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珮瑜:大海的消失日
开幕时间:2025-04-12 16:30
开展时间:2025-04-12
结束时间:2025-05-02
展览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751艺术区北一门
策展人:王杰雅
参展艺术家:曹珮瑜
主办单位:山中天艺术中心
学术主持:张巧伶
大海的消失日
The Day the Sea Ceased to Be
文/王杰雅
在寺山修司的诗歌《大海的消失日》中,某一天,世界上所有的海都突然消失,关于它的任何记述也随之荡然无存。那些试图描述它的人,会被视作沉浸在幻想中的可怜人。
但在某些时刻,我们发现自己也正在用相似的逻辑肢解现实。抓取“真实”变得日益困难:事物不断被命名、使用,却极少停留在自身。语言在不断转发、重组和误读中变形,文字成为了意义的残骸。日常似乎都迷失在了层层叠叠的迷瘴中。我们越是系统化地构建日常,越是赋予事物确定的名称,其本质就越从指缝中流逝。但正如诗中有人在大海消失之后再次梦见它一样,仍有人在试图抓取那些事物本源存在的痕迹。
曹珮瑜作品的状态像一种对“源头”的构建与设想。我们该如何理解自己身处的日常?它在日复一日的系统化运作中,离我们远去,没有形成清晰的面貌,永远处在被建设中的状态。而个体对于所追溯的根源,又总是赋予很多美好的期望与祝愿。从源头涌出的蜡更像是在不断建设过程中下生发出来的新的感受与可能性,它们在某些意外的瞬间被外界唤醒,在反复的踩踏中改变自身的形态。
阶梯空间与作品构成了一个微妙的互文。作为时间与空间中被精心编排的过渡地带,这既不是起点,也非终点,而是一个游离在秩序之外的中间状态,形成了一个能够包容模糊状态的场域。在这个断裂的缝隙中,事物得以回归尚未被意义框定的状态。也许,这恰恰能让我们更贴近某种模糊的真实,使那些难以被确定的部分停留得更久一些。
艺术家
曹珮瑜
曹珮瑜,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跨界雕塑工作室,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作品以雕塑、影像、绘画为媒介,从个体日常经验出发,探索结构下个体的生活体验。
策展人
王杰雅
王杰雅,写作者、研究者,硕士毕业于巴特莱特建筑学院建筑史专业。她的研究聚焦于现当代建筑与城市的“领域学”(Territorology),同时长期关注女性主义身体政治、空间政治和批判性空间实践。她近期的研究项目获得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等国际机构资助,文字见于《卷宗Wallpaper*》、《城市设计》等媒体。
学术主持
张巧伶的艺术实践横跨亚欧文化语境,先后深造于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访学期间兼任广岛市立大学研究员,多元的文化积淀形成其独特的跨媒介创作体系。2017年荣获FICLU卡拉拉国际青年雕塑家论坛金奖。近年聚焦公共艺术领域,通过国际驻留项目在中国川浙皖疆等多地参与场域特定艺术创作,擅长将地理文脉转化为空间叙事语言,构建雕塑本体与公众体验的诗性互动。
作为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实践者,致力于破解传统与现代的二元程式,以雕塑本体语言为基点,通过物质媒介的当代转译,探索雕塑艺术在文化传承与空间介入中的多维可能性。
发起人
张宇飞
山中天艺术中心副馆长
StairCASE 青年艺术家个人项目发起人
windKIDS 儿童艺术节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