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 II —— 艺术祛魅与再生实验
开展时间:2025-08-13
结束时间:2025-11-16
展览地点:桂湖美术馆
展览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桂湖路2号
策展人:林林峰
参展艺术家:Alicia CARCIA(阿莉西亚·加西亚)、蔡少镕、程泽恩、程曦、陈杭、陈赟、邓俊峰、邓鹏翔、 Eric FISCHER(艾里克·费舍尔)、胡梓洋、黄梅凡、黄小丹、林琛、林海鸿、林艺铮、刘丽君、奇奇、S·Ricz、上官懋极、宋蓬勃、宋瑞泽、王冬梅、王明之、Willam ROCHE(威廉·罗斯)、徐舟、杨剑雄、岳浓浓、张柏柠、邹鸿韵
主办单位:桂湖美术馆
艺术祛魅与再生实验
桂湖美术馆系列联展“佛跳墙”第二回,依然借用这道由多种精选食材文火煨制的杂烩所赋予艺术的某种隐喻——8月,我们再次呈现这场艺术祛魅与再生的实验。这个实验所讨论的,是尝试着将主题先行的展览范式转变为展览的艺术语言自治:当画绢帛的肌理与装置作品中龟裂的泥土并置,或者大漆雕塑的“悬置”体积消解于虚拟影像的流动中,所有这些混合都是对常规主题性展览的一次拆解。我们还要进一步探讨艺术家的身份如何从“创作者”转变为“触发者”。如黄小丹的《你看到了什么》系列作品,镜面将观众的肖像映入作品,而镜面中的文字的单向表达则产生了一个“观者-环境-物件”的共生关系。在这里,展览的结构,变成了众艺术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而非某种外在给予的意义。格利桑(Édouard Glissant)说:“海洋不是分隔,而是让群岛彼此低语的通道。”
这场展览的另一个尝试,是重置观看的习惯: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展,往往将作品变成为理念的插图,我们则希望用一种“悬置”的观看方式,隐去意义的预设通道。它们应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栖息地”——意义在过渡性空间中持续流变。对于展览而言,它始终没有产生固定的意义,这里没有精细的展陈,没有资本叙事,只有流动的、脆弱的、不断逃逸的“生成”和一个开放“未完成”的意义场。我们知道,去主题化策展的本质,是剖开主题性展览的固化结构:“群岛”模型建立平等的媒介网络,再通过“悬置”后的空白,剥离展览预设的意义。我们希望,展览是艺术家、作品、观众平等对话的“中间站”(A station between islands)——最终,策展从“观念的插图”转变为“艺术再生的实验场”。
当佛跳墙不再是一道名菜,当艺术可以回归到重获自我书写的自由时,观众在这里将要遇见的,不再是策展人的独白,而是那些未被证明的实验。
文/林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