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循环与递归

开展时间:2025-08-05

结束时间:2025-09-07

展览地点:莫比乌斯|北京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院内(国营第706厂北厂区)28幢1层106号

参展艺术家:Coco Liu 、会到奇迹山、李佳昕、骆睿扬、刘润、梁祖伟、孟真、 邱秉御、沈红涛、吴多津实、王歆童、小水、杨建桥、杨政龙

主办单位:莫比乌斯|北京(Mobius|BeiJing)

展览介绍


艺术的历史即是人类建构自身的历史,艺术的生成和发展自然而然的内嵌到了人类反复迭代,永续循环的路径之中。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单向不可逆的,而艺术则被赋予了承载永恒的意义和提供无限可能性的重任。空间以“莫比乌斯”为名亦是将对于“无限”概念的拆解和分析作为艺术理念的核心。莫比乌斯环这一拓扑学中的特殊几何形态超越了传统时空中的线性叙事。在其闭合循环中,起点和终点相互吞噬,正面与背面合二为一,正如艺术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重构现实的媒介。艺术的永恒性并非静态的留存,而是动态的循环和再生。

本次展览呈现了十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围绕时间、空间、循环展开。莫比乌斯的结构暗合了这种在时间与空间之间往复穿越的辩证关系,艺术的发生通过思维间的跳跃、扭转开辟出新的维度,作为见证者的你我借由有限的生命触及“无限”。

时间的概念是复杂的,尤其是对时间最直觉性的感受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在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定义和理解也是极其差异化的。时间是物理学中最为基础性的概念之一。在经典力学中,时间是绝对、均匀、可以被分割的线性序列,且独立于任何的外部事件,与空间无关。在相对论中,时间不是独立变量,而是与空间、物质、运动紧密关联的动态结构。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则作为背景变量存在,而非量子化的可观测量。

自文艺复兴以来,线性透视法的运用一直是画家们在平面绘画中构建起三维空间最有力的帮手。直到现代主义时期,摄影术的出现、对绘画再现性的抛弃以及观念艺术的兴起使得艺术家在空间的构建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印象派关注捕捉光影与时间流动,立体主义尝试多维视角的瞬时呈现,而抽象表现主义彻底释放了空间张力,艺术家不再执着于物理再现转而尝试构建空间的多面性以传递内心感知与观念表达。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艺术家创造出诸多“平行空间”提供了可能。这既是对物理规则的颠覆,也重构了身体与空间的知觉契约,部分个体感官(如视觉、听觉)可以与所处的现实空间分离。科技的介入彻底改变了艺术创作中的空间逻辑,而这种改变是普遍的、观念性的以及不可逆的,不止局限在最前沿的科技媒介创作,也会反映在绘画当中。

“莫比乌斯”所代表的“无限”也绝非单纯的重复过去,而是在每一次的循环与新生中提炼出新的意义与可能。作为意识之流的“时间”不应被看作物理学意义下均质化的线性序列,而是一段绵延不断的体验,承载着个体记忆与集体历史的厚重沉淀。现实与虚拟空间中的多面性也经由艺术的锤炼得到了理解与重构,空间不再是静态容器,成了多维感知场域。艺术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编织时间、重构空间,让不可言说的知觉经验获得形式,使隐秘的意识之流得以显现,在有限的生命中触及“无限”。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