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张淼:微风
开展时间:2025-08-02
结束时间:2025-09-07
展览地点:C5CNM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七星东街E03栋
参展艺术家:田田,张淼
主办单位:C5CNM
田田2000年的一幅习作完成于西安美院附中求学期间。房间里敞开的玻璃窗外似有微风拂过。让我眼睛睁大的是画中对不同透明介质的刻画:半透明的深色窗帘、玻璃窗擦得很干净,以45度角打开,表面形成高亮度的镜面反射。然后是空气,洞开的窗口中空气的质感通过与其他透明介质的色彩关系呈现。相较之下,她2020年的作品《微风》对介质的直接描绘有所减少,但保留了相同的视觉元素:室内空间、敞窗、飘动的窗帘、镜面……镜中反射出墙上悬挂的这幅早年习作。画面下方近景处,一台运转的电风扇成为新的叙事线索。
张淼于2022年创作的《虚拟的微风》是一张讲述观看本身的画:
“紫色的棚子像是闭上眼睛感觉到的睫毛,微风吹动睫毛,好像棚子的帆布被微微卷起;”
——张淼”
作品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从张淼的棚下望向外部的空间,透明的空气,水面反射的天空和远方的山。也是在画面下方,前景的水面有一小片涟漪。田田与张淼的“微风”都让我想到杜尚的《大玻璃》(新娘被光棍汉剥光了衣服,甚至…)。首先是,《大玻璃》中的初始动力同样是”气流”——鼓动纱帘将指令传递给被物理分隔的下半部分。三维具象世界的机械装置(光棍汉们)凝视着新娘的二维抽象空间,接收信号并运转,却永远无法反馈指令的源头。
杜尚构建了一个关于艺术创作的平行世界:微风、帘幕、机械运动、漩涡与倒影,这些视觉元素共同构成叙事的核心场景。若将《大玻璃》的视觉叙事简化为基本框架,便能清晰看到田田与张淼作品中与之呼应的结构——《微风》上方的窗帘、开合的窗户(二维装置)与盆栽,前景叶片在旋转的机器;《虚拟的微风》中抽象的棚布、支架、地平线变幻的倒影,近景的涟漪,分别对应大玻璃上半部新娘的抽象二维世界,气流、纱帘、银河(绽放的影像)、传动结构(arbor-type),中间地平线的分隔与镜像反射区、下半部单身汉具象、三维的世界的机械运转(履带上的水车、巧克力研磨器)、可燃的气体通过毛细管道被转化成漂浮的固体亮片,再被吸入伞型过滤器成为液体甘油并流向右下方的漩涡…
当杜尚将艺术创作本身作为题材,他既延续了柏拉图以来的艺术再现传统,又为观念艺术开辟新径。这种创作范式与中国当代创作实践的相遇或许包含着双重动因——它可能是对艺术史的自觉回应,更可能是源于一个实践中的认知:杜尚提供的模版揭示出元创作是自艺术进入现代以来唯一普适的母题。在这个框架下,无论创作向内探索还是关照现实,它们都在无形中参与到这场关于创作何以可能的探讨。这种自我指涉的特质,使得艺术创作行为本身即构成了一种批评实践。
C5CNM是一个地处北京798艺术区的实验性艺术空间。长宽4.75 x 5.25米,挑高 3.5米,它小而独特的空间比例适合艺术家将展览整体视作一件作品去构想。C5CNM的空间本身是艺术家金宁宁的作品,他的空间构想性质类似游戏场抑或舞台,同时具备强烈的个人属性与真诚的开放性。更迭的活动与空间相加形成意料之外的全新感受,从而视觉体验被给予声学的特征。
空间从2019年春天开放以来,已呈现多个当代艺术展览和实验音乐演出的项目,并以“画廊airbnb”的方式与非营利机构及艺术家个体合作。我们希望对开放性的追求不止步于视觉艺术领域。C5CNM是一个可以7天24小时向公众开放的空间,来访者通过扫码发送请求索取当天的电子锁密码,获得随时进入展厅与作品相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