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参展艺术家:安妮卡·易

主办单位: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当人们形容安妮卡·易的作品时,以上这些词汇便频繁出现。对于这位出生于韩国,两岁就随家人移居美国的艺术家来说,不被单一的概念定义似乎是生活的常态:她在20岁出头时去伦敦从事广告和时尚相关的自由职业,几年后又搬到纽约;30多岁开始创作艺术,十余年内便在多家机构和双年展中呈现作品,实现了身为艺术家的“另一种进化”。

安妮卡·易在艺术创作中,时常邀请观众通过非传统的方式来体验自己的作品,比如触觉、温度或者嗅觉——当气味飘散在空气中,我们很难回避,更多是被动地接受。通过与调香师、科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合作,安妮卡·易调动起观众的多重感官,以独特的视角去探索和感知世界。

细菌、蜂蜜、油脂、汗液……这些有机且易逝的材料让安妮卡·易巧妙地捕捉到人类情感的细微变化。就如她以天妇罗炸花为材料的系列作品,将芳香的花朵裹上面粉糊,使煎炸这一烹饪技术转化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探索腐朽与永恒之间的关联,让美丽与衰败并存。

在2014年的作品《古典早期IV》中,天妇罗炸花被固定在树脂、有机玻璃和金属哑铃中,使花朵失去了本身的生命力,呈现出近乎暴力的特质。背景中的金属哑铃与易逝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们试图塑造身体以抵抗萎缩和体重增加的自然过程。

以天妇罗炸花的方法为基础,艺术家还发展出体积庞大、气势汹汹的雕塑作品。它们让人联想到畸形的怪物角色,体内的玻璃容器和管材犹如内脏,表面的有机物则变成了油腻、腐烂的物质,在散发出刺鼻气味的同时蜿蜒前行。

基于对不同生命体之间脆弱而又坚韧的依存关系的思考,安妮卡·易也为作品赋予了生物般的形态。她将生命、死亡和衰败等存在主义问题融入作品之中,强调一切生命形式之间互利共生的关系。

动态雕塑《嵌套之肺》的灵感来源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放射虫。它巨大的形体悬浮于空中,体内的光波沿着精心编织的光纤闪烁,显示出其特有的机械构造。几只触手有节奏地卷曲及展开,如同正在 “呼吸”,同时也在提醒着观众,此刻呼吸到的氧气与原始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命循环息息相关。

通过将生物的虚构叙事扩展到史前时代,安妮卡·易可以将远古的生命形式和当下的环境,以及对未来的想象相结合。作品《胶砾岩》仿佛为史前生物覆上了镀铭的图层,让人联想到工业时代废旧的机器。在“人类世”时代,全球塑料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大量生产正在改变着地质编录,也凸显出人类活动对地球历史造成的深远影响。

《记忆休眠细胞》的外形非常容易唤起人们对自然物质的联想——从昆虫的茧到人体的内脏器官。它的表面以海藻作为原料,在柔和的黄色灯光照耀下,粗糙、有纹理的海藻仿佛浓缩着海洋的历史。其“体内”飞舞的电子仿真昆虫则在雕塑上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有机器有生命的错觉。

通过聚焦机械、真菌和海藻等非人类实体的个体体验和洞察,安妮卡·易模糊了生物与机器、科学与虚构、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界限。这种实践挑战着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也强调了机器与人类的共存。

2020年,安妮卡·易开始研究机器的智能如何绘画。她利用自己早期作品中的图像来训练算法,为AI注入指令,使其进行“自我消化”。艺术家在算法中引入了藻类、细菌、宇宙景观等元素,使AI生成的画面混合了抽象和具象的效果,让人联想到电子细胞或未来生物。

2024年的近作《每一枝珊瑚都托起了月光》是用安妮卡·易开发的软件创作的首个视频作品。该软件用AI模仿、学习并重新诠释艺术家十多年来的艺术作品,充当了数字合作者、数据保管员和表现者的多重角色,成为安妮卡·易工作室不断发展的数字双生体,“有生命”地保留并发展着艺术家超越实体存在的艺术实践。

根植对生物学、科技和哲学的细致研究,安妮卡·易的作品将以有形且富有情感的鲜活形式呈现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即将到来的大展“安妮卡·易:另一种进化”之中,邀请观众与超越人类的世界亲密互动。

展览将展出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及早期作品精选,全方面呈现安妮卡·易独特的艺术世界。本次展览由UCCA与三星美术馆共同举办,由UCCA策展顾问彼得·逸利与三星美术馆策展人李珍芽联合策划。

关于艺术家

安妮卡·易(Anicka Yi)1971年出生于韩国首尔,现生活和工作于纽约。她曾在世界各地多家机构举办个展,其中包括“元孢子”(倍耐力比科卡机库艺术中心,米兰,2022);“现代委任:安妮卡·易:爱上这个世界”(泰特现代美术馆涡轮大厅,伦敦,2021);“生命是廉价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2017);“丛林条纹”(弗里德利希阿鲁门美术馆,卡塞尔,2016);“数码唾液7,070,430K”(巴塞尔美术馆,巴塞尔,2015);“你可以叫我F”(The Kitchen,纽约,2015)。

重要群展包括“新秩序:二十一世纪的艺术与技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19);“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2019);“电子身体”(沃克艺术中心,明尼阿波里斯,明尼苏达州,2019);“形式之梦”(东京宫, 巴黎,2017);2017年惠特尼双年展(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纽约,2017);“第八气候带,艺术在做什么?”(第11届光州双年展,光州,2016)以及“同时……突然,然后”(第12届里昂双年展,里昂,2013)。易是2011年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基金会奖和2016年古根海姆雨果·博斯大奖的获得者。她的作品被纳入多个公共收藏,包括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杜塞尔多夫尤莉娅·施托舍克收藏、卢贝尔家族收藏和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