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光
开展时间:2025-03-24
结束时间:2025-05-05
展览地点:CJ Arte简空间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新天地K11大厦56楼
策展人:JENNIFER ZHOU
参展艺术家:弗朗索瓦·米勒 卡米耶・柯罗 奥古斯丁·莱尔米特 弗朗索瓦·杜比尼 泰奥多尔·卢梭 克劳德·毕沙罗 杨黎明 陈荣义 周建军
主办单位:CJ Arte简空间
“艺术是自然和艺术家之间的一种搏斗,艺术家越是理解自然的意图,就越是容易取得胜利。”法国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曾如此评论19世纪艺术与自然间这一内在的关系。
在19世纪法国自然主义绘画传统中,以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莱尔米特(Leon Augustin Lhermitte)、杜比尼(Charles Francois aubigny)、泰奥多尔·卢梭(Theodore Rousseau)等人为代表的巴比松画派和现实主义画派艺术家们,他们走出画室,深入田野,在开放的空间中体察自然,透过色彩与笔触捕捉光影的瞬息万变,使得自然主义成为了19世纪后期在法国兴起的一场重要艺术运动。承袭了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绘画风格的克劳德·毕沙罗(H. Claude Pissarro),将印象派中对光与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延展,构筑出自然主义脉络下的后印象风景。
自然主义植根于自然科学法则,更加忠实地将人的本来特征及存在本身视作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之光不仅塑造着可见的风景,更映射出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自然主义的倡导者爱弥尔·左拉(Émile Zola),也是最早支持印象派的评论家,指出创作者不应仅仅是客观现象的观察者,而更应将人物及其情感置于一系列实验中,并像化学家处理物质那样对情感与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时间的星河中,穿行于支离破碎的梦想之间,为生活饮下最后一杯苦酒,暖阳将给予生活更多期待。
展览中三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自然作为一种内在精神的象征。同西方自然主义绘画传统形成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探索个体在自然秩序中的位置与归属,以及光何以成为超越物象、通往精神性感知和表达的媒介。
杨黎明的抽象绘画深受中国传统书法的启发,他以毛笔蘸取油彩在画布上 起落回旋,仿佛在光的运动里书写时间的韵律。画中层叠的线条似水波荡漾的痕迹,将艺术家对自然力量的感知转化为画面上大面积的色彩光影。
陈荣义则以“格子”为图式,运用宣纸和墨构建出极富秩序感的视觉语言。在这些极简的单色画中,他用隐匿于一格格墨色之间的沉寂与虚空表现一种内在的时间性及自足的精神感受。行走在时间的星河中,穿行于支离破碎的梦想之间,为生活饮下最后一杯苦酒,暖阳将给予生活更多期待。
周建军的绘画在宣纸上将中国画颜料、水彩与丙烯相融,塑造鲜明而变幻的颜色以及如波纹般游走的线条。自然在他们的画中不再是外部的可见风景,而是一种内心的镜像和艺术家心灵状态的隐喻。
我们行走在时间的星河中,穿行于支离破碎的梦想之间,为生活饮下最后一杯苦酒,暖阳从巴比松画派的乡土自然到当代艺术家的抽象风景,本次展览试图跨越时间的藩篱,让古典与现代的光芒彼此映照。当米勒的田野之光与杨黎明的线条交汇,柯罗的林间雾霭与陈荣义的禅思之光偶遇,卢梭的森林景致与周建军的波纹相辉映,我们看到的是两种艺术语言在“自然”与“光”中的共鸣。将给予生活更多期待。
策展人
Jennifer Zhou,CJ Arte创始人,著名国际艺术品收藏家和鉴赏家,2005年创办CJ Gallery。深耕欧洲古典和现代主义艺术,为中国收藏家、美术馆采买众多现实主义,巴比松和印象派经典作品。她横跨中西艺术圈,以深厚积淀搭建传统与现代艺术的沟通桥梁,致力于借艺术传递美好。
撰稿人
李素超,现工作生活于上海的独立艺术写作者、研究者与策展人。曾任UCCA“燃冉”艺术家驻留项目特约观察员(2024年),美凯龙艺术中心研究员(2021至2023年)。2023年入围第三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2019年获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二等奖。她的写作可见于多家国内及国际艺术媒体、画廊和美术馆等机构出版。部分研究分享及对谈可见个人YouTube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