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夜巡

开展时间:2025-03-18

结束时间:2025-05-10

展览地点:LINSEED

展览地址:上海市五原路165弄4号

参展艺术家:刘苏、丹尼尔·莫尔多维亚努(Daniel MOLDOVEANU)

主办单位:LINSEED


展览介绍


LINSEED很高兴呈现展览“夜巡”(Nocturnal Animals),展出两位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法兰克福和无锡的中国艺术家刘苏 Antone LIU(b.1999,中国鞍山)和现工作生活于柏林的奥地利艺术家丹尼尔·莫尔多维亚努 Daniel MOLDOVEANU(b.1999,罗马尼亚)的作品。展览将于2025年3月18日开幕,并持续至5月10日。

十九世纪晚期崛起的法国颓废派文学,以背离自然主义与道德叙事的叛逆姿态,开启了对美学主体性的深度勘探。卡尔·于斯曼的《逆流》将这种精神推向极致:书中贵族退居私密堡垒,以近乎病态的精确性雕琢艺术收藏的细节,在艺术与生活的相互渗透中消解现实秩序,将生命诠释为知觉、感官与伦理困境交织的织体。颓废文学通过个体欲望与社会规约的永恒角力,重构了人文主义的当代性——于斯曼以显微镜般的物质描写,将艺术性悬置于肉身享乐与智性自由的危险平衡点上,使伦理化为流动的体验场域,彻底颠覆了僵化的道德二元论。

其美学基因在后世持续裂变:王尔德以《道林·格雷的画像》实践纨绔主义,将生活艺术化作为对抗维多利亚伪善的匕首;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用爵士时代的鎏金幻象折射资本现代性的深渊。而颓废主义的幽灵更在工艺美术运动的藤蔓纹样、维也纳分离派的黄金曲线、乃至二十世纪拼贴艺术与观念实践中显形——当装饰的繁复肌理模糊实用与纯粹的界限,当物质被赋予形而上的诗学,这场始于十九世纪的暗夜美学起义,仍在不断重写人类认知世界的语法。

丹尼尔·莫尔多维亚努(Daniel MOLDOVEANU)与刘苏(Antone LIU)的创作共享着某种精妙的伪装性——他们的作品常以看似随意、去技艺化的表象,不仅共享时装纹理的祛魅遗产,还包裹着严谨的艺术创作路径。

丹尼尔·莫尔多维亚努(Daniel MOLDOVEANU)的《无题壁纸》系列初观似普通花卉纹样,实则为画布上精心策划的视觉考古现场。丙烯颜料与立可白层叠出的无序图景,暗合新概念主义绘画的程式化方法论,更实则是其平面图像志研究的视觉索引:从1760年法国马赛塔罗牌、1906年阿塞拜疆《莫拉·纳斯雷丁》插画,到英国夸尔斯《象征集》、教皇国时期的意大利谚语书;从阿尔卡萨尔中世纪手抄本、连载《道林·格雷》的利平科特杂志封面,至底特律性解放刊物、佐伯俊男的情欲插画;戈雅《奇想集》与苏联宣传海报并置,威廉·莫里斯纹样与当代二次元美学交错——这些跨越六个世纪的图像残片,在画布上形成去等级化的文明拼图,将编年史语汇转化为能指与所指的越界嬉戏。

无题壁纸(其实,我并不确定自己创作的是绘画还是图像,但对我而言这并不重要。某种程度上,这就像让自己投身于某种既愚蠢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试图用画面捕捉世界的全貌,不,甚至更愚不可及,妄图将其有序化。你无限接近却终将失败,目睹万物以不完美、混乱无序的形态全然改观,感受那份压垮你的重负——但恰恰也是你赖以呼吸的氧气。因为若真能做到技术精湛、比例完美、和谐统一,如果事物总能严丝合缝地契合,它就失去了作为图像被体验的必要性,最终只会沦为真正的壁纸,成为其他事物的背景幕布。)

刘苏(Antone LIU)创造的微型叙事,需近距离观察才可识别,如同皮肤上的摩斯电码,在传达信号的同时激起波痕。绢本绘画中的视觉母题既提取自东方的集体记忆,又悄然勾连离散经验的多重时空。这位具有时尚、纺织背景的艺术家,在对织物的重构中讲述丰富旅程生成的自传性经验,并将其升维成冥冥相织的抒情媒介,精巧地构建出似是而非的境地。刘苏将来自故土的传统纺织品转化为一种“画布”,描绘个人经历与历史景观,并重隔在古丝路的东西两端对望。他的近期新作试图玩弄视觉与度量的进路,让物质触感与象征共振在纠缠中展开作用,唤起细枝末节中隐藏的眷情。

“夜巡”既呈现跨越边界的美学对话与观念实践,亦探讨艺术作为环境建构的潜能。当日常空间成为主体性的折射场域,装饰纹样转化为精神拓扑的坐标,物件的物质性便成为解码内在世界的密匙。超越直白的人物描绘,转而通过织物的经纬、雕刻的弧线、墙纸的蔓藤,编织隐密经验的隐形地图,这既是对颓废派遗产的当代回应,亦是对艺术与自我关系的重新勘测——在奢靡与衰败共生的时刻,在装饰性与精神性的临界点,我们得以窥见存在本身的复杂光谱。

关于艺术家

丹尼尔·莫尔多维亚努(Daniel MOLDOVEANU)是一位奥地利艺术家,于1999年生于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其2020年毕业于维也纳赫岑多夫时装学院(Hetzendorf Fashion Institute of Vienna),2023年获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文化研究与艺术史学士学位,2024年完成柏林艺术大学(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深造,目前生活工作于柏林。其文字实践以跨学科方法探讨”表象性”,并通过文化分析、批判理论和哲学的视角进行创造性解读。他的视觉创作则深耕对平面化、具象图像志历史的持续研究,并将其转化为模块化画布上充满折衷主义风格的构图。那些既承袭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语法,又以新概念主义策略解域传统架上逻辑的绘画,虽占据其核心创作维度,其物质实践仍如分形几何般蔓生:影像装置的时空褶皱、戏服设计的身体剧场与摄影的拟像考古,共同构成观念延展的多重切面。

无题壁纸(爆米花、穿高跟鞋的撒旦、独角兽、迷你甜甜圈、皮肤病、马拉基组、电影界著名怪物、圣人、神社和祈祷卡、Babycham、拉里克拉克、摧毁所有怪物、末日一代、地下飙车、异端、伪装、村上隆、格雷格达克、乔布雷纳德、凯伦芬利和我的小马驹。)

其近期个展包括:“Rude Awakening”,2024,Invitro,布加勒斯特;“Eloquence! Eloquence! Eloquence!”,2024,GROTTO,柏林;“The Whatever Moment”,2022,SABOT,克卢日-纳波卡;“Patternmaking”,2021,Suzie Shride,维也纳;“Stimulus”,2019,维也纳艺术中心,维也纳;“Appearances”,2016,21er Pavilion, 21er Belvedere,维也纳。其近期群展包括:“Metal and the Flesh”,2024,Horse & Pony,柏林;“A Tower of Birds”,2024,Connector on/off,克卢日-纳波卡;苏黎世双年展,2023,苏黎世艺术博物馆;UdK Berlin Rundgang,2024,柏林;“Queer Body Against”,2020,Kunstsalon im Fluc,维也纳;OPEC Red Cross Auction,2019,苏富比拍卖行,维也纳;“Hindrance to Modern Speed”,2018,Sehsaal,维也纳。

刘苏(Antone LIU)1999年生于中国鞍山,2021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现于法兰克福造型艺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Städelschule)威廉·德·罗伊(Willem De Rooij)工作室深造,目前生活工作于法兰克福和无锡。刘苏的艺术实践根植于跨文化叙事与设计制造史的对话,通过研究与创作揭示世界观感知的不稳定性与范式迁徙。他擅于在动态演进的路径中捕捉微妙关联,以举重若轻的幽默感,在似是而非之间营造虚实交织的体验场域。刘苏以精密的工艺将寻常物件转化为手工锻造的表演性界面,探索不可见性与日常性的相遇时刻——当认知的裂隙被伪饰的完美表面撬动,既定感知范式便面临温柔的爆破。

其近期个展包括:“Antone Liu in Temple”,2024,Temple,奥芬巴赫;“Skin, Participatory Art, Intimacy Series”,2021,昆山杜克大学人文研究中心,苏州。其近期群展包括:“夜巡”,2025,LINSEED,上海;“Quvering Bloom”,2025,Stichting Perdu,阿姆斯特丹;Open Studio,2024,HIAP Gallery Augusta,赫尔辛基;“Playing in the Dark: Side B”,2024,Uncharted Collective,釜山双年展,釜山;“Hairpin Beneath”,2024,TROPEZ,柏林;“The Sound of Defiance”,2024,Paludo S. Antonio Bridge Rio Dei Giadini,威尼斯;“cā biān”,2024,Hafenplatz 1-3,奥芬巴赫;“Rundgang Städelschule”,2024,法兰克福;“Symposium”,2023,Netzwerk Sellerie,法兰克福。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