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护肤

开幕时间:2025-07-19 16:00 - 19:00

开展时间:2025-07-19

结束时间:2025-09-04

展览地点:天线空间

展览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7号楼202室

策展人:黄炳豪 Wong Binghao (Bing) 

参展艺术家:李姜承(Kang Seung Lee),丹·李(Dan Lie),桑德拉·穆金加(Sandra Mujinga),潘光远(Ren Light Pan), 王伊芙苓韬程(Evelyn Taocheng Wang),王水(WangShui)

主办单位:天线空间


展览介绍


第一节

我们的眼神中带着轻蔑,感到新鲜又刺激,但一番情绪宣泄后,我们成为了挚友。本来就没什么真正值得较真或真正无关痛痒~ 选择是一种社交失礼……呃!表皮的绒毛触感蠕动至细微末端。心脏健康是心房恨意的帮凶。不像磁性相吸是永恒定律。表相与情境会像厨房台面上的牛油果般迅速腐坏。莱特拉达(Rei Terada)提出表型质询可轻易升华为具有暗示性的“姿态(stances)”元层面。美好事物总要以糟糕事物调味,甚至主动寻求这种必要,就像蚂蚁爬过潮湿的混合香薰。

过长的法式袖口在空中飘动,护照被遗忘在飞机上,免费酒水,汽车牌照上的天使数字。我尝到了未经计划的信念带来的兴奋与刺痛,但我们所有人在一起时,却像把过多的花茎塞进酒瓶紧抿的瓶口。

友谊手链上的珠子太小,拍不出好照片,老旧文具店的怀旧感,早已没有足够的疗愈弹性,无法再转移注意或弥补缺憾。从什么时候开始,青春已不再足够??那种傲慢再也无法抵消成长小说里的责难与批评。引用莉莲娜·多加诺娃(Liliana Doganova)金融贴现的政治技术研究中的一句话:“[我们中]谁能负担起展望未来?”——来为事物、时间与人定价,或嘲弄他们的价值……换句话说,成为一位“投资者”。

撰文:黄炳豪

关于策展人
About the Curator

​黄炳豪(Bing)​是一位写作者、编辑和策展人。他们是互联网魔法书项目“5G Bing”的内容及创意总监。Bing以散文式的通径对待艺术和文化,并常突破展览形式实验其策展理想。他们致力于围绕当代艺术实践展开对话,特别是涉及跨性别女性主义如何通达性别、性、爱情、流行文化以及技术等主题。除了十多年的独立策展和创意实践经历外,他们还在策展、编辑、教育和项目策划部门拥有八年的机构经验,其中包括2020年以及2023年作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C-MAP亚洲研究员。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s

李姜承出生于韩国首尔,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洛杉矶。他的艺术实践聚焦于身份、社区、集体记忆,还有跨国酷儿历史与艺术史的交叉视角下所遗留的议题。李的创作往往从研究开始,并最终呈现为精细的绘画、刺绣、装置、影像和表演——所有这些作品都被他视为“对往昔的一种具象和直接的‘关怀’”。

丹·李现生活和工作于柏林。在过去的18年里,他们的艺术实践涵盖绘画、雕塑和大型装置在内的多种媒介,这些创作基于对时间、人类对死亡的复杂认知,以及其背后隐含的二元对立与禁忌的长期研究。在其大型场域特定装置中,李与“非人类”实体——细菌、真菌和昆虫展开合作,并转化成为构成其装置的有机物质。

桑德拉·穆金加 是一位来自挪威的艺术家和音乐人,现生活和工作于奥斯陆和柏林。她的作品横跨装置、雕塑、表演、文本和数字媒介,致力于探索其中可见性和不透明性的动态关系、自我表征的边界,以及监视政治学的有关议题。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着一种痕迹与遮蔽的状态,就如那些萦绕不散的、悄然消逝之物,或是被刻意隐藏的存在,并追问身体如何被记忆和唤起。她以化石为媒介重构和虚构远古与未来的生物,以此同时召唤出抵抗固定身份的幽灵形象。受科幻小说、非洲未来主义和后人类理论的影响,穆金加构建了一个另类世界:在那里,技术、人类与动物通过充满政治隐喻的演化动力和行为,彼此交融。

潘光远​(b. 1990)是一位生活和工作于纽约的艺术家,她的跨学科艺术实践融合了绘画、装置和表演等媒介。在过去的十年里,她对中国传统水墨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并将其作为探索个人叙事和重构东西方艺术史对话的场所。

王伊芙苓韬程​(b.1981,成都)现工作和生活于鹿特丹。2006年,她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她于法兰克福Städelschule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王伊芙苓韬程的作品应当被视作一个整体的“星群”, 它们涵盖了众多既定艺术门类,包括绘画、书法文字、环境装置、录像短片、服装设计和表演。她的作品作为媒介、载体,为她所设定的多种主题服务,例如中国传统与现当代艺术、以及殖民历史、酷儿、女性文化与女性主义运动等,并通过重叠混合,将这些相互独立的概念交融链接。2012年至2014年,她作为驻地艺术家参与阿姆斯特丹的De Ateliers驻地计划。收藏其作品的机构包括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荷兰阿姆斯特丹ABN AMRO Collection,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乌特勒支中央博物馆等。

王水的作品探索了感知结构的多重歧异。通过视频、雕塑、绘画和装置等形式,他们重新审视了那些形塑我们世界感知经验的身心循环。艺术家的实践融汇了欲望、建筑与媒体的多元个人经验与研究,其核心主题聚焦于阈限性及其作为一种抵抗形式的激进潜能。王水常以图像与物质的隐蔽空间为切入点,激活介于细节与全局、透明与晦涩、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幻惑状态。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