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印第安纳:万象之形
开展时间:2025-03-25
结束时间:2025-05-09
展览地点:佩斯画廊·香港
展览地址: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12 楼
参展艺术家: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
主办单位:佩斯画廊
佩斯画廊欣然宣布将于香港空间举办美国艺术家、波普艺术领军⼈物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1928–2018)个展「万象之形」。展览将⾃ 3 月 25 ⽇持续 5 ⽉ 9 ⽇,与 2025 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同期举⾏,涵盖印第安纳职业涯中的重要雕塑、绘画和版画作品。
印第安纳独树⼀帜的图形视觉语汇令其成为美国艺术史上最具创造且经久不衰的代表物之⼀。此次展览将聚焦艺术家对数理、⽂学、几何学、⾊彩和形式的浓厚兴趣,亦是佩斯⾃ 2024 年宣布代理罗伯特·印第安纳艺术遗产以来的⾸次展出。继此次香港展览后,佩斯将于 5 月在纽约旗舰空间举办印第安纳的⼤型个展,展出数组独特的罕见绘画和雕塑,突显出印第安纳实践的灵活性,以及他作品中最核⼼的主题之⼀:美国梦的荣耀与失落。
作为波普艺术与「集合艺术」运动的先锋,印第安纳在其⼤胆的雕塑、绘画和版画作品中,透过其标志性的字⺟和数字的形式探索美国份认同与精神图式,以及抽象艺术的普世⼒量。他以「美国符号画家」⾃居,将语⾔和⾊彩作为其跨媒介创作的关键材料,发展出⼀种独特的平面视觉语汇,充斥着⽂学、政治和精神内涵,令其成为当代艺术史上⾄为重要的⼈物之⼀。
罗伯特·印第安纳 1928 年出于美国印第安纳州,本名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他的职业涯始于曾是曼哈顿下城东南端繁忙港⼝的科恩提斯码头(Coenties Slip)。在这个日后改变了美国艺术图景的重要艺术社区,他加入了⼀个由埃尔斯沃思·凯利(Ellsworth Kelly)、艾格尼丝·马丁(Agnes Martin)、詹姆斯·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和杰克·扬格曼(Jack Youngerman)等人组成的艺术家团体。其后十年标志着他职业涯的转折点,他著名的作品《爱》(LOVE)在纽约 Stable 画廊首次亮相,这个最初被视为 20 世纪 60 年代文化标志的图像,时⾄今⽇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代表性符号。1978 年,印第安纳选择淡出纽约艺术界,定居于缅因州偏远的韦纳尔⿊⽂岛上,直⾄ 2018 年离世。
即将在香港举⾏的展览侧重于艺术家与语⾔和数字间的联系,进一步展现其作品背后的形式主义和象征性内涵。展览汇集了艺术家于 1960 年代至 2000 年代初创作的绘画、雕塑及版画,以数理的普遍性为主题,揭示艺术家的绘画与雕塑之间在形式与规模上的内在关联。
展览中的三件彩绘铜雕塑是印第安纳在 1960 年代初构思的调整版本,名为「herms」,取⾃古希腊和古罗马放置在⼗字路⼝⽤作界碑的雕塑。这组作品使⽤了艺术家在纽约街头捡拾的 19 世纪铜印刷模板为制作材料,表⾯绘有⾊彩鲜艳的数字。印第安纳认为铜是雕塑传统中最为崇⾼的材料之⼀,因此在 1991 年从「herms」雕塑中挑选了⼋件制作成铸铜材质。《贰》(构思于 1960–1962 年,铸造于 1991 年)是将在佩斯香港展出的「herms」⻘铜雕塑之⼀,曾展出于 2024 年第 60 届威尼斯双年展官⽅平展「罗伯特·印第安纳:甜蜜的谜」,该展览是迄今为⽌艺术家在意大利最为重要的展览之⼀,以⼀种极具启示意义的视⾓重新审视印第安纳的创作,聚焦于精神性、身份认同以及生命状态等理解艺术家创作历程的核⼼主题。
此次重点展品还有印第安纳最受推崇的两件「爱」字雕塑:构思于 1966 年、完成于 1999 年的多⾊铝材《爱(外红内金)》,和⽤⼀整块意⼤利⼤理⽯雕刻成的《爱》(1966–2000)。此外还有《从⼀到零(⼗个数字)》(1978–2003),⼀组由⼗个独立数字组成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反映出艺术家对数字的象征、寓意和形式共鸣的持久兴趣。这些数字雕塑阐明了数字所能引发的不同含义和关联性,他在创作中的数字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共性(例如高速公路路线或他居住的建筑物),以及有关生命循环等更多普世联想。
印第安纳在 1960 年代至 2000 年代初创作的绘画作品也将包含于展览中。这些作品包括最早的《爱》画作之⼀、艺术家于 1965 年创作的 12 × 12 英尺小幅作品。另外数张画作将与香港产⽣独特的共鸣,例如《银杏》(2000),⼀幅描绘银杏叶设计的硬边构图,灵感来⾃艺术家在科恩提斯码头艺术社区附近看到的树叶,他自 1957 年开始探索银杏叶的设计;《四个菱形平》(2003),⼀幅颇具动感的菱形造型作品,包含「和平」的中文词汇以及圣经中的英⽂短语。
这些雕塑和绘画将与印第安纳在 2001 年和 2011 年创作的⼗幅版画交相映辉,每幅作品都以 0 ⾄ 9 之间的⼀个数字为主题。这些作品源⾃艺术家于 1971 年开始创作的「⼗年自画像」(Decade Autoportrait)系列,是印第安纳在 1960 年代的⽣活写照,每件作品都以⼗年中不同的年份命名,包含艺术家生活中重要的⼈名、地名和事件。
如今,印第安纳的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美术馆、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赫什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华盛顿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旧⾦⼭现代艺术博物馆、休斯顿 Menil 收藏、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维也纳 mumok 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多伦多安⼤略美术馆等世界各地的众多重要博物馆机构永久收藏。
此次展览与罗伯特·印第安纳艺术遗产计划(The Robert Indiana Legacy Initiative)这⼀致⼒于维护、推广其作品的领导机构合作,该机构同时负责编排罗伯特·印第安纳的完整作品图录,并可通过 www.ricatalogueraisonne.org 在线浏览。
特别鸣谢展览开幕酒会唯一指定酒水赞助商 Fortnum & Mason 对佩斯画廊的支持。
关于艺术家
罗伯特·印第安纳
Robert Indiana
1928 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纽卡斯尔
2018 年逝世于美国缅因州韦纳尔黑文
罗伯特·印第安纳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在集合艺术、硬边绘画和波普艺术的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他以“美国符号画家”自居,通过大量极具独创性的作品探索美国身份、个人历史以及抽象和语言的力量,并影响了之后众多以文字为核心元素的当代艺术家创作。印第安纳开创的视觉语汇如今已成为现代艺术的代表性符号,包括他的经典图像「LOVE」,随后被译为希伯来语「AHAVA」(1977 年)和西班牙语「AMOR」(1998 年)。尽管印第安纳被广泛视作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但他在作品中对于重要社会和政治议题的讨论,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历史和文学内涵,令他有别于其他波普艺术家。
印第安纳的作品被多家重要博物馆永久收藏,包括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纽约布法罗 AKG 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赫什霍恩博物馆和雕塑园、德国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维也纳 mumok 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2013 年,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艺术家在纽约的首个大型回顾展——「罗伯特·印第安纳:超越爱」,由芭芭拉·哈斯克尔(Barbara Haskell)策划。2018 年 5 月 19 日,印第安纳在缅因州韦纳尔黑文的家中去世,距离他在纽约布法罗 AKG 艺术博物馆(当时名为 Albright-Knox 美术馆)举办的雕塑回顾展开幕仅有几周时间。
印第安纳离世后,世界各地陆续为他举办了多场重要展览:「爱与和平:罗伯特·印第安纳纪念展」,当代艺术基金会,东京(2018);「罗伯特·印第安纳:爱的遗产」,圣安东尼奥麦克内艺术博物馆,德克萨斯州(2020);「罗伯特·印第安纳:雕塑 1958-2018」,约克郡雕塑公园,英国(2022);「罗伯特·印第安纳在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中心,纽约(2023);以及第 60 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平行展「罗伯特·印第安纳:甜蜜的谜」,Procuratie Vecchie,威尼斯(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