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灿:它的触手是风
开展时间:2025-03-28
结束时间:2025-09-28
展览地点:合美术馆6号展厅
展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
策展人:王玮琪
参展艺术家:罗灿
主办单位:合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
学术主持:鲁虹
“它的触手是风——罗灿个展”将于3月28日在合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合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担任展览学术主持,乔尔·鲍曼担任特邀评论,王玮琪担任策展人,展出了罗灿从2019年至2025年期间代表性作品。
罗灿(Echo Can Luo)是一位致力于探讨虚幻与真实世界交叉性叙事的艺术家。她的作品常常围绕新媒体技术对批判意识、社会传播和文化的影响展开,引导观众对数字技术在当前媒体主导文化中的常规参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罗灿的艺术实践经历了从纸上手绘到计算机生成3D作品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引入了新的工具,也深化了她在艺术语境和批判性研究方面的探索。在以自身身体作为实验对象的过程中,她频繁遇到软件和硬件中的偏见,这些偏见往往源于开发者对特定市场或个人环境的偏见。这些发现促使罗灿的探索方向进一步扩展,她研究了社交媒体对美的认知影响,以及女性因迎合刻板审美标准而承受的压力,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她的作品。
基于新媒体学科的背景,罗灿的作品常与物理、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领域合作,探讨公平未来主义与交叉性,尤其关注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语境中,如何应对算法数据中的种族主义偏见问题,并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对人类身份、情感和社会的巨大冲击。
她的创作呼应了科技界关于AI伦理的广泛讨论,例如AI是否具备自主意识,或其是否对人类身份构成挑战。她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情感和道德的重要性,否则将难以保持技术与人性的平衡。她的作品不仅是对技术的批判,更是对技术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展览同名作品《它的触手是风》是罗灿近期的新媒体实验,融合游戏引擎与生成式算法,作品以Nosferatu蜘蛛这一入侵物种为灵感,将自然界的“入侵”现象转化为情感与文化的隐喻。通过3D扫描母亲形象和使用 AI 生成的祖母形象,将其与Nosferatu蜘蛛作为双重主体,探讨人类对“他者”与“异类”的恐惧与排斥,以及隐藏在不同代际中的羞耻感。
在罗灿的作品中,图像如面具、变换的虚拟形象,以及自我认知和社会期望之间不断交织的互动,仿佛在冥想身份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脆弱性和可塑性。她的作品不仅探讨了数字时代自我形象的复杂性,还展示了我们如何被技术塑造,同时也讲述了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批判并颠覆它们的影响。
罗灿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时代中身份、真实与虚拟的复杂关系。
据悉,“它的触手是风——罗灿个展”将从2025年3月28日展出至2025年9月28日。欢迎艺术界同仁与广大观众前来合美术馆参观,共同感受罗灿艺术创作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关于艺术家
罗灿(Echo Can Luo)
-1988年出生于湖南常德
-2018-2019.07 乔尔·鲍曼大师生/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
-2012-2018 硕士/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院/新媒体与视觉传达
-2006-2010 学士/中国美术学院/多媒体网页设计与视觉传达
-2024年11月-至今湖北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师
-2022年10月-至今德国卡塞尔美院新媒体教师
-2021年-2023年3月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网络艺术专业教授,兼任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黑镜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展览地有MOMus希腊当代艺术中心(2025),第15届哈瓦那双年展(2024古巴),德国女性美术馆(2024),汉堡Kampnagel(2023 德国),波兹南调解双年展(土耳其2023),Bonn Bundeskunsthalle德国联邦艺术展览馆 (2023), KAI10美术馆(2023德国杜塞尔多夫),顺德盒子美术馆(2022),arebyte画廊(2022伦敦),德累斯顿混合双年展 (2022德国),成都双年展(2021),HAU德国柏林国际独立剧院(2021),第37届卡塞尔记录片电影节(2020德国),卡塞尔美术馆(2020德国),柏林艺术周(2020),德国MdbK莱比锡美术馆(2019), Documenta Halle卡塞尔文献展展厅(2018德国),汉堡第8沙龙(2018德国),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柏林 Pank画廊( 2017)等。
曾获Lessadorno moreplay新媒体类金奖,德国CWD进步基金荣誉奖,“Take Heart”德国表演艺术基金,德国北威州艺术家基金,德国黑森州艺术家基金等。参与2022 HAU德国柏林国际独立剧院的艺术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