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里克特(Daniel Richter):易北之梨
开展时间:2025-07-25
结束时间:2025-09-27
展览地点:Thaddaeus Ropac 萨尔茨堡卡斯特别墅
展览地址:Mirabellplatz 2, A-5020 Salzburg
参展艺术家:丹尼尔·里克特(Daniel Richter)
主办单位:Thaddaeus Ropac画廊
我作品中的张力主要来自于推搡、挤压,或是不同元素之间的对抗:交融、推动、拉扯。
——丹尼尔·里克特
Thaddaeus Ropac 萨尔茨堡空间呈献德国艺术家丹尼尔·里克特(Daniel Richter)全新绘画系列。这些创作于过去一年的大尺幅作品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游移不定,画面中错落交缠的肢体碎片营造出一种混沌的张力。似生物般的形体漂浮于锯齿状的色域之上,色彩明亮、对比强烈,充满反叛气息与电光石火般的活力。
自其艺术生涯伊始,里克特的绘画语言便不断转型演变。相比近年作品中常见的不透明单色块面,此次展出的新作背景色彩极为饱和,仿佛画布被撕裂或烧灼。在某些画面中,糖果色块如狂奔般跃动于画布之上,边缘由黑色粗线勾勒;有的色块则似乎从背景中剥离而出,或在画面空间中猛烈爆发。艺术家在部分作品里甚至以手指印记直接在画布上留下物理痕迹,进一步强化了一种原始能量与内在冲突未竟的张力。
画面中的时间与空间均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无法汇聚为一个明确的时刻、地点,甚至无法构成一个稳定的图像空间。这些作品仿佛描绘的是一种心灵或想象中的超现实风景,而非任何外部世界的再现。色彩在画布上冲突、后退,带有强烈的情感张力,鲜明的对比与抽象图案令人联想到克利福德·斯蒂尔(Clyfford Still)画中的形式语言。然而,尽管作品蕴含一种深层的暴力气息,却又流露出令人动容的感性与美感,在躁动之中取得一种平衡。
展览标题取自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诗作《生命的中途》(Hälfte des Lebens)的开篇,但被里克特以一种颇具隐喻的方式改写。这首诗围绕着理想化的美与空虚世界之间的强烈对照展开,诗句在如今世界的政治语境中几近预言。在创作本系列作品期间,这些诗句始终伴随里克特左右。其中“被吹打着的风信旗”这一意象,被视为对我们时代脆弱而破碎秩序的隐喻。
参展参展术
挂着黄澄澄的梨
开满了野玫瑰
岸垂入湖里,
你们,美丽的天鹅,
沉醉于亲吻
将头缓缓浸入圣洁清醒的湖水。
我暗自伤悲,当冬天
来临,我去哪里采集
花朵、阳光,
和大地的阴影?
墙垣肃立
无言而寒冷,只有风
吹打着风信旗。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生命的中途》(选自林克译本)
艺术家的作品标题中所展现出的无政府式幽默,正是他典型风格的体现。他对荒诞与激烈的敏感度,与汉堡音乐圈及朋克文化密切相关。这座城市不仅是里克特1992至1996年师从维尔纳·比特纳(Werner Büttner)时期的重要背景,也在他艺术生涯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汉堡市既是其艺术发展的孕育之地,也长期是他创作与生活的基地,使他最终成长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画家之一。
丹尼尔·里克特的作品目前正在维也纳阿尔贝蒂娜现代美术馆(Albertina Modern)参与群展“重混”(Remix)(展期至9月7日)。今年12月,他的重大回顾展也将在哥托尔夫城堡艺术与文化历史博物馆(Museum für Kunst und Kulturgeschichte Schloss Gottorf)开幕,并持续至2026年2月。
关于艺术家
德国艺术家丹尼尔·里克特(Daniel Richter)于90年代崭露头角,当时他从音乐世界转至艺术发展,展开为乐队设计海报及唱片封套的创作生涯。他早期绘画偏向抽象,色彩大胆强烈,构图游走于涂鸦与精致的迷幻纹饰之间。大概于2002年初,他在报纸或历史书籍复制品的启发下,画作中开始出现不同人形轮廓,在明亮色彩的粉刷下,创造出一种意识流及超现实的氛围。作为一名革新者,他近年的作品迈向具象与抽象之间,往往会在简化的彩色背景下,呈现支离破碎的人物乱缠彼此。
在詹姆斯·恩索尔(James Ensor)和爱德华·孟克(Edvard Munch)等象征主义艺术家(Symbolists)的影响下,里克特将艺术史、大众媒体以及流行文化主题结合,创造出奇特、超现实的世界。这些作品有时可从政治角度解读,比如涉及移民或监控等主题,但它们避开任何单一的诠释。他使用丰富的色彩对比以及抽象图案,传达出令人不安的情绪基调,并透过逐渐增强场景中时间及空间的不确定性,拒绝形成连贯的时间、地点,甚或是具体的图像空间。如是者,他轮廓状的色域亦令人联想起地图册上的地图,却不对应任何特定区域。艺术家将其形容为 “包围,一种压迫、缠绕、挤压”,传达强烈对抗以及流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