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天府快线:最近的远方

开幕时间:2025-08-30 15:00

开展时间:2025-08-30

结束时间:2025-11-02

展览地点:1690艺术收藏空间 

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690号

参展艺术家:毕蓉蓉、何多苓 、漆澜 、饶维懿 、武艺凡 、熊浩棋、翟倞、张银亮

主办单位:1690艺术收藏空间 

出品方:千高原艺术空间

展览介绍


上海1690收藏艺术空间将于2025年8月30日举办群展【天府快线:最近的远方】。本次展览汇聚八位跨代际艺术家的绘画实践,着重呈现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介与数字技术在绘画中的当代转化路径。

通过对八位艺术家创作语言的探讨,试图去发现“远方”这一隐藏在笔触下的诗意概念在当代的多重维度——从具体的地理坐标到虚拟的拓朴空间,再到抽象的心灵图式,以揭示“在场即疏离”这一共同的精神症候**。**

同时,展览指向上海与成都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型在此相遇。前者作为全球化节点的外向辐射,后者作为盆地文明的向内深耕,二者对远方的差异化想象实则构成了“中心”与“边缘”互为镜像的文化图景,从而帮助拓展展览的解释框架。

毕蓉蓉​《自在螺旋》​系列创作始于对深圳南澳渔港的实地观光。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渔船缆绳与儿童跳绳运动轨迹之间潜在的形态同构性。通过对这两种看似异质的线性动态——前者作为渔业生产的物质连接,后者作为身体游戏的时空轨迹——进行三维运动轨迹的算法解析,艺术家完成了一套独特的跨媒介转译:将物理空间中的动态关系解构为参数化模型,最终又通过回归绘画本体语言的二维性。

张银亮的创作实践呈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另一种独特的"远方"体验范式。作为长期穿梭于中欧文化之间的创作者,艺术家对时空关系的感知被不断重塑,并将跨地域生活中累积的经验碎片转化为视觉档案。这种持续的地理位移也发生在武艺凡身上。她以高度克制的情感去处理文化体验的混杂性:温暖与冷峻并置的色调构成了一种"路过人间"的视角。她们的作品记录着当代人在多重归属与永恒流散之间的微妙平衡,试图为那些无法被单一文化所容纳的经验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

“远方”的虚拟性探索在饶维懿的创作实践中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思辨路径。作为长期关注社会生态与网络文化互文关系的实践者,艺术家在​《无人机普拉斯》​中建构了一个充满隐喻性的异质时空——画面中从黑暗浮现的男孩和女孩手持异化成鱼的无人机,这种超现实意象是对数字时代青春体验的寓言式重构。饶维懿选用喷枪这一兼具工业感与细腻度的媒介,通过其特有的平滑质感与渐变层次,将日常闲暇场景转化为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剧场。在这种虚实交织的叙事中,东亚文化特有的情感结构被提取为视觉研究的样本,并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审视可能。

熊浩棋持续在游戏玩家与艺术家身份之间切换,并以游戏角色的真实ID命名作品。艺术家通过这种命名策略去为虚拟人物争取一个确定的身份。画面中心被刻意放大的人物形象与高度扁平的网格化背景形成张力,不仅将游戏引擎的底层逻辑呈现给观众,也表明了艺术家在虚拟与现实落差中的存在主义宣言。

翟倞​《旧时餐厅》​同样弥漫着这种虚构的疏离美学。艺术家刻意消解人物面部特征,使其漂浮在未定义的背景中。这些模糊的轮廓既像是从文学文本中走出的幽灵,又如同被抽离了具体时空的影像残片。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背面人物与俯视视角,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窥视-被窥视"视角:艺术家既隐匿于画面之后充当隐形叙事者,又通过这种刻意的视觉阻隔邀请观众进入其精心设计的认知迷宫。或许唯有通过拥抱虚构,我们才能触碰到那些被现实逻辑所遮蔽的无限可能。

何多苓漆澜则将自己归入自然的无垠,并被其感召。作为长期以自然为母题的创作者,他们并非简单地再现风景,而是将自然转化为承载复杂情感结构的"他者性"场域。那些被精心描绘的自然片段——无论是苍白的枯枝还是山石肌理——实质上都扮演着情感替身的角色,对荒野的渴望与疏离,对归处的想象与失落,在"肉体缺席"的画面中实现了"精神抵达"的美学超越。

在这个所有远方都能一键抵达的时代,或许绘画成了最后一块允许“未完成”的飞地。八位艺术家的创作,像一组温柔的抵抗——他们用笔触保留距离的诗意,这些画面提醒我们:真正的抵达,或许恰恰需要某种无法被提速的凝视。

在数字文明席卷全球文明的盛夏,1690艺术收藏空间以"天府快线——最近的远方"这场精心策划的展览,编织了一幅关于时空认知的当代艺术锦缎。展览以八位艺术家的笔触为棱镜,折射出"远方"这个古老概念在数字时代的璀璨光谱。那些游走在画布上的线条,既是地理坐标的隐喻性标记,也是数据洪流中漂浮的精神浮标。艺术家们以颜料为语言,讲述着这个时代的悖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密相连,却也比任何时代都更深刻疏离。

展览巧妙构建起上海与成都的镜像对话,让两种城市呼吸节奏在白色展墙内形成奇妙共振。全球化浪潮冲刷下的东方明珠与巴蜀盆地滋养的悠闲之都,在艺术家的调色盘里交融成崭新的文化色谱。这不是简单的双城记,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基因的显微观察——当"中心"与"边缘"在高铁时代重新定义彼此,艺术成为最敏锐的记录仪。

1690艺术收藏空间将通过八位跨代际艺术家的实践汇入当代艺术长河的支流,共同证明:当传统媒介与数字思维相遇,画布依然能迸发惊人的当代能量。那些游走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画面,既是对技术变革的积极回应,更是对绘画本体的深情守望。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