后 ” 、“ 7 0 后 ” 。 但他们都同时经历着剧烈震荡 、 云诡波谲的当代 , 同样共享着纷繁多变 、 泥沙俱下的信息。在形式过剩的当下,他们在沉静中保持着敏感和好奇,把自己的新颖独到融入情绪和认知的深处,通过一件件作品各自变奏着,来回应这个急速变动的世界,并在时间洪流的冲刷中证实着自身。

喧嚣会归于平静,未来会验证当下,在熵增的语境中不必心慌意乱,但不断变奏是美学的内在需求。这些艺术家们在观念持守和美学变奏的张力关系中一路前行到当下 ,作为一个个精彩的个体 ,为匆匆滑过的“当代艺术 ”留下了可以驻足的样本 ,以及可供反思的案例 。

​ 策展人:杜曦云

策展人介绍

杜曦云

杜曦云,1978年生,2000年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6年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 曾任上海昊美术馆副馆长、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 曾策划多个展览和项目,近期包括:心灵所归,金鸡湖美术馆(苏州),2025;赵半狄的小窝(上海、武汉、南京、厦门、沈阳、顺德、青岛、成都、常州、郑州、北京、苏州…… 2020年至今); 洄:繁星计划,武汉美术馆(琴台馆),2023;我与博伊斯·王广义,上海昊美术馆,2021;确实中的冲击:上海首届全球 NFT 加密艺术展,上海西岸·油罐艺术公园1号罐,2021年; 我与博伊斯·尹秀珍,上海昊美术馆,2021;我与博伊斯·赵半狄的小窝,上海昊美术馆,2020;联合构筑,苏州金鸡湖美术馆,2020;我与博伊斯·杨振中,上海昊美术馆,2020;我与博伊斯·周啸虎,上海昊美术馆,2019;上海文件:匀速运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2019年; 蒙塔达斯:亚洲礼仪,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8年; 今日之往昔:首届安仁双年展,2017年; 走向未来:马德里·北京音乐潮,塞万提斯学院,2017年; 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百家湖美术馆,2016年; 北京·798诞生纪(2002-2006),宋庄美术馆,2016年。

艺术家介绍

​ 尚扬 ​

1941 生于湖北,重庆开县人

1981 湖北艺术学院油画硕士研究生毕业

个展

2018 尚扬:坏山水与白内障,前波画廊,纽约,美国

2013 尚扬:吴门楚语,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国

2012 尚扬:日志与手迹,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尚扬:董其昌计划,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联展

2024 东情西韵,养云安缦59号院,上海,中国

第四届新写意主义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崔振宽美术馆,西安,中国

2023 得义无形——对瞬间认知的“抽象”叙事 ,上海明圆美术馆 ,上海,中国

绘画的力量 在观念与信念之间,新绎美术馆,廊坊,中国

时间的海,重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2 节奏与迭奏,松美术馆,北京,中国

2021 记忆术,OCAT深圳馆,深圳,中国

2020 海浪——历届上海双年展文献及作品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中国

2019 画屏:传统与未来,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国

绘画与存在——中日韩顶级抽象绘画巡回展,唐人艺术空间,香港;白石画廊,台北;轻井泽新美术馆,东京,日本

2018 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意大利展),维多利亚诺宫,罗马,意大利

艺术史 40 x 40:从40位艺术家看1978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宝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7 记忆与当代,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主题平行展,威尼斯,意大利

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宝龙美术馆,上海,中国

2016 平远:中国·斯洛维尼亚当代艺术展,马里博尔美术馆,斯洛维尼亚、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法国展),布隆尼亚宫,巴黎,法国

2015 无常之常:东方经验与当代艺术,安格里纳美术馆,威尔斯,奥地利

意文本: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卡斯蒂格里亚艺术中心,萨卢佐,意大利;

2014 静置•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作品展 ,悉尼市政厅 ,澳大利亚

纪念中法建交5o周年-50位中国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巴黎市政厅,巴黎,法国

2013 穷尽·展洲国际2013邀请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中国

2012 无形之形·2012 中国文化年当代艺术展,卡尔舒特艺术中心 ,比德尔斯多夫,德国

开放与共融—中国当代艺术展,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布达佩斯,匈牙利

2012 中国当代艺术展,伦敦奥林匹亚艺术中心,伦敦 ,英国

2011 山水—无字的诗,卢塞恩美术馆 ,瑞士

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亚洲艺术博物馆 旧金山,美国

2010 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伦敦路易斯·布鲁恩基金会,伦敦,英国

2009 墨非墨—中国当代水墨展,德雷克塞尔大学艺术馆,费城,美国

新中国美术60年,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8 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帕尔马、巴塞罗纳、马德里la Caixa Forum 美术馆,西班牙

2007 开放的中国,国立俄罗斯博物馆,圣彼德堡,俄罗斯

2006 今日中国美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5 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第二回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4 中、法、韩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3 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金门宫,巴黎,法国

2002 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中国

2000 中国当代艺术展,布雷达美术馆 ,帕多瓦,意大利

1999 中国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展,纽约城市大学雷曼学院美术馆,纽约,美国

1998 中国当代艺术展,雷委内皇宫青年博物馆,曼托瓦,意大利

1997 第十二届亚细亚国际美展,澳门艺术馆,澳门,中国

中国艺术大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1994 后89中国新艺术展,伦敦Marlborough画廊,伦敦,英国

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后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艺术中心,香港、澳大利亚现代艺术博物馆 ,悉尼,澳大利亚

1993 汉姆巴赫国际夏季艺术节展,汉姆巴赫,德国

中日现代绘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中国油画展,香港艺术馆,香港,中国

1991 中国现代美术大展,日本河口湖美术馆 ,日本

1989 中国名家油画展,日本日中友好会馆,东京,日本

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八人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87 中国现代油画展,日本东京等九城市,日本

首届中国油画展,上海展览馆,上海,中国

1986 第三届世界现代艺术展,新德里,印度

中国当代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1964 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获奖

2013 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终身成就奖,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中国

2010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吴作人造型艺术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9 第三届中国批评家年会年度艺术家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2006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文献奖,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北京,中国

1997 首届艺术学术邀请展贡献奖,香港艺术馆,香港,中国

1992 首届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学术奖,广州国际展览中心,广州,中国

1991 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中国

1984 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李山

李山,中国当代艺术家,生物艺术的开拓者。1942 年出生于黑龙江兰西,1963 年就读黑龙江大学,1964 年就读上海戏剧学院,1968 年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留本院任教直至 2002 年退休。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事当代艺术实验活动。现居住在上海和纽约两地。

李山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新潮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1993 年,李山将艺术思考转向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并于 1998 年以分子生物学为科学基础,在基因层面上完成了艺术史上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并于 2000 年发表文章《鱼和蝴蝶的故事》。

主要个展:打开折叠,香格纳画廊,上海(2019);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7);粉红微笑之后:阅读李山,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市(2012);南瓜计划,香格纳画廊,上海(2007);人类的进化已到尽头: 李山之阅读,香格纳H空间,上海(2007)。

主要群展:动物农场模拟器,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北京(2023); 开启,星美术馆开馆展,星美术馆,上海(2022);M+ 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M+ 博物馆,香港(2021);未来与艺术,森美术馆,东京(2019);超自然,白兔美术馆,悉尼(2018);世界的舞台,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0);蜕变突破:中国新艺术,亚洲协会美术馆 & P.S.1 当代艺术中心,纽约(1998); 圣保罗双年展(1994);第4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1993);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

梁绍基

梁绍基,1945 年出生于上海。1986 至 1989 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MarynVarbanov)研究软雕塑,1980 年代末开始进行养蚕艺术实验。三十余年来,梁绍基潜心于艺术与生物学、装置与雕塑、新媒体、行为的临界点进行探索,持续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生命为核心的“自然系列”的创作。他的作品充满冥想、哲思和诗性,并成为虚透丝迹的内美。

重要展览:梁绍基:溶熔之幻——退火 2024,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2024);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吴文化博物馆,苏州(2023);梁绍基:蚕我 我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1-2022);物质的魅力:来自中国的材料艺术(巡回展),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Smart 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国(2019-2020);梁绍基:恍,木木美术馆,北京(2018);库里巴蒂当代艺术双年展,奥斯克·尼迈耶博物馆,库里巴蒂,巴西(2017);梁绍基:雲上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2016);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阿尔里瓦科展览馆,多哈,卡塔尔(2016);梁绍基:元,香格纳画廊,上海(2015);艺术之变,海沃德美术馆,伦敦,英国(2012);云,梁绍基个展,香格纳 H 空间,上海(2007);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0);第五届里昂双年展,里昂,法国(2000);第六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土耳其(1999);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1999);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等。

梁绍基于 2002 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2009 年获克劳斯亲王奖。

胡项城

197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1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大学院。同年胡项城开始往返非洲欧美等地进行民间工艺学与当代艺术的研究实验。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胡项城总是不断地进行多方面的实验,作品曾参加国内外众多展览,此外胡项城曾多次策划当代艺术、民俗保护改良等活动。

张培力

张培力,1957 年生于杭州,1984 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后任该校教授,并曾任 OCAT 上海馆执行馆长,现生活和工作于杭州。

张培力于 1985、1986 年组织并参与了“85 新空间”展览及艺术家团体“池社”。他的《30×30》(1988)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作品。2003 年,他在中国美术学院创立新媒体系,开启了中国最早的新媒体艺术教育。

张培力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里昂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光州双年展和釜山双年展等国际展事,并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比利时根特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他的作品被众多重要机构收藏,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协会、新加坡美术馆、昆士兰美术馆、香港 M+、福冈亚洲美术馆、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德国戴姆勒艺术收藏、法国 DSL 艺术收藏、香港 K11 艺术基金会、杭州天目里美术馆等。

施勇

施勇作为中国较早从事装置与影像媒介的代表人物之一,自 1993 年起,他的作品就在国内外被广泛展出。早期创作致力于揭示现实内部的意识形态;九十年代开始关注改革开放神话下的当代上海的转型概念,继而引向更宏观的全球化,消费文化等层面。2006 年,从作品“2007 没有卡塞尔文献展”始,施勇将质疑的目光落实于艺术界本身,思考如何通过“搁置”创作来予以抵抗。2015 年个展“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既是之前创作的延续,又传达了其未来意图在表面“抽象”之下展开对于“控制”的反思与实践。2021 年获罗博之选年度艺术家奖。

1963 年出生于上海。1984 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展览:镜中行旅,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2024);M+希克藏品:别传,M+美术馆,香港(2023);我忘记了那个问句(个展),無集小白楼,上海(2023);残酷的青春日记:豪登希尔德收藏中的中国摄影和影像,哈默博物馆,洛杉矶(2023);向内,直至消失(个展),香格纳画廊,上海(2021);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2020);红色童话,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NGV) 墨尔本(2019);一切皆有可能(个展),要空间,上海(2018);将一只( )鸟从一座塔的塔顶放掉(个展),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2018);这里是上海, 中国当代艺术展, 利物浦 (2018) ; 施勇: 规则之下(个展), 香格纳画廊,上海(2017);乌拉尔双年展,叶卡特琳堡(2015);让所有的可能都在内部以美好的形式解决 (个展),没顶画廊(2015);不在现场项目,伯明翰 IKON 美术馆,伯明翰(2014);仔细想想,昨天你究竟干嘛去了?(个展),比翼艺术中心,上海(2007);看上去都一样吗?,Sandretto Re Rebaudengo 基金会, 都灵(2006);第二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2005); 难以言喻的快乐, 塔马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墨西哥城(2005); 跟我来!森美术馆,东京(2005);天上人间(个展),香格纳画廊,上海(2004);第 25 届圣保罗双年展,圣保罗(2002);金钱和价值-最后的禁忌,瑞士(2002);第四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美术馆,上海(2002);被打开的欧洲,BOIJMANS VAN BEUNINGEN 美术馆,鹿特丹(2001); 生活在此时,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柏林(2001); 第三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昆士兰美术馆,布利斯班(1999);超市:当代艺术展,上海(1999); 移动中的城市(1-6),分离派美术馆,维也纳,CAPC 当代艺术博物馆,波尔多,PS1 当代艺术中心, 纽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哥本哈根,海沃德美术馆,伦敦,奇亚斯玛当代美术馆,赫尔辛基(1997-1999);形象的两次态度 93,华山美校画廊,上海(1993)等。

颜磊

颜磊 1991 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生活和工作在中国。颜磊在中国当代艺术圈特立独行,以独立审视的态度,透过绘画、雕塑、装置、录像、行为等不同媒介,挖掘和揭示艺术体制内部存在的权力、竞争、艺术价格价值混肴等问题。颜磊的作品调性模棱两可,呈现多重矛盾和冲突的价值观,一方面反映了艺术家对当代艺术创作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警觉和思考,以及他置身其中的孤独和对庸俗现实的复杂情绪。

颜磊参加过多项国际大型展览,包括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广州三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香港艺术中心、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和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斯蓬美术馆(Aspen Art Museum) 分别举办过颜磊的个展。2002 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最杰出艺术家奖,2007 和 2012 年连续两次获邀参加德国卡塞尔文件展(Documenta)。

宋冬

宋冬1966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宋冬开放性的创作过程及贯穿其中的东方式哲思使其作品呈现出了举重若轻的独特个人⻛格,并为其赢得了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宋冬以大量事件性艺术活动积极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他的艺术形式横跨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 ,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他擅⻓用⺠间及日常中人们自身最熟悉的环境和文化,在整个全球化的发展当中创造出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对话模式,将深刻的思辨性和通俗化的感性体验和谐的统一于一身。他的作品用东方智慧探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对人类行为短暂性的观念进行了探索,用“无界”的理念进行创作和生活。

宋冬的作品曾展出于卡塞尔文献展(2012)、威尼斯双年展(2011)、圣保罗双年展(2004)、光州双年展(2006, 2002, 1995)等众多国际艺术展。他的个展曾展出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等。宋冬曾获得AAC年度装置艺术家(2017)、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杰出贡献奖(2014)、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 (2012)、光州双年展大奖(2006)。他的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 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M+博物馆、尤伦斯艺术基金会等重要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

仇晓飞

作为中国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仇晓飞持续关注绘画行为的内在力量及表现潜力,创作主题从早期对个人与集体记忆的图像学实验逐渐深入到对文化心理及社会潜意识的探索,挖掘绘画行动推进过程中的即兴与不稳定性,在混杂而丰富的意象间寻找具有张力的平衡点。此次展出的绘画装置作品进一步探索了他的工作中对于矛盾性的思考,并通过对矛盾原始状态的反复描绘,呈现矛盾内部悬而未决的动态性特征。这种胶着既存在于具有象征性线索的画面安排之间,也存在于绘画动作本身的身体扩张力与精神控制力之间,后者作为仇晓飞近年创作的重要线索逐步发展出一种极富感染力且不断演化的绘画方法。此次展出的小尺寸纸本作品以其轻盈为我们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更为亲和的入口,此前被反复暗示的矛盾性在此被更为明确地强调出来,反映出艺术家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持续关切和忧虑。而矛盾关系中永恒的二元性及其内在的统一性也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绘画有限的边界中挖掘视觉语言难以穷尽的表达潜力。

贾蔼力

贾蔼力,1979 年生于中国辽宁丹东,现于北京生活及从事创作。

他近年在各大机构举办和参与的展览包括:上海油罐艺术中心“莽原”(2021),上海西岸美术馆“静默长假”(2020),北京民生美术馆“绵延:变动中的中国艺术”(2020), 西班牙马拉加当代艺术中心“Jia Aili”(2017), 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宇宙与艺术”(2016),韩国釜山双年展“混血的地球,诸众知性的公论场”(2016),意大利威尼斯葛拉西宫“Jia Aili”(2015),新加坡美术馆“寻找光影的使者 ” ( Seeker of Hope )( 2012 ), 第 54 届威尼斯双年展“ILLUMInazioni/ILLUMInations”(2011), 英国伦敦国际当代视觉艺术中心(Iniva)“信...”(Make Believe)(2010),中国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 当代艺术中心“早安,世界!”(2010),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 John HartellGallery“达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2010)等。他的作品被华盛顿美国国家博物馆、美国坦帕南佛罗里达大学当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马拉加当代艺术中心、新加坡美术馆、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艺术中心、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收藏。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