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悠游南行 - 余承尧研究展

开展时间:2025-08-16

结束时间:2025-10-10

展览地点:山上艺术空间

展览地址:厦门思明区环岛南路2687-45号

策展人:邵洋

参展艺术家:余承尧

主办单位:山上艺术空间


展览介绍


「悠游南行」

前言

初识余承尧,缘于两年前和刘一菱老师聊起南音,让我第一次认识了一位对于南音研究与推广有着极大贡献的,有过军旅生涯的山水画大师。今年伊始,仔细拜读了刘老师对于他绘画艺术的研究,感受颇丰。

从其早年军旅山川之行到隔海相望盼归国之间,每每思乡之时情感的外溢,不由的让我想到唐代诗人张继所说的“南行更入山深浅,歧路悠悠水自分”之感。在可望可及的岁月里,余承尧不断迁徙于山川与大海之间,历经不断的“驻足与分离”,有一种“犹在途中”的情境,游荡于异乡与故土之间。或可作为我们认识余承尧的一个序引。

余承尧出生于泉州永春,于弱冠之年留学于日本,在异国他乡之时,听到了故国乡音——南音。一声来耳里,激起他的乡愁以及对于传统南管文化的重新认识与反思,在外的传播远扬与在内的乏人问津。

南音有着顽强的精密结构,异声曲韵之中既是时间与记忆的刻度,更是节律与秩序的统一。他深信,音乐具有“正人心,去邪念”陶冶人性和净化社会风起的功效。进而,如他所说“旧的须保存,新的须制作。”在其后的岁月之中,深入研究南音历史流变,著有《中国国乐清商乐》(南管)、《泉州古乐》、《泉州南戏》(俗称七色戏台湾现称管戏)等文章,同时成立南管乐团进行表演与推广,不遗余力地支持和发展南音。

“真欲有家归浩荡,无因长路失行程。”在几经辗转的军旅生涯与商海沉浮之后,他独居台北于56岁执笔投身于写山画水之中。阅读其山水画作,有一种独特的坚实、苍茫与厚重之感。常年登山涉水,故乡的的”石齿山“和“铁甲山”犹如种子一般,他将其与所遇风光相融合,这些是对故乡永春的追摹和礼赞。

区别传统山水画中以笔墨为长、淡雅为宗的文人画。他的构图雄浑壮阔,笔触单纯质朴,于层层叠叠之间颇有北宋时期“大山大水”之势。同时,余老指出山水画要“看的透,窥其穿”。这也是基于他熟识军事地形学且长期游走勘查于山川之中,他观察山形地貌水陆时自然有别于常人,更是其深入真山真水之后的认识与体验。他不拜师,不临摹,决计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心中的自然,以此抵达他的渴望与理想。颇有石涛所说的:“我自用我法”之态。

纵观其一生,耳之察于清浊之间,目之辨于层峦相依。南管诗书画,皆为一体。一幅山水,即是一首曲调。从简入繁,一点一弦一品弄,变幻无穷。他外师造化,心物相随,神游故乡山林间。他曾说“其实自然最好,趣味就在其中”,在“离”与“归”之间,驻留和等待似乎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游心于艺未尝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与逃逸。

在余老先生“半是自然,半是自己”的人生体认之中,所遇风物,皆因“思乡之情”所触,转而投入诗书画乐之中。不断地从认识到重构,从吸收到转译。在艺术造诣的意义上,从“聊以自娱”到“图真崇真”;而在人的意义上,是在困顿岁月之中,以平淡天真之姿自处于世的真实写照。

-策展人 邵洋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