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层学:采样与调停
开展时间:2025-08-27
结束时间:2025-10-26
展览地点:Click Ten Gallery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内706北路东706
参展艺术家:安妮·艾伦 Anne Allen 艾莉森·斯特拉菲拉 Allyson Strafella 何伟 He Wei 吕佳俊 Lyu Jiajun 山本捷平 Shohei Yamamoto 史蒂文·歌立德 Stephen Gleadow 萧文杰 Xiao Wenjie 赵梓嵘 Zhao Zirong(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主办单位:Click Ten Gallery
Click Ten Gallery 将举办“生成学第二回”展览,名为“图层学:采样与调停”。展览于 8 月 27 日开幕,持续至 10 月 26 日。“生成学”强调艺术创作的过程呈现,反对将艺术品简单地“物化”为单一结果。因此,展览将特别呈现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与劳动。本次展览围绕“图层”这一核心概念展开,探讨当代艺术家如何在“图层”这一普遍存在的“绘画/图像技术基础”下,将情感、经验与灵感、理性步骤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仅没有使艺术家陷入创作套路,反而激活了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图层,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基本的步骤和技术逻辑。工序和创作习惯深刻影响着艺术家的构思与最终效果。古典绘画中的罩染技法遵循严格步骤,现代主义之后的综合技法同样讲究材料特性与操作逻辑。随着计算机艺术的兴起,尤其是图形软件界面的普及,“图层”在整个社会图像生产领域变得更加可视化和流程化,这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家对物质、技术世界以及绘画创作的理解。本次展出的绘画作品,都体现了在多图层中工作的特点:艺术家的思想与劳作,如同地质沉积般形成层次。在画布表面,“历时性”和“共时性”交替闪现,编织出一幅关于存在的图景。绘画由此展现出“存在”本身的脆弱性——在矛盾与分裂中试图重拾统一性的可能。
“多图层”创作者首先需要对图像世界进行广泛的“采样”,其来源和范围极其多样:自然现象、古代典籍、版画、通俗读物、艺术史图像、街头涂鸦、手机拍摄的风景照片等等。他们耐心地在图像、风格与个体经验之间建立链接与桥梁,同时让自我叙事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引发共鸣与批判。在处理这些不同来源的对象时,艺术家为了实现其“具身化”效果,必须在至少两个维度上进行“调停”:其一是在新技术与过往艺术之间寻求和谐,让绘画在确保感知稳定性的前提下保持开放,在不同技术间的协商中形成新的语言和表达;其二是协调新技术与艺术家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如同蜜蜂酿蜜般,通过不断内化与再造外部技术,拓展自我表达的工具箱。因此,“调停”本身是艺术家在自我与历史脉络中不断寻找新坐标的过程,是将自身复杂性与技术进行耦合的必要途径。
“图层学”是我们今天分析“创作生成冲动”的一种工具和路径。在一系列动作与操作——如覆盖、露出、引用、扭曲、涂绘、勾描、刻画、中断、泼洒、建模、剪贴、灼烧——之下,创作者的本能,在时间的迷雾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关于艺术家
安妮·艾伦(生于1960年)她以轻盈的笔触创作出令人联想到海伦·弗兰肯塔勒风格的纸本作品。那些柔和的彩色画面仿佛要从墙面跃出,将观者引入她挥洒于纸上的动态笔势。艾伦的作品以巨幅抽象化手法呈现桌布蕾丝、花卉壁纸、发网等家居物品,赋予这些实用物件超越功能性的艺术存在感。通过对纯真物象的印象进行极简主义解构,她创造出充满怀旧效果的私密画作。安妮·艾伦1960年生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现居并工作于得克萨斯州沃思堡;1995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艺术硕士(金属工艺方向);1983年获得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艺术学士(工作室艺术方向);
精选个展包括:2024年《动物、植物、矿物》(克里斯·沃利美术馆,达拉斯);2022年《道路缎带壁画》("瞬时"整体壁画展,111艺术空间与圣丹斯广场,沃思堡);2020年《大本布鲁克金缮》(Art Tooth艺术机构@SOMA南主街空间,沃思堡)和《道路缎带》(湖景画廊,塔兰特县学院西北校区);2018年《海滩沙拉…及其他水上奇遇》(克里斯·沃利美术馆);2015年《艺术家之眼》(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和《从后座,越水面,徒步行》(沃思堡社区艺术中心);2013年《皮肤游戏》(湖景画廊);2011年《炼金术》(老监狱艺术中心,奥尔巴尼);2010年《桂冠诗人》(朗代尔艺术中心-项目空间,休斯顿);2009年《王冠》(沃思堡社区艺术中心)和《灵巧触感》(非凡艺术画廊,达拉斯);2008年《开放作品》(832工作室,达拉斯);作品被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收藏;私人藏家包括杰拉德·巴托利诺(休斯顿)、莉比·布莱克与詹妮弗·洛夫伦(伯克利)、凯西·切里(布鲁克林)、谢丽与艾伦·塞托(沃思堡)、乔治·塞勒斯(达拉斯)、艾薇与巴里·伯曼(纽约)、布鲁斯与贝弗利·琼斯(阿灵顿)、玛蒂·德劳德(阿灵顿)、南希·惠特纳克(达拉斯)、卡罗尔·阿鲁提安(伍德兰希尔斯)。
艾莉森·斯特拉费拉 Allyson Strafella:教育背景:1993年,波士顿美术馆学院,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塔夫茨大学,马萨诸塞州梅德福,获美术学士学位(BFA);精选个展及双人展:2021年,Raffaella Cortese 画廊,意大利米兰,《Viveka》;2019年,Raffaella Cortese 画廊,瑞士巴塞尔艺术展,Feature 单元;2018年,巴塔当代艺术画廊(Bartha Contemporary),英国伦敦,《场》(field);凯恩画廊(Cairn Gallery),苏格兰皮滕威姆,《田野笔记》(field notes);斯莱珀画廊(Sleeper),苏格兰爱丁堡,《漫游》(wander);2017年,妮娜·弗罗伊登海姆画廊(Nina Freudenheim),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径》(path);2016年,巴塔当代艺术画廊(Bartha Contemporary),英国伦敦,《近期作品:艾莉森·斯特拉费拉 + 凯特·谢泼德》(Recent Work, Allyson Strafella + Kate Shepherd);拉法埃拉·科尔特塞画廊(Galleria Raffaella Cortese),意大利米兰,《干草,干草,干草》(fieno, fieno, fieno,与海伦·米拉合作);大玻璃画廊(Large Glass),英国伦敦,《如性》(Suchness,与海伦·米拉合作);诺德纳克画廊(Nordenhake),德国柏林,《与海伦·米拉的展览》(Exhibition with Helen Mirra);迈耶·里格尔画廊(Meyer Riegger),德国柏林,《与海伦·米拉的展览》(Exhibition with Helen Mirra);2013年,乔画廊(Gallery Joe),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习线》(studyline);2011年,冯·林特尔画廊(Von Lintel Gallery),美国纽约,《视作》(worksight);乔画廊(Gallery Joe),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暮光》(twilight);
馆藏机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州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州纽约市;戴维斯博物馆,韦尔斯利学院,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福格艺术博物馆,哈佛大学,马萨诸塞州剑桥;汉默美术馆,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胡德艺术博物馆,达特茅斯学院,新罕布什尔州汉诺佛沃克艺术中心,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诺顿艺术博物馆,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哥伦布博物馆,佐治亚州哥伦布市;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布兰顿艺术博物馆,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得克萨斯州奥斯汀;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康涅狄格州纽黑文;沃纳 克拉玛斯基私人收藏,纽约州纽约市。
何伟,1980年出生于新疆,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近年展览包括:tone, 回声画廊,北京(2024);何伟 | 新作,赛森艺术空间,上海(2022);何伟个展, 香格纳M50,上海(2021);一起做陌生人,Q21博物馆区,维也纳,奥地利(2021);拼拼凑凑的利维坦,桥项目,洛杉矶(2020)& Luhring Augustine,纽约,美国(2019);何伟 & 唐茂宏 – 双个展,香格纳北京(2019);何伟:原色,C-空间,北京(2016);何伟:矛盾,望远镜艺术家⼯作室,北京(2015);何伟:无法触及的地⽅,季节画廊,北京(2010);新界面 3:搜索未来,刘海粟美术馆,上海(2007)等。
吕佳俊 | Lyu Jiajun 吕佳俊(1999年生于河南三门峡,本科毕业于美国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纯艺专业 )是一位以线香熏染为独特创作媒介的当代艺术家。他的实践跨越绘画、装置与行为艺术,通过燃烧的时间性、烟雾的流动性与熏痕的物质性。受中国传统水墨的“留白”美学与道家“无为”思想启发,吕佳俊摒弃画笔,以线香为工具,在宣纸、绢布或木板上缓慢熏染出细腻的痕迹。火焰的不可控性与烟雾的随机扩散,形成介于控制与偶然之间的视觉语言。他的作品常以系列呈现,如《香的行径》《无为》,通过重复的熏烧动作,将时间、劳动与自然元素(风、湿度)转化为画面的共谋者,挑战绘画的“完成性”概念;
曾参与《The Flesh Is All I Have To Offer》,纽约,2022;《Heterotopias Of Other Places》 纽约Utopia,2024;《中之条ビエンナ一レ 第十回国際現代芸 術/NAKANOJO BIENNALE》,日本,2025。
山本捷平(Shohei Yamamoto),199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2019年毕业于京都艺术大学,获美术与应用艺术专业硕士学位;2017毕业于京都艺术大学美术系。曾获奖项奖项“东京丸之内,法国驻日大使馆艺术奖”(2019);
近年展览包括:替身术,Click Ten Gallery,北京,中国(2024);方解石神话:希腊美人,银座Tsutaya,东京,日本(2022);方解石:神话,藤崎律树画廊,东京,日本(2022);回复:重申,日本东京法语研究所(2022);什么是“实体”,梅德画廊,树,东京,日本,(2019)。
Stephen Gleadow 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新兴艺术家,在中国北京生活和工作。他的作品包括各种实
践模式,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和电影/视频。他的作品继续参考科学、历史和精神概念的背景,并对发现的物体和文物的材料和配置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在保持与抽象语言更普遍的联系的同时,他的最新作品综合了他作为一名在中国工作的艺术家的物质环境和经历。他活跃于北京的创意界,间歇性地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参与各种艺术和设计项目的创意总监。
萧⽂杰,1982 年⽣于⾹港。 2002-2005 年进修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作⽣活于北京。
群展包括: ⻘年艺术 100,798 艺术⼯⼚,北京(2013); 借鉴 反思 升华,⿊桥 OFF 空间,北京 (2013);夏纪 2014,千⾼原艺术空间,成都(2014);春纪 2017, 千⾼原艺术空间,成都(2017);4*3+4*6+1.5*9,⿊桥 OFF 空间 ,北京(2017);临时有事,⾹格纳画廊北京,北京(2024);⺟鸡下蛋,⾹格纳⻄岸中环,上海(2025); 出处,⼊屋 X ⾹格纳,⻘岛(2025) ;个展包括 :⿊块,linkgallery,北京(2017)。
赵梓嵘;1993年生,山东济南人,2016本科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美术学油画方向;2020年硕士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专业Luca Caccioni工作室;参加ADIACENZESPAZIO画廊策展;
参加短篇电影《行李箱》分镜创作与拍摄;参加约旦扎塔里ZAATAR难民营的艺术实践计划;《味到》香格里拉 济南2018;《FRATELLI VICINI》GARAGE9博洛尼亚2018;《ARTCITY》博洛尼亚美院博洛尼亚2018;《HOMESICK红姆西客》CCPARK美术馆 济南2019;《2019青年艺术100》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2019;《艺术深圳》深圳会展中心6号馆 深圳2022;《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 济南市美术馆 济南2022;《共续571设计周》 751DPARK动力广场 北京2022;《我们曾经是朋友》 579匠松社当代艺术馆 济南2023;《再次描绘-十二位艺术家的绘画》瀚艺术空间 北京2023;《观兀》如兀画廊 青岛2024;《2024济南国际双年展》山东省美术馆 济南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