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玄栖

开展时间:2025-08-01

结束时间:2025-10-24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185号

策展人:鲁明军

参展艺术家:陈晓云,邓元初,白纸扇,何岸,胡伟,黎佳仪,刘韡,刘雨佳,有机·奥诺黛拉,王海洋,王拓,王业丰,王梓全,万朵云,阿彼察邦·维拉斯哈古,徐震,袁中天,庄辉

主办单位:上海外滩艺术中心


展览介绍


前言
Perface

“玄栖”借鉴了宇宙中暗物质的存在方式——虽然不可见,却构成宇宙结构的基础,维系着星系的和谐运转。同理,生命经验中的“暗物质”也常常是我们内在与集体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沉默的支撑力量。

在“玄栖”的视野里,“暗物质”是未被充分照亮却真实存在的维度。它包含个体的迷茫与隐痛,历史的沉淀与未解,存在的未知与局限。这些并非需要被征服或清除的部分是构成生命完整图景的有机成分,如同暗物质维系着宇宙的平衡。

与“暗物质”共处,意味着承认并尊重它在生命生态中的固有位置。这是一种深层的和谐智慧:不去强行驱散或过度照亮,而是学习在它的“怀抱”中沉静下来,倾听其低语。如同生态系统依赖阳光也依赖黑夜,依赖显现也依赖隐匿,我们的内在成长同样需要接纳这幽暗的滋养——它给予反思的空间、孕育韧性的土壤、容纳暂时无法言说的复杂。最终,“暗物质”将成为我们走向更整全、更平衡存在的隐秘向导,在接纳与共生中,实现个体与存在奥秘之间更为深刻的和谐。

人介绍
Curator

鲁明军
Lu Mingjun

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策展人。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紀》《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著有《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2023)、《无名的艺术力:论形式意志与图像潜能》(2025)等。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上海、北京,2017—2018)、“在集结”(沈阳,2018)、“靡菲斯特的舞步”(上海,2021)等展览。

艺术家介绍
Artists

陈晓云
Chen Xiaoyun

陈晓云,1971年生于湖北,现工作和生活于杭州。陈晓云的作品中始终呈现着艺术家诗性叙述的创作风格,感性思维贯穿于影像叙事结构中,并以个人化的意识片段做为向现实世界摆渡的影像形式。作品经常通过由一个标题、一句对白、一个动作生发开始加以重叠、提炼、抽象化,将我们已知的世界搅拌得更加疯狂和荒诞,或更加迟疑和虚无。陈晓云自1999年参加上海“超市”展开始了当代艺术实践与创作,将录像和摄影作为主要的创作媒介,是中国实验性艺术的重要艺术家之一。

邓元初
Deng Yuanchu

邓元初,1993年出生于四川,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邓元初的作品中通常描绘了带有中国南方特点的抽象写意画面,仿佛萦绕着一层淡淡的、“冷色调” 的水雾。邓元初的艺术语言基于中国山水画中的“皴法”,用简洁且平面化的创作手法描绘山石结构。在她的景观作品中,山坡的高低和前后关系逐渐变得不再重要,它们的结构性被削弱,脱离了作为山石的物象属性,并被平等置于画面中。

邓元初作品中的叙事聚焦于对时间阐述的客观性,顺畅明了、因果明确,所有细节都是串联在一起的,并力求还原事件本貌。这种叙述方式极其克制,不主观加强任何事物的连接,所有细节都像一个个不同的形状分散地待在原处,以在纷杂的叙述中确保客观性。

她的作品曾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HdM画廊2024 En Route展览、2024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亮相。

白纸扇
Hardcore Raver in Tears

白纸扇的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AV大久保。作为先后发行有《大时代》和《一品国际》两张专辑的B级摇滚乐队,AV大久保通过介于反讽和怀想之间的暧昧,周旋于20世纪末的旧时代娱乐精神和实验性的反思与探索之间。

恰似个体在时光与社会生活中的成长蜕变,由AV大久保到白纸扇的道路不仅是形式上的集体乐队向独立制作人的转型,更包含能指与所指这两方面的改变:沉湎往昔转向了对当下乃至未来社会政治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更包含对这一语境下人的生存境遇的揭示,经由个人化的独特视角,扬弃了以往对“典故”的大量使用,走向一种充满未来感的整体性文化批判———当然,是通过音乐的手段。

何岸
He An

何岸,1970 年生于武汉,肄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其创作涵盖了多种形式,时常结合工业材料营造富有感官叙事的装置现场。他曾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个展,包括: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2017)、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9)、Daniel Templon 画廊(2011、2014)、当代唐人艺术中心(2015, 2011)、没顶画廊(2014、2017)、HdM 画廊(2015、2019);也曾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国际群展,如:艺术长沙(2019),波普之上(余德耀美术馆,上海,中国,2016),后波普:东方遇见西方(萨奇美术馆,伦敦,英国,2014),卡内基国际艺术展(卡内基美术馆,匹兹堡,美国,2013),约会 2008(里昂当代艺术馆,里昂,法国,2008),真实的东西: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泰特美术馆)

胡伟
Hu Wei

胡伟是一位工作生活于北京的艺术家。他使用影像、装置、印刷图像、绘画和表演等多媒介进行创作。胡伟的创作常从地方性的微观和“消音”的历史或文献档案出发,以电影框架作为方法处理并反思社会、文化及历史的(超)个人叙事建构自我经验的方式。他的工作通过调研、转译和想象展开并结合移动影像和散文美学,探索艺术与现实的多孔的、思辨性的联系,情动及价值判断在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关系。

黎佳仪
Li Jiayi

黎佳仪,1999年出⽣于中国⽢肃。2021年毕业于⻢⾥兰艺术学院跨学科雕塑系,辅修戏剧,现就读于耶鲁⼤学艺术学院雕塑系。她的作品包括雕塑、装置、⾏为、与影像等多种媒介,她通过作品重新诠释物品与⾝体,放⼤⽇常之物中所蕴含的诱惑与危险性,让观众⽤⼀种陌⽣的⽅式去观看和体验他们熟悉的事物。

刘韡
Liu Wei

刘韡,以众多不同媒介创作,作品媒介的多样性展示了独特复杂的形式,其形式与结构中呈现出的抽象具有真实的张力。他的创作深受新世纪中国社会特有的变动和起伏影响,凝聚成为一种多变且独特的艺术语言。

刘韡个展在克里夫兰当代美术馆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龙美术馆、三星美术馆、博伊曼斯·范·伯宁恩博物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国内外艺术机构展出;曾参与博古睿艺术文化中心、巴塞尔意象无限单元、釜山市立美术馆、斯马特美术馆、林冠艺术基金会、古根海姆美术馆、里沃利城堡当代美术馆、路易威登基金会、M+美术馆、白教堂美术馆、龙美术馆、卢塞恩艺术博物馆、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芝加哥文化中心、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阿斯楚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举行的重要群展;其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里昂双年展,沙迦双年展,釜山双年展等众多国际双/三年展等众多双年展中呈现;刘韡曾荣获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艺术家奖等国内外奖项。

刘雨佳
Liu Yujia

刘雨佳,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刘雨佳的影像创作将纪实素材、文学、民族志、民俗学和游记编织在一起,形成具身性、情动式的体验。 她以亚洲的自然景观作为创作的主题和背景,其抒情风格打破了纯纪实与虚构叙事之间的界限。

有机·奥诺黛拉
Yuki Onodera

有机·奥诺黛拉是⼀位以当代艺术的⽅式驾驭摄影的艺术家。她利⽤剪报、反复拍 摄、拼贴以及暗房技术、甚⾄改变相机的部分物理功能等⼿法来制作作品。她曾将玻璃球放⼊相机之中进⾏拍摄、根据事件与传说来构建故事、并据此来到地球的背 ⾯进⾏拍摄等等。对她⽽⾔,照⽚不仅仅只是素材 ,⽽是应该对其本质进⾏探求的对象,她运⽤所有的⼿法,创作了很多探讨 “摄影是什么” “摄影的意义是什么” 等问题的实验性作品,并发表了很多独特的、不为摄影这个框架所限制的系列作品。

王海洋
Wang Haiyang

王海洋,1984年出生在中国山东。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近期的个展包括:王海洋,胶囊上海,上海,中国(2018);王海洋,空白空间,北京,中国(2018);王海洋:独自一人,OCAT西安馆,西安,中国(2017);新倾向:王海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16);动力场:王海洋,上海民生当代美术馆,上海,中国(2016)。王海洋作品《双面菲克雷特》获得第55届德国莱比锡纪录片+动画片电影节银奖,第11届蒙特利尔电影动画节评委会特别奖。在2010年作品《弗洛伊德,鱼和蝴蝶》获25届荷兰国际动画电影节获首奖(Grand Prix)。两部作品同时入围20余个国际电影节。王海洋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

王海洋的艺术创作涉及绘画、影像、雕塑、装置等多种类别。观看王海洋的作品像是面对一处由怪诞的角色、暧昧的心理空间和呼之欲出的情欲所共同组成的无边深渊,涌动着诱人的危险。在他的作品中,离经叛道的欲望与伦理纲常的压抑相互拉扯,充满独特想象力且不断流转的形象与肉身常以出人意料的姿态、逻辑于超现实的情景中登场。他将自身与作品中的对象推入最为亲密、脆弱、危急、谬妄的境遇与时刻,如刺刀般缓慢地将自我与他人潜意识中最幽微之处剖析并暴露出来。

王拓
Wang Tuo

王拓,1984年⽣于中国⻓春,⽬前⽣活和⼯作于北京。他的创作跨越影像、⾏为、绘画与写作等多种媒介,通过对艺术史、⽂化档案、⼩说与神话的介⼊性编排,构建出⼀幕幕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虚构叙事,以思想史与政治哲学的视⻆来探讨中国和东亚的现代性波折与当下困境之间难以被看⻅的纠缠。王拓的创作回应了中国特有的“幽灵学”,他提出以“泛萨满化”作为⼀种具有历史驱动⼒的机制,来召唤20世纪被压抑和忽视的记忆,揭示当下社会权⼒结构中被隐藏的逻辑、集体⽆意识与历史创伤间的复杂关系。

王业丰
Wang Yefeng

王业丰是⼀名跨学科新媒体艺术家,会运⽤到多种媒体技术,包括3D动画、视频、 装置和诗歌。利⽤CGI 技术对超现实主义和荒诞电影构图的模拟,从⽽在他的作品 中产⽣了现实与幻想的奇特⽽富有诗意的纠缠 。从中国移居到北美的经历,让他能够从⼀个多元⽂化个体的⾓度展现我的创造⼒ ,使他得以研究与流浪主义和合法性 有关的问题。作为⼀个流动移民,他的经历往往让他孕育出以后⼈类主义为中⼼的想象中的形象,以及将真实与虚拟编织在⼀起的场景 。在他以时间为基础的作品中,叙事的⾓度通常介于边界,多语⾔和事物的发展状态之间。

王梓全
Liu Yujia

王梓全,1993 年出生于辽宁沈阳,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9 年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王梓全的创作来自于对互联网及虚拟世界后设的观察和理解。通过对于游戏引擎以及工程开发测试软件等的思辨式的使用,王梓全在虚拟和真实空间进行“复制”和“粘贴”,以探索虚拟和现实的阈值。

万朵云

万朵云, 1992年生,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工作和生活于北 京。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生于 1970 年,曼谷)在泰国东北部的孔敬长大, 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泰国清迈。 他于 1994 年开始制作电影和短片,并于 2000 年完成了他的首部故事片。自 1998 年以来,他还在许多国家举办展览和装置艺术。韦拉斯哈 古被公认为主要的国际电影制作人和视觉艺术家。他的作品的特点是使用非线性叙事,通常涉及记忆、失落、身份、欲望和历史等主题。

徐震
Xu Zhen

徐震,艺术家、策划人、没顶公司创始人。1977年出生,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

在艺术家身份之外,他同时还是策展人、没顶公司和没顶美术馆的创始人。1998-2009 年,徐震是上海第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机构比翼中心的艺术总监。2006年,他与在上海的艺术家们自主策划了许多展览,并一起创办了网络艺术社区Art-Ba-Ba(www.art-ba-ba.com)。2009 年,徐震创立了当代艺术创作型公司没顶公司(MadeIn Company),以生产艺术创造力为核心,致力于探索当代文化的无限可能。2014年,成立没顶画廊;2022年, 没顶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

袁中天
Chris Zhongtian Yuan

袁中天(Chris Zhongtian Yuan,1988 年出生于中国武汉)在英国伦敦生活和工作。袁中天的创作重新组合了地域化的声音和空间材料,以幽默和亲密的方式审视家庭与制度、离散与观念之间的紧张关系。袁的作品围绕 “朋克影像 ”的概念,并运用视频、声音、表演、雕塑和装置等媒介来考虑个体抵抗、亲密关系和集体关怀如何在体制化空间呈现。最近的个展包括 Triangolo, Cremona (2025年); 剩余空间(2024年); Reading International, Reading (2023年); 美凯龙艺术中心 (2023年); V.O Curations, London (2022年); 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 (2021年); 武汉K11(2020年). 近期的群展和放映活动包括 鹿特丹美术馆(2025 年)、哥本哈根夏洛滕堡美术馆(2025 年)、广东时代美术馆(2024 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2023 年)、伦敦白教堂画廊(2022 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 年)、苏黎Videoex(2021 年)、约克美术馆(2020 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希腊馆(2018 年)等。

庄辉
Zhuang Hui

庄辉,庄辉于1963年生于甘肃省玉门。他在十三岁时离开家乡,并开始在洛阳自学绘画。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成为了一名工人。1996年移居北京,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身份的艺术家。

庄辉的艺术创作,源于对现实生存及文化现状的土壤里,强调反思、身体经验、个人意识等。在艺术创作中,善于灵活应用多种媒介,尝试突破艺术表达的边界。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