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山忠明:空之形
开展时间:2025-08-23
结束时间:2025-09-20
展览地点:白石画廊北京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七星东街
参展艺术家:桑山忠明(Tadaaki Kuwayama)
主办单位:白石画廊
白石画廊北京荣幸宣布将于2025年8月23日—9月20日期间,呈现艺术家桑山忠明(1932-2023)个展《空之形》。作为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本次展览汇集了其1961至2018年间创作的23件作品,回顾其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之重要转变。特邀专场导览活动将于8月22日(周五)下午1时30分举行,开幕酒会将在8月23日(周六)下午3–5时举行。
展览文章
Exhibition Article
作者|林寿美(独立策展人)
By Sumi Hayashi
(Independent Curator)
桑山忠明曾就读于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1958 年毕业后赴美,此后终生以纽约为据点持续创作。其以单色色块组合而成的抽象作品,乍看如工业制品般冰冷无机,全然不见作者的手工痕迹。桑山超越了传统绘画与雕塑的表现形式,探索仅凭存在本身即可构成的艺术本质,他在继承了 196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极简主义的同时,也将其升华至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桑山于1958年秋离开日本赴美,不到两年时间,便迎来了美国当代艺术界代表人物造访其工作室,如大都会博物馆新锐策展人亨利·格尔扎勒(Henry Geldzahler)、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彼得·塞尔兹(Peter Selz)及其后辈威廉·塞茨(William Seitz)等,更获得身兼艺术家与艺评人的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的青睐,于1961年在曼哈顿西57街的格林画廊(Green Gallery)举办首展。
**同年创作的《TK7847-61》(上图)运用银箔、颜料等日本画材料构建抽象画面,却刻意在红色色块下方保留滴落痕迹,赋予画面极其微妙的表情。而次年作品《TK3924-62》(下图)则创新性地将裱糊用的和纸裁成细条贴于画布,再覆以白色丙烯颜料,将画面抽象性推向更深层次。
对此,艺术家曾回顾道:“当时我想摆脱‘绘画’这一行为本身。”[注1] 可见他从这一时期开始,虽采用绘画形式,却致力于追求非绘画性的实验尝试。甚至到1960年代末,笔触、色调等“绘画特质”已完全消失。
试看《TK8029-3/4-18》(上图):正方形画面从中间被均等分割为四部分,每块都以灰色丙烯颜料均匀涂覆,黑色直线勾边后,仅以铝框连接。这件作品兼具了宛如工业制品般的高精度与冷漠感,冰冷地抗拒着观者试图解读的目光——这正体现了艺术家拒绝描绘对象、摒弃构图思考,仅按预设方案机械完成作品的创作姿态。桑山试图创造的,是世间尚未存在之物,必须与既有的绘画或雕塑彻底区分。如《TK5318-5-1/2》与《TK6715-89》(下图)皆具14厘米厚度,已难界定为绘画或雕塑。
桑山忠明的色彩运用也同样如此。频繁使用的三原色及金属色皆不承载特殊意义,仅是杜绝联想的纯粹色。1996年在DIC川村纪念美术馆与千叶市美术馆同期展出的《无题(TK194)》(下图),由两种色差微妙的金属涂料竖版构成,当两种钝光色彩交替排列时,竟产生类似漫反射的效果。
至于以钛为材的《TK17-7/8-12》(下图),其色彩更随光线产生无穷变幻,永无定色。根据光线角度的不同,色彩会无限变幻,永远不会停留在单一色调上。
桑山所追求的“非绘画性存在”,或许已逐渐蜕变为“不属于此世之物”。这位生前屡次提及“纯粹艺术”(Pure Art)的艺术家,始终在探索一种不依附于任何外在因素、也不具体表达任何事物的艺术存在形式——作品仅凭其自身存在而构成艺术。这种艺术必须保持绝对中立与极致简约,更需属于超越现实尘世的异度时空。
就此而言,虽与极简主义艺术(Minimal Art)存在诸多共通点:如对原材料不做加工而直接使用、单一单元的重复构成、摒弃可复制性,及对三维空间的追求,但相较于具有实体的极简主义艺术,桑山的创作总萦绕着某种转瞬即逝的特质。看似存在却又虚无。此刻呈现于眼前,下一刻便可能消散无踪。甚至带着一种挣脱重力的独特轻盈感。这种极致纯粹的艺术存在,是世间独一无二的。
桑山忠明(1932-2023)
桑山忠明出生于日本中部的工业城市名古屋。尽管他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并主修传统日本画,但他发现自己对严谨的日本画风格以及当时的日本当代艺术都缺乏兴趣。1958年,桑山与同为艺术家的妻子内藤乐子一同移居纽约。在那里,他积极投身美国当代艺术现场,并逐渐发展出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
在整个 1960 年代,桑山专注于创作方形和单色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通过垂直与水平的金属条进行分割。他以清漆涂饰画面,营造出仿似人工色彩与工业材料的光泽质感。到了 1970 年,他开始创作大型的矩形作品,色彩从鲜明转向金属色调,间或辅以柔和的粉色与米色色块。1980 年代标志着艺术家实验性的新阶段,他开始探索混合金属粉末的油画颜料,并构建三维的肌理。尽管形式嬗变,其作品仍延续早期创作基因——如纸条编织技法。到了 1990 年代,他在工业化生产方面的尝试进一步消除了作品中手工创作的痕迹。2018 年,桑山的作品与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以及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等艺术家的作品一同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展出。他大量运用金属与反光材料,将观众的关注引导至空间本身,致力于呈现一种纯粹的美学形式与艺术实验。
桑山忠明被视为与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弗兰克·斯特拉(Frank Stella)及丹·弗莱文(Dan Flavin)等极简主义代表性艺术家比肩,其作品曾在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及德国弗柯望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展出。2023 年,桑山忠明逝世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