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新宇:陌生的边缘
开展时间:2025-04-04
结束时间:2025-04-18
展览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A
策展人:邓婷
参展艺术家:郝新宇
主办单位: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展览前言
PREFACE
当我们凝视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否也在凝视着我们?
此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郝新宇过去六年间的创作历程,不仅是对于个人视觉语言以及创作方法论衍变与行程过程的回顾,也是对“Embodiment”与“Defamiliarization”(事物的延展性与陌生性)这一关键概念的探讨。他在创作中通过影像、材料与空间构建去探索那些“不易被光拂过”或被人们所忽视的场景中的无力感,用碎片拼凑和建立起一些在特定时间下, 对周遭的潜在关联与重构。
在本次展览中,郝新宇构建了一个既充满秩序又潜藏冲突的艺术空间,这些作品不仅仅在形式上挑战我们的视觉认知,更通过反思与拆解日常场景中的“陌生性”,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陌生化”作为艺术家创作中的核心理念,源自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Viktor Shklovskij的理论。Shklovskij提出,通过偏离语言的常规使用,艺术作品能够激发观众对日常事物的全新感知,这一思路不仅拓展了文学与艺术创作的边界,也为后来的视觉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启发。郝新宇的作品正是对这一理论的视觉化回应。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并不直接呈现故事或解释,而是依托于身体和潜意识对当下此刻的“直觉”化行为表达,将叙事主体让渡于颜色、材料与形式本身,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这些微弱的、却充满叙事能量的场景选择了他。
郝新宇的创作手法体现了“陌生化”与“具象化”的相互作用,在具象化的过程中,被抽离掉的“象”又被添加了回来。他通过拼接和重组细碎的图像、物体和场景,并不是单纯地将日常事物抽离,而是通过细致的介入和塑造,使这些原本平凡无奇的物品重新获得了对观众感知的冲击力。这种重构不只是形式上的实验,更是对生活中“普通事物”的一种哲学性反思。正如他所言,“对普通事物的关注是我体验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这些物体的关注和处理,艺术家探索着人与物、与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试图突破惯常的视觉语言和感知方式,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
在这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叙事框架,“完整”与“破碎”之间并无明确界限,正如他所言:“这些碎片中的冲突,线索,符号,隐喻等交杂在一起本身就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关系。” 在意识的边缘,人与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渐渐汇聚成了一张抽象的自画像。同样在这种关系中,观者得以发现不同的解读与感受,甚至是超越艺术家预设的意图,与世界的目光交汇,抵达光的角落。
(文/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