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嘻哈 Chengdu Hip Hop
开展时间:2025-05-31
结束时间:2025-08-10
展览地点:A4美术馆B1F、1F、3F展厅
展览地址:成都天府新区麓镇山顶广场
策展人:崔灿灿
主办单位:A4美术馆
1973年8月11日,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一场贫民窟的派对孕育了嘻哈文化。
DJ 库尔·赫克(Kool Herc)在为妹妹的一场“返校”生日派对上尽情演奏,他借由两台唱盘循环播放唱片中的鼓点段落,给予了派对上的舞者更充分的音乐高潮,以释放能量在现场斗舞。与此同时,mc在放歌时踩着拍子与人们互动说话,将全场气氛烘托到了顶点。正是这场多元融合的先锋派对,打响了嘻哈时代的第一枪。
从这里开始,嘻哈也提供给了我们一种松弛解法,再穷也要开派对,每个人都可以自然地融入到喧嚣之中。
我们总是在嘻哈音乐中看到充满挑衅意味的Diss、Battle、Beef,但为什么我们又常听到“真正的Hip-Hop是Peace&Love!”?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布朗克斯区深受暴力和贫困的困扰,失业的黑人青年混迹在各个帮派中,从事着各种非法活动,街头时常爆发暴力冲突。
当时黑桃帮的头领Africa Bambaataa在亲眼见证自己的同伴在斗殴中丧生后,深受打击,并在看了电影《ZULU》后,被祖鲁人的团结精神所感染,成立了一个名为“Zulu Nation”的团体,决心将帮派内斗变成积极的社区联结。此后,Bam就把这场运动、文化和音乐称为“Hip-Hop”,他还统一了Dj、Mc、B-boy、涂鸦为Hip-Hop四大元素,并提倡“Love、Peace、Unity and Having fun”为四大精神以推广嘻哈文化,帮助无所事事的黑人青年远离帮派生活的危险。
一定程度上,Bam如同一个“布道者”,用“嘻哈”给青年群体剖出了一道出口,对抗冲突的方式不必是暴力,也可以是舞蹈比拼(Battle),大家可以选择用音乐、涂鸦、舞蹈和这些表达方式,构建身份认同。
“没有人能确切解释嘻哈音乐比中国其他城市更早地在这里流行起来的原因”,早在2017年,纽约时报就以《脏辫、节奏与流动,中国拥抱嘻哈》为题,报道了成都说唱在地下繁荣的现象,文中出现的Rapper如今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说唱明星。
那成都说唱是如何被世界听到的?
2014年,谢帝在中国好声音的一首《老子明天不上班》,将成都方言说唱带到了全国观众的面前,我们仍然记得那段魔性音乐在全国街头炸街的夏天,如今再倒回去听,作为打工人的牛马仍会狠狠共情。这不止是方言说唱的第一次,谢帝也向大众展示了爽快的嘻哈态度:知道你的愤怒源自哪里,选择拒绝、批判是一件很酷的事。
另一方面,除了参加现象级的音乐综艺,更多的成都嘻哈歌手用自己独立创作破土而出。成都说唱会馆的团体氛围让更多Rapper凝聚在一起,说唱组合Higher Brothers以一首《Made in China》率先闯入外网,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有嘻哈,即使没有大众舞台,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拥有自己忠实的听众。
借助媒体化的传播,更多活泛的年轻人开始知道成都正在崛起一波新的乐坛力量,包括ANSR J、KAFE.HU胡懿、KKECHO陈欣瑶、KNOWKNOW、李尔新AKA LIL SHIN、猫儿师SLEEPY CAT、马思唯MASIWEI、MELO墨龙、孟子MENGZI、PSY.P杨俊逸、THOME、王以太WANG YITAI、谢帝、杨建坤Y.O.U.N.G(按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列)等等。
为什么说成都是嘻哈音乐重镇?
第一,成都方言的节奏明快,声调不规则,音调更平,适合押韵,尤其适合融入Flow,整体推动成都说唱形成更注重听感和韵律习惯的Trap风格。
第二,成都交融的音乐生态催生了很多音乐创作者,而近十年在音乐领域一个显见的现象:很多演唱者也是出色的创作者。从30年前的小酒馆还只属于小众圈层玩的音乐party,逐步发展到了独立音乐人的地下演出,再到更多元风格的音乐节,成都层出不穷的Livehouse、Club不断给独立音乐输血,很多有个性的DJ、说唱歌手因此有了“初舞台”。
第三,成都说唱会馆的凝聚力,摆一摆CDC的排面,人多势众,无论是演出合作、厂牌之间的Diss大战,还是台下聚会Rapper总是玩在一起,他们彼此交流创意,共同成长,达成了无数1+1远远大于2的影响力。
第四,本土化的生活氛围为歌手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在说唱中我们总能听到非常接地气的成都生活,音乐人坚持把舒适的感受、落地的烟火气与强烈的社交属性带给大家。这种本土化的风格加之嘻哈的形式,形成了这个音乐时代最稀缺的东西——个性。
嘻哈艺术圈是交织的,会搞说唱的马思唯也曾玩过涂鸦,王以太没进入说唱圈前也跳过Popping,Soulark在开始他的DJ生涯前最早也是通过Hip-hop音乐接触到更深的 Funk/Soul 音乐。当视觉化的街头涂鸦、电子音乐、街舞、说唱合力在成都构成了更大的嘻哈版图时,我们不禁又会问为什么成都可以孕育出如此多样的嘻哈生态?
成都青年群体的画像是复杂立体的,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迷幻可爱。无论你是文艺、嘻哈,还是二次元,或是亚文化,每种个性和才华都可以在这里被包裹,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们不止是用脚投票的爱好者,他们可能本身就是这场派对的主创,都在带动自己身体的那部分能量参与,并重新定义这个场域。
这或许正是这片土壤能野蛮生长的原因,接受一切不标准但蓬勃的野花随处绽放,城市变成了一个鲜活的有机体,永远有股不断更新的强劲的青年文化力量向下扎根,给予我们惊喜。
而另一方面,成都非主流的精神状态一直呈现在街头,成都人总在不经意间搞抽象、搞艺术、搞娱乐,它没有理由不吸引更多人来这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