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李昕頔:信物,空位,如其所是

开展时间:2025-08-29

结束时间:2025-10-15

展览地点:A26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51D·Park南门

策展人:陈鋆尧

参展艺术家:李昕頔

主办单位:A26空间


展览介绍


展览核心围绕“信物(Token)”与“空位(Slot)”这一对概念展开,构建了一套可视化的统计-管理系统,使展览空间、日常参与者、艺术品更加密切地联动,强调个体的“在场”与艺术生态的“有效性”之间的动态张力。同时,艺术家借此回应了其对晚期资本主义环境下效率崇拜与劳动异化的观察——当人的主体性必须被抽象为系统可识别的符号单元方能获得合法性时,劳动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便亟待重新审视。

在展览现场,观众并非被动观看,而是被邀请成为系统的主动参与者。其入场行为将触发“信物”的激活,而将“信物”悬挂于墙面“空位”的过程,则是对个体被系统编码、识别并纳入生产效率分配链条的微妙模拟。这一互动结构揭示了现代性生产中的根本矛盾:“信物”既是系统规训个体的标识符,又奇异地成为个体确认自身存在的凭证。

与本次展览相关的文本内容将在艺术家设计的展册中呈现,其中包含策展人对上述概念的进一步阐述。在文中策展人指出,“此举(本次项目)意在构建一个批判性的分析框架,使‘深度工作’的伦理在‘信物’、‘空位’与观众凝视的共谋下接受审视。通过高度理性化、甚至近乎冷酷的系统设计,将观者置于一个持续博弈的临界场域。”

关于艺术家

李昕頔

1996年出生于北京,2019年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主修雕塑,目前居住、工作于北京。

李昕頔近期的艺术实践着力于挖掘潜存于当代都市生活中的集体感知,探索当下中国社会中不断演进的劳动关系、经济模式及空间生产等宏观命题如何影响个体生命的日常体验和内在感受。他的创作以综合媒介装置为主,试图将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思考转化为可与观者共享的视觉及空间体验。他常在创作中使用源于日常生活的物件和材料,并对它们加以改造和重组,以戏谑却克制的方式触及并揭示隐藏在“日常”之下的张力与矛盾。

⚪️

关于策展人

陈鋆尧

独立策展人,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北京。20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并于2020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策展硕士学位。他的策展研究和实践关注于剧烈社会转型下的空间政治、数字媒体的公共性和公共环境中的人文景观。

他曾作为主要发起人组织筹办首届未来策展人论坛(西岸美术馆,2023);入选国际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收藏委员会(CIMAM)年度委员会成员(2022);策展方案入围2022年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曾作为策展人参与组织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艺术创意谷项目(2022-2023);其论文和研究项目《产业转型与策展思路介入下的城市再生——以深圳大芬村为例(Urban Regeneration with the Interven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Curatorial Ideas, A Case Study of Dafen Village, Shenzhen)》入选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与发展国际会议(2021)并发表于跨学科期刊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Reports;他曾与国内外多家当代艺术机构和画廊合作,并为多家媒体和艺术家撰写评论文章。

部分参展艺术家主页